赵赫: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中国实录》报道组来到了山西省,一说到山西,大家脑海里恐怕一下子就会想到煤炭这两个字。因为大家都知道山西省是一个煤炭大省,怎么个大法呢?我这里有一组数字:山西煤的储藏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到的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都是来自于山西省。那么还有一个数字也是让山西人非常骄傲,就是山西的焦炭占到全球焦炭交易额的一半以上。然而就在山西省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自己煤炭资源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面对这些问题,山西人没有退缩,而是进行了一场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革命。正是在这样一场革命当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条以煤为中心的能源产业链。他们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呢?今天我们请来山西省省长刘振华同志和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刘振华,1940年出生,山东省莱芜人,196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机械系,1982年任辽宁抚顺铝厂党委副书记,1986年任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1995年1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务副省长,1999年6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00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赵赫: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到山西来采访的时候,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大宾馆里头住满了全国各地到山西来要煤的人。当时如果能从山西拿到煤的话,也可以说这个人的能耐非常大。90年代,当我再次到咱们山西来采访的时候,这个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觉得我们山西人对煤的这种自豪感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这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您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刘振华省长:我是这么想的: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那个时期是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的市场。那么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在面对那种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我们那些小煤矿照挖不误,所以形成了总量过剩的状况。 赵赫:我这里还有一封信,是一个孩子写给刘振华省长的。他在这封信里是这样说的:“敬爱的刘振华爷爷您好,我是山西省霍州市第三中学八十二班的一名学生。我们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搞煤炭运输和开小煤矿来维持生活,特别是小煤窑非常得多。在我回家的时候,我经常会注意到空气中的灰尘比我小时候多得多,不远的地方什么也看不清。我希望您能来我们这里察看、治理。”在信的末尾他还写了一句话:“我悄悄地告诉您,我爸爸也开了一个小煤窑。”听说您还在这封信上做了批示? 刘振华省长:有这回事。我看到这封信以后,应该说还是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这么十几岁的娃娃就能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政府有什么权利不去重视这件事情?所以我立即就责成省环保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煤炭局,请他们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个问题,也由此带来了我对环境问题的新认识,所以抓环境保护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劲都足了,这就是他对我的教育。 赵赫:一个学生教育了省长,那么今天教育省长的这个学生胆也挺大的,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现场。安强同学,你知道刘爷爷在你的这封信上做了批示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安强: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激动,因为刘爷爷,刘省长平常都是事非常多,还能抽出时间批示我给他的信,就是非常激动。 刘振华省长:我也挺替你担心,怕你爸爸知道了这个事揍你一顿。 赵赫:刘爷爷说了,在信的末尾给你爸爸告了一状,你爸爸今天来了吗? 安强:这就是我爸。 赵赫:你好。省长有这种担心,担心孩子告了你一状,回家会不会打击报复? 安强父亲:不会,因为孩子也教育了我。我儿子思想比我高,环保意识比我高,所以我没有理由打孩子。 赵赫: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安强父亲:我现在搞汽车运输。 赵赫:比你开小煤窑的时候,生活上,在经济收入上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安强父亲:差不多吧,跟干小煤窑差不多。不过现在国家不让搞了,我也就不搞了,转产了。 赵赫:我想很多的观众可能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既然煤炭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干脆把这个产业放掉算了。否则的话,恐怕您头上的白头发又会多出几根? 刘振华省长:这个问题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山西的问题不在于是不是挖煤,而是在于我们怎么做好山西这篇煤炭的文章。过去我们挖煤说是80年代牛得不得了,90年代低头哈腰,现在我们怎么办?那就是要把煤炭的文章做好,不再走过去那种卖初级产品的路子,而是通过我们对这样一些产业、产品进行改造,使它升级换代。我想这样我们的煤炭仍然会重新发挥它的光和热。 赵赫:我想,正像刘省长所说的这样,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要不要煤炭, 而是在于怎么寻求一条新的好的发展之路,那么这条路找到了吗? 小型的土法炼焦,可以说是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一种行业。在临汾市的洪桐县,许多人也纷纷支起了烟囱建起了炼焦厂。由于这种小规模的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使用浪费过大,给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成了临汾市焦化产业升级的一大障碍。今年六月,临汾市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整治。 记者:观众朋友,这里是临汾市洪桐县的侍庄村。我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也就是大家刚才从镜头当中所看到的那个地方。当初那种浓烟滚滚、烟囱林立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了。为了产业结构调整,临汾市下决心取缔了这些土小企业,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临汾市共炸毁了这种烟囱1400多个,仅此一项就损失炼焦厂的投资3亿多元,影响产值20多个亿,税收1亿多元。 卫小苍1995年在洪桐县的赵城镇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一个小型炼焦厂,临汾市产业结构调整前已发展到年产焦碳7.8万吨,资产800多万元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与省里的年产45万吨焦碳的规模要求差距很大,关停时自己怎么也想不通。 卫小苍:当时想到自己经营多年的焦厂呼隆一下,一二百万块钱就没有了,心理特别难受。炸的时候从办公室就没出来。 对于卫小苍的这种情况,洪桐县和临汾市的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 卫小苍:领导上谈话,组织我们出去参观学习,了解了好多。 就在不久前,卫小苍又投资1.4亿元,建起了年产50万吨的机械化的炼焦厂。 卫小苍:比原来思想也开阔了,原来是太浪费资源,你像这些煤气、焦油都浪费掉了。现在新厂建成了,从这个煤气、煤焦油、酮苯直接回收了。这样划算, 既不浪费资源,对环保也好,这个回收多了,利润也高了。煤气可以发电,我现在还有个电厂。 看着这又重新矗立起来的烟囱,看着这将要完工的厂房,卫小苍的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赵赫:在进行这样的调整过程中,您认为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刘振华省长:我认为最大难题还是关小的,包括小煤窑、小炼焦,再难我们也要坚持搞下去。从98年开始,我们到目前恐怕关掉小煤窑大体上在五千多个。 赵赫:五千多个小厂矿,一个一个去炸掉有多么难?我这里有一张照片,大家一看就清楚了。这是一张当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去炸掉小炼焦、小厂矿的时候一个情景。当要炸掉这根烟囱的时候,一个人,当地的百姓爬到烟囱上,誓与烟囱共存亡。今天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我们也请到了现场。 《临汾日报》记者:30多米高的烟囱,他爬到20多米高,他就在那里说了:“如果你们要炸烟囱,我就跳下去。如果你们要炸烟囱,我就搂着它一块儿炸。”大热天的时候,给他做工作做了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之后业主终于同意下来,下来以后最终还是把这根烟囱炸掉了。 赵赫:就是这样,尽管这么困难,我们还是一个一个地克服了。刚才我们节目当中也看到了,卫小苍他是炸掉了小厂来建设大厂,今天我们把卫小苍也请到了演播现场。卫小苍你好,你当时知道刘省长下令要炸你这个烟囱吗? 卫小苍:省里传的精神,必须得县里执行,就是要炸烟囱。 赵赫:你当时对刘省长有什么意见?今天面对面提一提。 刘振华省长:毫不客气地讲吧。 卫小苍:当时心里有点儿舍不得,自己经营了多年的小厂一炸就没有了,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是翻过来一想,反正是都要炸的,晚炸不如早炸。把小的炸了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环保要求,现在反过来想,得感谢省政府和刘省长。 刘振华省长:我给你鼓鼓掌。 赵赫:刘省长,我们知道在进行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有些规划说起来好做,但是这些规划的思路执行起来非常难。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刘振华省长:在山西讲叫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扩大出口、增加效率,逐步地实现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性的转变。我带来几样产品,请你们看一看。这是我们过去卖的煤,挖出来的煤就卖,这个大体上的利润在十块钱左右。这个是焦炭,焦炭现在大体上它的利润在四十块钱左右。这个是水煤浆,加工之后的水煤浆,要和原煤比,它的利润大体在八十块钱左右。所以加工以后和不加工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这种加工之后,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这个你知道是什么吗? 赵赫: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是什么。 刘振华省长:你打开闻一闻。 赵赫:很呛,这有一点像汽油的味道。 刘振华省长:你讲对了,是油。 赵赫:这个难道还和煤有关系吗? 刘振华省长:对,这个就是从煤里提炼的。这是连顺公司和我们煤化所一起搞的,正在实验室里实验出来的产品。 赵赫:确实,山西省在进行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过程中想了很多的办法,除了这些产品,我们向着精细化方向去发展之外,我们还有哪些高招? 刘振华省长:我们现在搞第一叫做煤电联产,就是利用西电东送的机会,我们变输煤为输电,所以建设大型的坑口电厂。这次西电东送的六个项目山西占了四个。第二个方面就是把单一的卖煤变成煤电铝联产。煤电铝联产主要是生产电解铝,我们有了煤炭就可以发电,发了电就可以搞电解铝,我们有铝的资源,所以这样的话,山西搞煤电铝联产形成的电解铝,在全国就有极大的优势。目前我们搞了30万吨,到十五期末会有很大的增长。所以到那个时候,我们山西可以毫无愧色地讲,是中国的铝工业基地之一。冶金行业能够建成全国的三大基地: 第一叫做不锈钢基地,第二叫做铝工业基地,第三叫煤工业基地。 赵赫: 刚才刘省长说了这么多,应该说跟我们节目一开始,说以前那些不高兴的事情时表情大不一样了,越说越高兴。为了增强大家的这种信心,我们《经济半小时》的记者还制作了一个片子,就是刚才省长说到的煤变油。我们的记者 在连顺进行了采访,一起来看一下。 在朔州煤基合成油基地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程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据介绍,这个基地的建成不仅会加快山西煤炭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高技术高环保型转化的步伐,而且还会促进山西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经济发展。 在朔州山阴县的连顺煤基合成油基地的输煤工程工地,记者看到,2000年7月投资7800多万元的为合成油提供原煤的输煤项目,已经初步建成。全长2900多米的输煤线路从原煤产地,经过高架后,穿过856米的隧道,直接把原煤从山的北面输送到山南面的合成油基地的原料库。将每吨原煤的运输费用由绕山而行的15元,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元。这条线路建成后,将形成每年1000万吨的原煤输送能力。 负责此项工程的山阴县人大副主任白文浩告诉记者: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而且缺水缺电很多的困难,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施工,目前进展顺利。 用煤炭合成石油,是一项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山西省政府看准市场上液体燃料需求十分庞大这一前景,利用省内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优势,与中科院紧密合作,生产煤基合成油。目前在太原的千吨级合成油平台试验进展顺利,这个项目的建成,将使朔州成为年产500万吨的煤基合成油的生产基地。 赵赫: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以及我们记者所捕捉到的新闻,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山西省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已经见到了实际的效果, 有些是即将会见到效果。随着我们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在想我们其它的这些行业是否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刘振华省长:山西结构的调整绝不仅仅是煤炭,应该说我们在第一产业上,农业上我们进行了调整,第二产业里面除了煤炭之外,还有建材、机电、化工、冶金等等都在进行调整,我们第三产业也在进行调整,特别是以旅游为重点的支柱产业的这些第三产业机构也在进行调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在座的朋友们,这些调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山西人民就能够从中得到实惠,我们支持国家的建设,也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赫:今天刘省长和所有关心山西经济发展的朋友们一起探讨了山西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山西人民在这场调整过程当中,经历了 许多的困惑和阵痛。那么在经过了这些困惑和阵痛之后,他们也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之路。此时此刻我想到一首歌,以前曾经广为传唱,也非常好听,就是《人说山西好风光》。在这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站在高坡向远望”。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形容我们今天山西人是最恰当不过了。我们因此也可以相信,未来《人说山西好风光》一定会再度唱响。谢谢刘省长,谢谢大家。 山西经济大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使山西的经济步入快车道,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为8.3%,2002年1—9月增长10.8%,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财政总收入2001年增长17.98%,2002年1—9月份增长速度达到2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增长14.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摆脱了连续两年在全国倒数第一的局面,是自1980年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2002年1—9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达到24.5%,增幅居全国第三位。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01年为1956元,增长2.6%,2002年1—9月份达到1136.6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7.1%。 环境治理力度大大加强,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工业企业排污稳定达标,特别是太原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经济半小时》记者胡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