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平稳前进-香港特区政府的巨大成功
2002年7月1日02:39 人民网
|
本报记者 吴长生
一艘巨轮,驶上一条新的航线;舵位上,站的是一位新的船长。无论船上的乘客,还是岸上的关注者,只要思维正常,无疑都会把“平稳前进”作为这种“双重处女航”的最高要求,因为其它任何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稳”,此时名副其实地压倒一切。因为没有稳,巨轮可能随时触礁搁浅,甚至倾覆沉没。回归后的香港,正好像这样一艘开始“双重处女航”的巨轮,经过5年的实践,她实现了平稳过渡。而这个稳,正是香港的巨大成功。
“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从英国人手中接管香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同样是从未有过的新事。而在实现回归祖国这一划时代巨变之后,许多人所最为担心的是“变”,中国政府最引人关注的承诺则是“不变”。“巨变”后保持“不变”,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用实践,破解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新课题。
5年来,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没有发生一些人所担心的“走向一制”的变化。从政治、经济,到法律、文化,香港依然是资本主义的香港,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也就是说,由英国人的殖民管治变为“一国两制”下的港人自治,香港社会没有发生任何动荡,一切“运作如常”。静悄悄的平稳过渡,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广大港人,迅速松弛下高度紧张的神经,彻底消除了“变”的疑虑;也使众多“观望者”,放心地用实际行动,投下了对“易帜、”“归权”后的香港信任的一票。10多万海外港人的回流,3200多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落户,都反映了对平稳过渡的充分肯定。而国际权威机构连续6年将香港评为“最自由经济体系”第一名,更可视为对“不变”的最准确评价。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香港的平稳过渡,并不是在“平稳”的外部环境下实现的,而是在与惊涛骇浪的殊死搏杀中完成的。就在新生的特区政府走上舵位的第二天———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的“热带气旋”便在泰国生成,而后不久即正面狂袭香港。在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特区政府果断应战,击退了国际金融大鳄,避免了类似某些“邻居”那样的经济崩溃,但也遭受了惨痛的创伤。只稍稍喘息片刻,欧美、日本等西方经济普遍不景的颓风又持续波及香港。加上前些年“泡沫”经济造成的暗伤,香港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本来就抵触回归的团伙,趁危捣乱,误导舆论,将经济困难的责任归咎于特区政府和董建华,并不断煽动不满、鼓动闹事,给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频频制造额外麻烦。但是这种“内外夹攻”,并没有把特区政府吓倒。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下,他们团结广大爱国爱港人士,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及时推出一系列纾缓民困、振兴经济的措施,始终保持了香港的社会稳定,也使经济维持着好于日本、台湾及不少东南亚国家的水平。
5年的风风雨雨,平稳过渡的成功实践,充分验证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正确,也考验了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不是文字也不是语言,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向世人宣示了中国政府贯彻“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诚意,展示了港人治港的聪明才智。
平稳过渡,正如董建华先生所说,只是在“一国两制”的旅途上,“成功走出的第一步”。而就在这稳健“第一步”的基础上,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新班子,已为香港的未来设计出了顺应新潮流、创造新优势、迎接新挑战的宏伟发展蓝图,决心带领广大港人奋力拼搏,大步迈向新的繁荣。
万事开头难。第一道难关既然已经成功突破,进入新起点的香港巨轮,定能沿着“一国两制”的正确航向,加大马力,稳步向前。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