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大代表讨论江泽民同志报告侧记 |
|
|
| NEWS.SOHU.COM 2002年11月14日05:28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13年奋斗,13年探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向纵深推进。
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建设和改革的论述在代表们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发展铸辉煌 改革结硕果
13年发展成就辉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上海团代表周禹鹏兴奋地说起浦东的变化。12年前,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战略时,那时的浦东满眼都是稻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流行;而现在,光是居住在浦东的外籍人士就达2万余人,浦东的房价节节攀高,部分地段远远超过市中心。
13年改革硕果满枝,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这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
一位来自统计部门的代表用3组数字描绘了我国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她说,1978年的时候,市场调节价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5%,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几乎都为零。而到1988年,这三个比重都达到了50%左右。到了2000年,它们已分别高达95.8%、92.5%和87.4%!
最让代表们振奋的是,在这13年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正确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发展盼思路 改革盼突破
山东团代表王宗廉说,如今,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不少,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阻力。
江苏团代表陶建幸说,随着改革的深入,矛盾和困难必然会不断凸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比如国有企业改革有待深化、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到位、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等。
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代表们纷纷表示,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完成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要坚持发展毫不动摇,同时又要有新思路;坚持改革勇往直前,同时又要不断突破。
新思路新突破 新行动新希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的论述让中央金融系统团代表郭树清十分高兴。
他说,今天的中国应当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应当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充分发挥知识和文化的作用。过去,我们总觉得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那么密切,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附加值高的商品,有不少是因为文化含量高。打个比方说,世界名牌汽车为什么价格高,除了发动机的科技含量比我们多一些之外,它们的外形设计很漂亮,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含量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三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代表们在讨论十六大报告时说,国家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来自甘肃省金川集团公司的李永军代表十分激动地说,他完全赞成这种新体制。金川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3年前划给甘肃省管理,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代表们在讨论中表示,十六大报告使我们对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许多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认识上有了更新的提升。
新蓝图,新步伐,新希望。
《人民日报》 (2002年11月14日第二版)(责任编辑:王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