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4日电 据美国《当代航空》杂志报道,“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将公布美国宇航局安全工作中的数处“失职”,称这是造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七名宇航员遇难的“根本原因”或是“重要原因”。
转自搜狐
问题一、质量控制不完善
转自搜狐
调查委员会成员认为,美国宇航局将很多具体的飞行器质量控制任务转包给了“美国联合太空联盟”,使其在代表政府行使职能时效率低下,是它“失职”的具体表现之一。调查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格曼说,这将是委员会报告的主要部分。在“哥伦比亚”号事件上,美国宇航局应该比承包商受到更多的批评,它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甚至可能会引起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的深刻关注。
转自搜狐
调查委员会对“美国联合太空联盟”的航线技师、美国宇航局及“联合太空联盟”的中高管理层进行了60次问讯调查,调查人员说:“没有一个人说质量项目已经达到它应该达到的100%有保证”。
转自搜狐
问题二、没有及时进行故障评估
转自搜狐
调查人员发现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没有自动化项目评估,这在美国宇航局自己的安全操作中是按规定必须定期上报的。他们说,这就好比,我们看到了问题但却没有仔细回头考虑“有什么我们该作的没有作”。
转自搜狐
问题三、过分依赖ISO 90000
转自搜狐
过分的强调或依赖国际标准组织ISO 90000认证体系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调查委员会成员美国空军太空专家端纳·迪尔将军说:“简单的讲就是说,一套对航空业(每周都有上千次航班)行之有效的办法,对载人航天系统却未必管用,尽管载人航天史上的飞行只有113次。”
转自搜狐
迪尔上周在休斯顿说:“美国宇航局太依靠ISO 9000,拿都可以“取样”说明的东西跟还需要跟踪研究,每年只飞一两趟的项目作比较。我们非常看重这一点。”
转自搜狐
过去的疏忽现在的后怕
转自搜狐
格曼称,过去几年里“哥伦比亚号”的安全空白(safety margins)已经被慢慢吞蚀。“哥伦比亚号”事故发生后,美国宇航局内部的评估也暴露出以前的数次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足以导致一次象“哥伦比亚号”一样的惨剧。
转自搜狐
美国宇航局内部评估的一个案例中提到,有一个“危险程度I级”零件本已出现反常反应,但是宇航局安全项目部却没有对其进行更换。实际上,去年10月份,STS-112发射升空时,这个零件已经完全失灵,幸亏另一套系统保驾护航,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转自搜狐
评估报告中还提及传输重要指令的发射填充电缆,本来有两条备用电缆负责传输分离固体火箭闩,但是2002年10月7日,STS-112飞行任务中,“亚特兰蒂斯”号升空时却只有一条电缆能传输指令,一套“危险程度I级”的系统由双线变成了单线!
转自搜狐
委员会调查报告的框架
转自搜狐
据称,“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分四个层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转自搜狐
直接原因:如果通过泡沫冲击测试或其它方式,调查委员会能够确切的证明是由于泡沫冲击或材料缺陷导致事故发生,这将被列为直接原因。
转自搜狐
重要因素:格曼说:“这包括象螺旋桨前缘削弱等问题,这是在生产和销售地的质量控制问题”
转自搜狐
根本原因:格曼说,在这个问题上,调查委员会主要将谈“飞船的老化”和“文化上的东西”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预算压力、人力问题、管理制度及管理者的态度等问题。
转自搜狐
其它原因:调查委员会成员认为应该突出的其它问题。(章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