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炳才5月28日就两岸“三通”、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等问题接受了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的专访。
李炳才说,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为了推进两岸“三通”进程,我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提出希望两岸双方尽早实现通航通邮。同年,我交通部负责人就恢复和发展大陆与台湾之间海上客货运输发表谈话,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些大陆港口开始接纳台湾船舶。为了保证台湾船舶能够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祖国大陆解除了大陆一侧灯桩对台湾方面的遮蔽,并陆续兴建很多有利于航行的灯桩。另外,大陆的海岸电台也都对台湾船舶开放,大陆的搜救中心也对台湾船舶全方位开放,台湾船舶到大陆港口靠泊作业时,港务部门都给予全力支持与配合。1996年,我交通部专门颁布了《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批准台湾船舶公司在大陆设立两家独资公司、5家合营公司和几十家的航运公司代表处。在空中运输方面,1981年,我民航总局作出三项决定,第一,大陆民航已准备好可以飞往台湾的航机,服务两岸民众;第二,台湾民航客机在执行飞行任务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在大陆民航机场降落或起飞,大陆机场将提供一切安全保障和服务设施;第三,随时准备和台湾方面就两岸空中通航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在达成共识前,双方可以先就空运企业之间业务代理先做起来。1990年,民航总局又颁布《祖国大陆和台湾间民用航空运输不定期飞行申请和批准程序的暂行规定》。先后批准台湾4家航空公司在大陆设代表处。为了便于两岸民间业界沟通协商,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和中国民用航空协会,这些协会与台湾相应民间机构多次进行研讨,就技术性问题进行协商及互相参访。
李炳才说,由此可以看出,大陆推动两岸“三通”进程的愿望是真诚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且是始终如一的。他说,我们对两岸“三通”的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就是“一个中国,直接双向,互惠互利”,我想,这三句话的原则立场,台湾同胞,台湾工商界人士,台湾航运界人士都非常了解,台湾有关方面也非常清楚,只要把两岸“三通”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可以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协商的办法,尽快通起来。这么多年来,台湾工商界人士及航运公司来大陆,我们也都接待过,也和我们航运业接触过,我们都是欢迎的。所以,只要是认同这是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愿意就两岸“三通”问题来沟通,我们都欢迎。
李炳才说,两岸经济合作20多年,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目前台湾同胞来大陆已有2400万人次,而大陆同胞到 台湾也有40万人次。到目前为止,大陆批准台资企业5万多家,合同台资5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00多亿美元,两岸经济交流也已有了相当规模。但是,目前两岸同胞间的往来,台商到大陆的投资还是间接的,间接就带来问题,除了带来辗转劳顿之苦以外,还费时费钱费力。就两岸运输来说,就营运成本来讲,光绕道而行,成本就会大幅增加,两岸直接“三通”以后,最大受益的是台湾同胞,是台湾的经济。
台湾有个朋友作个统计,如果台湾同胞能直接到大陆,每人次可以节约1万元新台币,按现在两岸经贸往来的规模,全年可以节约300亿元新台币;现在绕道第三地要多花一天时间,如果直接往返一次少掉1天,1年下来,省下时间多达8000年;绕道第三地还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台湾经济部门有个效益评估说,如果两岸直接“三通”,在海上货运、空中客运、电信通汇方面,台湾每年可以省下7亿3千万美元,其中海上货运可以节约2亿5千万,空中货运节约4亿4千万,电信节约2千4百万,通汇节约2200万,这是台湾经济部门所评估的数字,可见两岸“三通”可以对台湾产生多么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两岸经济是互补互利的,两岸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直接“三通”,台湾企业界包括航运界可以更好利用大陆市场,直航以后营运成本会大大降低,而且资金取得和利用更加快捷,这样对台湾经济可以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去年开始,部分海外大企业将在台湾设立的采购中心、营运中心外移。他们讲:这样做是因为两岸政治僵局没打破,两岸关系不确定因素很多,两岸还没有“三通”。所以两岸“三通”以后,对提升台湾投资信心也是有好处的。所以,单以经济层面来讲,两岸“三通”以后对台湾同胞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台湾的民众、台湾工商界人士都非常期盼两岸尽速“三通”,台湾民调显示,有70%都支持“三通”,我想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李炳才指出,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人企图把两岸之间的“三通”说成是“国与国”或是“准国际”的,都是为两岸“三通”设置新的障碍,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也是不能得逞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