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以两个版的篇幅揭露了北京旺通食品厂用糖稀等原料加工假蜂蜜的黑幕,引起了广大读者和食品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昨天上午8点多,房山区工商分局出动20多名工作人员前往葫芦垡乡西场村查封了旺通食品厂,同时要求各工商所对辖区内的超市、市场、商业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命令停止销售“爽乐苑”牌蜂蜜。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杨寒冰看到报道后,主动约见本报记者,对我国蜂产品市场的现状表示担忧,并透露,目前北京十几家生产蜂蜜的企业中至少有三成在生产假蜂蜜。 工商紧急查封 昨天上午8点多,房山区工商分局有关负责人看到本报报道后迅速作出反应,出动20多名工作人员前往葫芦垡乡西场村。工商人员一走进旺通食品厂的加工间,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灶台上遗留的蜂蜜黏糊糊,甜蜜素、色素等各种原料胡乱摆放在脏兮兮的窗台上。另外一个放瓶子和瓶盖的车间里,竟然养着几只小鸡,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还有一个加工间门上的玻璃都破了,树叶刮了进去,整个车间脏乱不堪。 工作人员在车间内共查封了6个品种的蜂蜜421箱,空蜂蜜瓶430袋,瓶盖15200个,糖稀1020公斤,4桶未装瓶的蜂蜜共计340公斤。 同时,房山区工商分局要求各工商所对辖区内的超市、市场、商业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命令停止销售“爽乐苑”牌蜂蜜。华冠超市看到报道后,主动将“爽乐苑”牌蜂蜜撤下柜台。截至记者发稿时,检查仍在进行中。 旺通问题很多 房山工商分局办公室张科长告诉记者,现在初步查出旺通食品厂未经工商部门批准,擅自变更了厂名,注册时所用厂名为“北京旺通食品厂”,而在产品说明上却叫“北京旺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另外,该厂涉嫌假冒注册商标,因为旺通食品厂是去年9月注册的,申请商标需要大约1年时间,但该厂现在就明目张胆地使用“爽乐苑”商标。最让工商人员吃惊的是,该厂家在营业执照副件上作假,实际30万元的注册资金被他们改为300万元。 昨天中午12点多,记者在良乡华冠超市一店看到,蜂蜜专柜上的“爽乐苑”牌蜂蜜已经撤柜。在良乡其他几家超市,记者也没有发现“爽乐苑”牌蜂蜜的踪影。 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位于中国矿业大学内的“爽乐苑”牌蜂蜜销售点,销售点的房门紧锁,透过窗户看,屋里仍有成箱的蜂蜜。 四种制假手段 昨天下午,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杨寒冰先生约见了本报记者,对本报的报道大加赞赏,同时对目前我国蜂产品市场的情况深表担忧。 据杨寒冰介绍,制造假蜂蜜的手段大致有4种:一是白糖加水熬制,熬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二是少用糖多用水采取添加增稠剂的方式来增加假蜂蜜的浓度,这种方式可以辨别,用水一泡,真蜂蜜可以完全溶解,而添了增稠剂的假蜂蜜则不能完全溶解;三是用果葡浆直接充当蜂蜜来卖;四是本报昨天披露的用糖稀加色稠剂的方法。 对于记者提出的消费者如何辨别假蜂蜜的问题,杨寒冰说,一般凭外观很难辨别甚至根本就分辨不出来,只有经常食用蜂蜜,有经验的消费者才能通过口感和气味分辨得出来。因此他建议消费者最好是去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商场购买品牌较响的产品。目前,质量比较过硬的蜂蜜主要有北京生产的“百花”牌蜂蜜和上海“冠生园”牌蜂蜜。 市场令人担忧 生产蜂蜜的流程一般要经过过滤、除杂、灭菌、清洗包装瓶、消毒、罐装、封口、旋盖、窗箱等程序,但一些制假企业根本达不到这些标准。 现在除了大城市的大商场和大超市外,在偏远地区的小商店、自由市场、大批发市场,假蜂蜜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并且有开始向大城市进攻的迹象。杨寒冰指出:“目前我国的蜂蜜市场鱼龙混杂,这几年的假冒现象呈发展趋势,且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今年6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食品安全行动”会议上,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对蜂蜜市场问题作了通报,目前,全国蜂蜜造假发展很快,势头迅猛,广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及天津等地的一些小食品厂(都不是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会员)蜂蜜造假已成规模,形成专业化生产、全国经销的局面。长沙高桥食品市场、北京小井食品批发市场以及各地的食品批发市场上,假蜂蜜到处可见,包装精美,价格便宜,有的甚至堂而皇之地摆进了大超市、大商场。在今年3月份西安的全国糖酒会上,十几家蜂蜜生产厂家只有两三家卖的是真蜂蜜。有的厂家最便宜的700克蜂蜜竟然只卖2元多钱,试想除了瓶子、瓶盖、商标和人工费用之外,里面的蜂蜜还值多少钱。据检测分析,造假的蜂蜜大都是糖水熬制,还有的都是以粮食发酵做成的果脯糖浆,外表看清亮透明,黏稠度较高,与蜂蜜极为相似,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 据杨寒冰介绍,目前北京大概有十几家生产蜂蜜的企业,从他们掌握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三成以上的企业在生产假蜂蜜。 打假面临困难 杨寒冰说,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为此做过很多努力,但由于协会本身不是执法单位,在打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主要表现在一些当地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另外一些不是会员单位的企业,他们也无法通过行业自律来解决问题。 假冒蜂蜜大行其道,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制假贩假之外,有关部门重视不够、打击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2002年全国蜂产品信息交流大会上,中国蜂产品协会和中国养蜂协会宣布成立了全国蜂产品市场监督检查办公室,负责对行业会员单位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受理投诉,同时向国家和地方的主管部门反映情况,配合他们做好打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