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丁
春节前后,当人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时,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却在紧张地分析1.1万张购自美国的间谍照片。中国民间考古机构购入外国拍摄的间谍照,在中国算是头一遭,因此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为了搞清此事的来龙去脉,记者来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对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中国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的杨林主任进行了专访。
照片由日军拍摄,却成了美国研究中国的情报资料
杨主任介绍说,这批照片共3.3万余张,经筛选后中国历史博物馆购买了1.1万张照片的拷贝。这些照片均拍摄于上个世纪20—40年代日军侵华期间,拍摄地点覆盖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是侦察机从空中拍到的中日两军交战的战场,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战略要地的铁路、桥梁等重要目标,还有一些日军飞行员出于个人爱好拍摄的景观照片,比如苏州园林和其他一些古城、陵墓等。这些照片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珍贵的考古和历史资料。
日本投降后,驻日美军接收了日军的全部物资和档案资料,其中就包括这批照片。冷战开始后,为了获得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机密,美国需要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于是间谍卫星和U2间谍机便派上了用场。但是侦察飞行的风险巨大,面对我军地空导弹的强大火力,U2间谍机在中国上空损失惨重,至今中国还保持着世界上击落U2间谍机最多的纪录。无奈之下,中情局想起了这批照片,于是重新把它们翻出来,作为研究中国的补充情报资料。现在的照片上还留有美国人后来标上的注解,如经纬度、目标名称等。20世纪90年代,中情局把没太大价值的这些照片移交给美国国家档案馆。根据美国有关法律,国家收藏的政府文件超过50年后就可以向公众公布,于是美国国家档案馆把这些照片登记造册后,开始对外公布。
购片过程历时10载,花费200万元人民币
杨主任说,解放前的中国非常贫穷,摄影技术和航拍手段又很落后,旧中国的人文和地面景观基本没留下什么形象资料。中国的许多古迹被人为地破坏了,大量的地面景观和文物古迹也在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中化为乌有,所以侵华日军拍摄的这些照片对中国学者来说异常珍贵。除此之外,这些照片在环境研究、城市规划、旧城改造等方面都有重大价值。谈到这里,杨林主任苦笑着说:“想不到,当年用于侵略目的的侦察照片,今天却成了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历史博物馆在从互联网上得知这些照片被公开的消息后,立刻与美国国家档案馆进行了联系,在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后,便开始筹划将这批照片购买回国。杨主任说,计划一开始便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购买照片、与美方谈判都需要钱,这笔钱单靠中国历史博物馆是难以筹集的。于是,专家们向国务院递交了报告,并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7年,拨出专款200余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这批照片。
2000年,中国专家启程前往美国,由于签证有效期只有10天,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万张照片的挑选、记录和拷贝,3名专家废寝忘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工作。杨主任说:“当时,照片的底片都装在一个个桶内(上图),需要不停地摇一种特殊装置来观看这几万张照片的底片,一天下来胳膊都麻木了。”2002年7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终于将精心挑选出的1.1万张照片拷贝购买回国。
美国最新间谍照不愿提供给中国
近年来,中国政府有意识地准备恢复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尤其是一些老北京的典型建筑,但由于中国航空考古起步较晚,相关的航空摄影资料也相对缺乏,因此,专家们非常希望能从各个渠道获得相关资料。1999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又解密了一批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U2间谍飞机和“科罗纳”照相侦察卫星拍摄的中国大陆照片。当时U2间谍飞机从日本、缅甸和中国台湾等地起飞,对中国的许多重要目标进行了拍摄。“科罗纳”照相侦察卫星则是美国专门用于侦察苏联和中国的第一代间谍卫星。这批照片无论拍摄技术、尺寸和清晰度都比日军拍摄的那批强得多,中国考古学家对它们很有兴趣,于是便向美国方面提出了借阅申请,但被美方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杨主任说:“反复多次之后,当我们再提交申请时,美国人干脆来了个置之不理。究竟出于什么原因,美方始终没有解释,我们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美国方面还没有整理好这批资料,另外就是对中国还存有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