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万永
本报北京3月16日电
今年已过60的黎安田委员说起话来总是很平静。可谈起长江防洪,谈起’98抗洪中的温家宝副总理,他一连说了几次“我很佩服他,他很严谨。”
1998年夏,长江发生罕见洪水。7月上旬,朱镕基总理在荆州市曾公开对湖北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说:“本届政府不考虑分洪。”没想时隔几日,荆州的沙市水位已超过44.67米,离1985年国务院“钦定”的荆江分洪水位45.00米只差0.33米,形势非常严峻。
8月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向中央报告:必要时,请求启用荆江分洪区。8月6日傍晚,温家宝副总理飞抵荆州,把抗洪战役的“指挥部”搬到长江边。巨大压力下,温家宝没有轻言分洪。当时,他点名征询两位专家的意见,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黎安田是其中之一。“当时关于分洪还是不分洪的争论确实很激烈。”回忆起4年前那场影响巨大、压力巨大的决策,黎安田记忆犹新:一种舆论是分洪,因为国务院1985年第79号令中有分洪的规定,分了,领导没有风险,不分,出现垮堤,领导要负责。另一种舆论是不分,主要是考虑分洪要淹没50多万亩农田,30多万人要转移,经济损失巨大。“当时,温家宝提出要听取专家意见,我就写了一个书面意见,主要内容是分洪对洪湖江堤不起什么作用,但不该损失的损失了,当然,这样领导不会负责任。”黎安田说,“我很佩服温家宝,不仅是因为他在很短时间内搞清了洪水情况,更因为他非常严谨。当时,支持分洪和不分洪的都很有道理,他一方面尊重专家意见,另一方面自己也有分析,不盲目相信。做好准备、能不分就不分、尽量不分,一步步分析,最后决定不分洪。后来,我见到温家宝,他还特意说,‘谢谢你提的意见’。”
温家宝决策一方面很理性,另一方面也很体恤百姓疾苦。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的命令》是8月6日中午12时下达的。按照省防指命令,荆州市前指必须在20个小时内,完成44年来从没有出现过的33.5万人和1.8万头耕牛的大转移。
转移进行得很艰难。听说有的百姓不愿走,有的走了又偷偷跑回来。移民的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温家宝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看一看。
8月10日上午,荆州市委根本不知道温副总理午餐后要去公安县,等到知道时温家宝已经出行。市县两级连忙安排陪同,安排路线,安排保卫,并派人去控制现场。温家宝说,“安全?你们就考虑我个人的安全?现在转移群众的生活是第一位的。”当时已是人去楼空,他一户一户地看,看完后,还详细询问后续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荆江决策,就是这样在理性和感情的相互作用下,作出的。”“温家宝和朱镕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温家宝吃饭很简单,15至20分钟就完了,不用人陪。”黎安田说,他和朱镕基一样非常实在,他后来送给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六个字“献身、负责、求实”,后来这就成了水利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