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岛(俄罗斯人称大乌苏里岛和塔拉巴罗夫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隔江与哈巴罗夫斯克相望,面积350平方公里。黑瞎子岛目前为俄方控制,是中俄之间一块悬而未决的有争议领土。 亲兄弟明算账 中国人常说“亲兄弟明算账”,俄罗斯则有句谚语说自己人之间好算账。其实,这两句话有一层共同的意思,那就是说无论多么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都会有些问题。不过如果是朋友之间的问题,解决起来总要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不会为此伤了和气。中俄于2001年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此之前两国也签署了边界条约。根据中俄政府达成的协议,在领土问题尚未解决前,黑瞎子岛的现状应予维持,任何一方都不得以人为方式强化其在岛上的存在。然而,俄方并未完全遵守这一协议,1999年在黑瞎子岛上建了东正教钟楼,2000年修建了过江电缆。今年9月,俄方又修建了一座浮桥,进而将黑瞎子岛和乌苏里江西岸的俄大片领土连接起来。中国方面为此多次与俄罗斯外交部进行交涉。而俄方称建桥是地方政府的决定,目的是为了满足岛上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在哈巴罗夫斯克市西南约20公里的地方,记者终于找到了这座浮桥。桥长200多米,宽度只够一辆汽车通行。守桥的是铁道兵,看着眼前这些穿着军装的小伙子,记者不由地在脑子里画了个问号:地方政府真的可以不经过中央的同意就擅自动用军队在敏感的边境地区建桥吗? 不打不相识,中俄“特务”过招 那天正赶上乌苏里江落潮,浮桥的中间部分出现裂缝,一时间没办法过车了。浮桥两头都排起了长长的车队。从车上放着的农具可以看出,不少人是准备到岛上干活的。记者问一位在路边抽烟的中年男子上岛做什么,没想到竟然引出这样一段不寻常的对话。 吸烟人:“我是特务。” 记者:“是我们中国的特务吗?” 吸烟人:“不是,是俄罗斯的。” 记者:“我是中国的特务,咱们俩是同行啊!” 接着,“中国特务”友好地同“俄罗斯特务”握了握手,两个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场不愉快在谈笑间消除了。不过看得出来,当地某些居民对中俄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争议有想法,对拿着照相机出现在黑瞎子岛的中国记者也有所提防。 课本里没有侵略史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江边一位渔人对记者就十分友好。他说,原来人们上岛都坐轮渡,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现在浮桥修好了,反倒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为了保证乌苏里江的航运,浮桥每天要打开一段时间,折腾一回就得两个多小时。另外,为了保证安全,所有人都得乘车过桥,行人不得不在江边搭别人的车。说起中俄在岛屿归属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渔人说对此有所耳闻,不过他认为这个岛一直就是俄罗斯的领土,不可能让给中国。其实又何止这个岛,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在内的远东大片领土都是100多年前沙俄从中国人手中抢走的。渔人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他天真地说:“课本怎么写,我们就怎么认识历史。”这句话的确不假,不仅在莫斯科,包括在远东,记者接触过的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事。一位俄学者告诉记者,他也是看了美国人写的书才对远东的领土变更有了一个真实的概念。 巧遇岛上农场主席 几天后,我再次来到乌苏里江边,并通过浮桥登上了黑瞎子岛。距桥头几百米远的地方竖着一个标志牌,走近一看,上面有“曙光国营农场”几个字。由于过了秋收季节,四周农田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开着小汽车来拾土豆的城里人。坐着越野吉普转了两个多小时,对黑瞎子岛总算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个岛屿长70多公里,一眼望不到头,而平均宽度只有5—6公里。岛上没什么人烟,除了一处不便靠近的军营,只看到几处废弃的农舍和养牛场。同远东大部分地区一样,岛上很多土地也荒芜着。有的地方野草足有一人多高,偶尔还有一两只野兔出没。岛上树木虽然不多,但或者金黄一片或者艳若朝霞。秋天斑斓的色彩同荒野的原始气息组合成一幅绝妙的风光。 说来也巧,我正准备离开黑瞎子岛时,忽然看见前方路边停着一辆小货车,我走过去与车里的主人打招呼,没想到他竟然是曙光国营农场主席谢里霍夫。听说我是中国记者,这位先生显得很激动。发完火,谢里霍夫先生开始用较为平和的语调说话了。他介绍说,他的农场在岛上有不少耕地,主要种玉米和土豆。另外,农场还在岛上养了900多头牛。农忙时,大概有200多人到岛上干活。近几年俄罗斯农业稳定发展,去年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8520万吨,彻底改变了粮食依赖进口的局面。曙光国营农场的境况也不错,据谢里霍夫先生讲,农民不比城里工人挣得少。不过要想发展光靠种地不行,他正筹划着建食品加工厂。 (吕岩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