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任建民 4月1日下午,记者匆匆赶到北京航天城。 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控大楼内外,人们神情凝重,各自紧张地忙碌着。在这里辛苦工作、指挥控制“神舟”三号飞船7天7夜的人们,正以满怀信心迎接飞船的返回。 临时开辟的记者工作室内,各大媒体的记者也在紧张地准备稿件。飞船宣传工作负责人再三强调,只有等到飞船安全落地并被找到之后才可发稿,任何单位不得抢发新闻。 指控大厅。120台终端计算机,整齐地排成5个阵列。内容各异的显示屏幕,记者看得眼花缭乱。领导、专家,指挥员、操作手,各系统参试人员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大厅正前方,长12米、宽4米的大屏幕,一分为四,左右相连。最左端一幅,显示着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场景况。中间两幅合二为一,色彩斑斓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版图,还有如同万花筒般的飞船飞行轨迹,铺满幅面,绚丽多彩。最右边一幅,三维动画显示着飞船及其飞行轨迹,形象逼真。 指挥员发出返回准备指令。“神舟”三号飞船返回控制准备工作进入最后时刻,大厅一片沉寂。稍顷,随着一声底气十足而又略显激动的口令声在大厅里回响,游弋在好望角西北大西洋海域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发出第一次调姿指令。显示屏幕上,只见飞船缓缓水平转动90度,第一次调姿到位。紧接着,飞船返回推进舱与轨道成功分离。随着制动发动机点火,反方向推力减缓了飞船飞行速度,使其脱离了原轨道,直奔地球而来。 大屏幕显示,飞船由北向南穿越赤道上空,开始了第108圈也是“神舟”三号飞船环绕地球的最后一圈飞行。某测控站适时发出指令,飞船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开始向着中国版图上空作惯性飞行。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回收二号发现目标”,报告声此起彼伏。返回舱刚刚飞临中巴边境上空,布阵在西北某地的雷达便发现了其神秘的踪影。在雷达的严密监视下,返回舱继续向东北方向飞行,然后洞穿浓厚的大气层直奔预设的着陆场。 “主着陆场雷达发现目标。”直升飞机迅速飞向目标空域,地面回收人员紧急行动,飞船返回舱按预设程序在预定高度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在太空游弋了7天的“神舟”三号,乘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飘然下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