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建左颖王海涓 转自搜狐 今年的春天注定与众不同,虽然一样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但是空气中一种新型病毒的肆虐,令中国、令北京都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场考验突如其来,但并没有让人们有措手不及的感觉,因为人们的背后站着一群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 转自搜狐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一批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非常战士挺身而出。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奋战在一线,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服务,与病毒做着坚决的斗争。此时此刻,一个词语是对他们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尊重”。此时此刻,他们也为“尊重”这一词汇做出了最好的注解,给予了全新的诠释。 转自搜狐 非常战士无人退缩 转自搜狐 无疑,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奋战在防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是这场战争的主角。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救死扶伤、无私奉献,表现出了崇高的医德、医风和医术。 转自搜狐 北京地坛医院病房主任李兴旺,更是创造了3天只睡9个小时的个人最少纪录,眼睛依然红肿着,声音依然嘶哑着,但是他没有歇下来,而是马不停蹄地忙里忙外,身体力行地照顾着病房中的每一个病人。 转自搜狐 对于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疫情就是命令。随着疫情的发展,目前,120急救中心的咨询电话已经增加到30部,24小时接听市民的电话。“说句心里话,谁没有亲人、谁的家庭没有负担,但是在百姓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离开。”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崇高的感情。 转自搜狐 耿玉文是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前工会主席,本来他已经办好了退休手续,本可以回家颐养天年,可是阻击“非典”的战役打响后,他默默地收起了退休手续,每天都坚持7时到岗,在给所有的电话仔细消毒后,再去协调后勤保障工作,直至深夜才悄悄离开。 转自搜狐 自3月初北京发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以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在这些紧张的日日夜夜中,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吃住在中心,始终站在对抗“非典”的最前线。 转自搜狐 北京市疾控中心现场组的吴疆、黎新宇两位大夫介绍,作为现场组的每一位组员每次都要直接面对“非典”病人,采集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和血清样本,同时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 转自搜狐 给病人采样是危险性很高的一项工作,有被感染的危险,但是工作人员没有一个退缩。一次深夜12时接到任务,但是由于病人不配合,使转院工作受阻,他们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凌晨4时,回来后还要写检测报告,直到写完才能稍稍歇一会儿。 转自搜狐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家中还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业被中断,一个多月不能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等。每个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有自己特殊的困难,但是当阻击‘非典’的战役打响时,没有一个人退缩。”今天上午,地坛医院陈明莲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的确,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无畏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各界由衷的尊重。 转自搜狐 专家点评 转自搜狐 社会学家周孝正: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中国社会也经历了一次道德与尊严的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务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的精湛医术和精心护理,不仅实践着白衣天使守护生命的诺言,更体现了一个社会最博大的人文精神以及一个社会对个体利益的最大尊重。 转自搜狐 非常战士前仆后继 转自搜狐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俗语此刻显得那么没有说服力。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最危险的地方就是真真正正的危险之地。 转自搜狐 据统计,4月26日10时至27日10时,全国内地共报告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161例,其中医务人员达到22例。截至4月27日,全国共累计报告病例2914例,其中医务人员达到610例。 转自搜狐 在一个个病人健康地重新站起来时,有的医务人员却病倒了,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面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突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练贤以传染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挑起了组织协调的担子,冲在最前面。然而,4月21日,这位在早期抗击“非典”中染病的“扫雷者”,最后倒下了。然而他的这种倒下正是一种重新站起。 转自搜狐 邓练贤病倒不久,中山三院内科娄探奇主任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接任治疗小组组长。难道他不怕成为第二个邓练贤吗?他说:“我是一名医生,倒下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绝不能退缩。” 转自搜狐 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德江同志:请转达我对邓练贤同志不幸逝世的沉痛悼念,对邓练贤同志亲属的亲切慰问。我坚信,有广大医护人员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病。” 转自搜狐 卫生部也于日前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叶欣、邓练贤、范信德3位同志为“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 转自搜狐 其实在这次战斗中,不幸染病的医护人员都有一个最大感受,那就是角色的转换。邓子德是广州中山三院的传染科副教授,在参与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不幸染病。谈及感受,他说以前自己是医生,现在自己是病人,这种角色转换使他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责任更大了。 转自搜狐 北京第六医院的护士小洁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她是在救治“非典”病人的过程中被感染的,现在正在康复之中。有了当病人的经历,小洁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医生和护士病倒住院,当自己完成了从护士到病人的角色转变之后,才真正明白了饱受病魔折磨的患者是那么无助。”小洁说等重返工作岗位之后,她会对患者多一分理解,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转自搜狐 专家点评 转自搜狐 社会学者张军:这次事件标志着医生形象得以重新树立,也是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计划经济下的机关风气、居高临下和市场经济下的惟利是图、急功近利破坏了白衣天使这个美好的形象。但是通过此次事件,公众应该感到震撼,医务人员应该赢得尊重,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英雄,他们的勇敢感动了我们、感动了社会。同时这也提醒部分医务人员反思自己的责任究竟是什么,还能使部分医务人员心灵得到净化。 转自搜狐 非常战士赢得尊重 转自搜狐 “亲人不在身边,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心里有依靠吗?”这是每个患者面对的现实问题。佑安医院一个患者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她说:“有依靠!大夫护士天天守在我们身边,我心里特别踏实,一开始病情那么严重,而现在恢复得这么好,我放心了,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其实我从住到这里就踏实了,我觉得我的生命交给医务人员没问题,我由衷地尊重他们!” 转自搜狐 其实,更多的尊重还是来自社会。 转自搜狐 前几天,北京“冯洋哥哥爱心小屋”的几位小朋友来到广安门街道办事处,将他们连夜亲手叠好的一千对纸鹤交给了办事处的叔叔阿姨,委托他们将这份祝福带到抗“非典”一线,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他们可以健健康康地与“非典”斗争到底。 转自搜狐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护士王雪由于要坚守岗位,不能照顾年迈的外婆。大兴区团委得到消息之后,马上表示将从已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中,选派优秀人员上门为王雪的外婆解忧。 转自搜狐 北京朝阳医院的唐子仁医生想为母亲过生日的心愿,也将由朝阳区的青年志愿者完成。他们除了帮唐妈妈筹办生日会外,还将送去服务联系卡,做到随叫随到。 转自搜狐 目前,北京大学已有2400多人主动报名参加防治“非典”一线工作。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死亡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勇敢,在人人自危的时候,我们只能相信你们,我们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敬意。”一群大学生在给北医三院感谢信中写道,“我们按照你们的建议保护自己,配合你们和‘非典’斗争到底,请你们保重自己,你们拯救的是整个人类!” 转自搜狐 地坛医院的抗“非典”一线护士晶晶在给爸爸妈妈一封信中这样说,“老爸老妈,说了半天,其实还是好人多。有不少人在声援我们,支持我们。有的捐来物资,有的送来饮料。今天我收到了人大学生送来的卡片,上面写着:‘向您们致敬!您们是最可爱的人!’话不多,可我看后,哭了。这两天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来了,他们和我们并肩作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洗礼,我好像成熟了许多。” 转自搜狐 4月24日,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地坛医院二病区主任李兴旺、护士长贾双平,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荣玉,已殉职的广东省中医医院护士长叶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林锦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转自搜狐 如果说1998年抗洪,人民在和平时代高呼解放军万岁,那么,通过此次阻击“非典”病魔,人们应该在心底说一声—“白衣天使,您们辛苦了!” 转自搜狐 专家点评 转自搜狐 社会学家周孝正:全社会面临的共同危险正在把各个阶层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把病魔重新收回瓶中的惟一可能就是同心协力。在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头脑中,在世界一流设备的背后,必然存在世界一流的人文精神、世界一流的功德心和公民意识。只有这种超功利的信仰才能使人类延续、持久地战胜“非典”。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