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月12日下午17:00 地点:南京金丝利喜来登酒店39楼贵宴厅 被访人:搜狐CEO张朝阳 采访意图: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领导人物,张已经被诸多媒体当作一个“经济活动体”而非一个普通的人,让我们把他“还原”成一个鲜活生动的“真实的人”,把他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行为理念乃至生活态度,原生态、人性化告诉大家,也许,这些才是他成功的真正源泉。 张朝阳迟到了,在约定时间过了5分钟后,他匆匆出现在我对面的沙发,把淡色休闲西装一抛,他毫不掩饰兴奋的笑容,“SORRY,可以开始了吗?”,我微笑地点点头,视线落在他的T恤上,那上面还粘着他的“做秀武器”——手机贴画——它们夸张地落在视觉习惯的中心地带。我知道,他刚在南京大学和新街口拍了外景照,还碰到不少崇拜都索要签名,心情一定不错。与两年前来南京参加搜狐地方版开通时相比,张明显少了些谨慎和严肃,笑容放松了,交谈主动了,窗外本来懒懒的夕阳映到“朝阳”脸上,也变得光鲜灵动起来,一抹抹流动闪光显然让我想起了搜狐最近一直实现赢利的现金流。 取西方形而不先东方神韵 大家都知道张朝阳是戴着美国麻省理工物理学博士的头衔回国发展的,但生于古城西安的他自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他的企业管理,为人处世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一直在努力把东西方文化对自我的影响相互融合——取西方的形而不失东西神韵。 张回国后还保留着不少在美国时的习惯,特别是在饮食方面,比如每天不变的面包咖啡的西式早餐,比如去餐饮时会叫厨师少放点盐,在于衣着,美国的印迹也很明显,他喜欢穿休闲装运动装,而且还得是纯棉的,出于习惯他甚至会在去美国公务途中,到波士顿买衣服。说到平时工作之余的休闲放松,除了溜冰、爬山、泡吧,他时不时练练拉丁舞也属于“美国爱好”。聊着聊着张朝阳从西服袋里掏了一样东西出来,呵呵,原来是根雪茄,他边说边“秀”给我看呀。 他到底从西方文化中吸取了什么精华?张朝阳这次终于给我们揭开了谜底,他最欣赏的是西方文化中的方法论,有计划、重分析、讲逻辑,在冲撞中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并永远在以严谨态度预测未来。而东方文化重视感觉,喜欢迂回柔和处理方式,这在具体运作中往往可以取得奇效。 我接着追问,东西方文化塑造了他怎样的性格,张低头沉思片记得,开始咬文嚼字,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吐:“独立、客观、冷静、敏捷、原则性强,关注自己的感觉而不爱随大流”,他自己最满意的是,自我分析能力特强,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能不断自省,而且能在许多人事变化中跳出自己来思考。不过他对自己的性格也有很多不满意——希望能更外向,语言表达可以更加好一点,并随时记得从清醒,警觉和批评中释放出来,更自我些。 与东西文化的影响交融相比,张朝阳从物理到从商互联网,外人看起来没啥关联,张却很重视他的正式学历对性格的塑造:正是因为把物理方法运用到心理学上,我才能在几年来互联网业的高潮、低谷中诚惶诚恐,保持冷静和自我怀疑的态度,没有大喜大悲。 虽然西方文化对我影响很深,但是在美国我一直是处在亚文化的状态,不很受重视,更觉得自己很平常。回国以后我马上从支流回归主流了,立刻从冷冻、麻木的状态中活跃起来。张感慨地说。这种感觉和心态大概是东方文化在张思想深处长期沉积的结果,或许仍可以把张称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这从他给大家推荐的书刊影视中可窥一斑,张小时喜欢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电影《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这与那年代的普通儿童并无分别;中学时他迷上了复刊不久的《中国青年报》,大学则埋头干《约翰-克里斯朵天》、《北方的河》,即使出国以后他关注的仍然是当代传统主流的传媒——纽约时报、华儿街日报、商业周刊、人物杂志……回国后他习惯阅读《南方周末》、《南风窗》,现在他浏览最多的要数产财经类的报纸杂志了。如《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细细数来,我发觉这么多年来张始终是个不另类的阅读者。 我塑造了搜狐 许多朋友都说过一句同样的话:知道张朝阳的人肯定比知道搜狐的多。这话一方面体现了张朝阳这人的“做秀”能力;人们更想表达的大概是对张在互联网业大风浪中所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钦佩——是他把搜狐一步步从艰难境地带向了成功。张是个毫不伪饰的人,2002年9月12日,他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豪言:“是我塑造了搜狐!” 作为一个在动荡的互联网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豪门人,他深知一个网络企业管理者所必须的素质——要具备在“沙漠”里生存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在竞争中保持很强的韧劲,能把发压缩在最短的时间里,既证明商业模式,又照顾投资者的利益,并解决文化冲突。张朝阳一直强调看企业内部的团队协作,积极为一批能干的人创造发展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意见,不断给予他们成就感。张说,现在的搜狐文化其实也反映了他的观念:脱出严肃的等级观念,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上下级间的威信完全由你实际的贡献来体现。我笑问张:要成为搜狐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张脱口而出:敬业精神(事业心)、公平、正直、诚信、足够的聪明,能够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的东西。 张朝阳经历过事业最困难的时期,那是1999年,因为投资方的变化,董事会组成复杂了。他们的观念变得保守,资金投入也减少,张不得不花上40%的时间与董事会打交道,说服他们接受自己的经营理念,那段时间搜狐在市场竞争中很多方面都停滞不前,这“内伤”花了两年时间才“愈合”。 张也有成功的“战例”,搜狐很早就推出了邮件服务,但因为系统没有选择好,这项服务一直被人冷落。当张成功把CHINAREN收购后,他把系统调整了,后来在各大网站纷纷推出收费邮箱的时候,他打起免费的大旗,突然亮出“闪电邮件”,一举把以前的重大失利扭转成巨大成功。 当谈到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时,张朝阳一言概之:把权利交给广大消费者,以他们为中心。搜狐已经在公司互联网服务后又加上了移动服务增值的内容,张这次正是为推广搜狐短信而来。被我说开后张开始给我灌输他的理念——让搜狐“时尚生活”的品牌回归。搜狐在这两年埋头进行商业化运作后,已经离不开原来的定位。现在搜狐赢利了,张终于又可以理直气壮地继续做他的时尚梦了,不过近日的业绩确实可以让他沾沾自喜了,短信等增值服务的收入,已经和传统收入——“网络广告”平起平坐了,各占50%,并显出重大上升的趋势。 看到张欣喜的时候,我故意问他:你认为什么才是良性的竞争关系?张肯定听出了我暗指搜狐和新浪等公司这两年来的官司纠纷,“除了法庭上的一些知识产权问题,其他应该都是良性的吧。”张避开又开始谈起他的“6666”短信服务,“我们这次活动不仅为手机厂商、移动运营商做了广告,也为其他提供短信服务的网站企业做了宣传嘛,这就是种良性竞争吧。”这段话让人疑惑——张真的不善言辞? “你会在某个成功时刻离开互联网业吗?”对于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张朝阳笑称,一段时间内不会,“我要把搜狐从一个不错的创业成功的公司,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而且我没有其他任何的投资,我的资产都在搜狐股票,我看好它。”大概为了更加肯定他的豪气,张朝阳向我坚决地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自信的笑意。(本报记者 张力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