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入世了!
2001年度搜狐十大新闻评选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新闻体育财经汽车房产I T生活健康女人旅游教育求职娱乐动漫校园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文教 | 健康 | 社会 | 专题 | 图片 | Top100 | Sohu视线 | 我来说两句
史玉柱简历

·史玉柱,34岁,安徽人,巨人集团总裁。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获得成功。

·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1.19亿元,被1995年7月号《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的第8位。时隔一年,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面临巨大危机……

·现为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回眸2001年 新闻人物
何振梁——十年奥运圆梦
龙永图——推开世贸之门

史玉柱和他的“巨人”传奇


2002年1月18日08:15  Sohu视线

史玉柱:如果下海失败就跳海!

  
  引言: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倒下去能重新站起来的不多,史玉柱算一个。
  
  像许多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史玉柱怀揣着几千元“资本”开始了个人的奋斗,经历了和许多成功者 一样不可思议的财富积累的神话,在短短几年里达到了事业的顶点;却又犯了许多民营企业家“头脑过热”的 通病,在一个更短的时间里让多年的汗水和辉煌烟消云散。

  如果史玉柱的故事就此结束,他的经历绝对称不上“传奇”,充其量只是一个从穷光蛋到富翁又到穷光蛋的 “轮回”,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被人所淡忘。毕竟,在一个剧烈变革和充满无穷机会的年代,生产资料和创业 成本是如此接近于平等,谁又能指望命运的二次垂青呢?

  但是,史玉柱就是史玉柱,他能重新站起来,他发誓“东山再起”,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又回到了舞台的中央,回到他最熟悉的战场。这种经历和际遇又有几人能够体验?

  因此,让我们好好打量一下这位传奇人物,走近他不一般的生活,听一听他那没有结尾、但已经足够精彩的故事……

  放弃仕途,辞官“下海”

享受过成功 更经历过失败

  编者按:是不是每个不寻常的人物小时候都有些“叛经离道”呢?我们的主人公也曾有过因为痴迷小人书, 居然成了留级生的“丢人”记录;也曾因为配制炸药而获的“史大胆”的绰号,这样看来,24岁的他放弃唾手 可得的仕途倒是顺理成章的了……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在安徽省怀远县城里度过他的童年。父亲是县公安局干警,母亲是工人。因为痴迷小 人书,小学四年级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居然成了留级生,气得妈妈把他整整一箱小人书全都烧光,但书上 描写的那些古代英雄,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中。小人书没有了,他只好找来 《十万个为什么》看,很快又迷上了科学技术,千方百计地去试验和探究。他动手装配过简陋的收音机,甚至 自行配制过黑色炸药,爆炸声把别人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获得了“史大胆”的绰号。


  到了初中阶段,史玉柱终于“改邪归正”,开始疯狂地学习,各门功课的成绩都直线上升。1980年,他以 怀远县考生中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在大学期间,史玉柱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异乎寻常的兴趣, 涉猎的范围广泛。无论是打网球、玩桥牌、弹吉它,还是踢足球,史玉柱总是在同学中第一个去尝试,他还是 系足球队的主力前卫队员。

  1984年,史玉柱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负责各种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传统的手工操作很快就让他感到不满意,于是决定动手编写软件,用电脑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 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非专业出身的他开发出了一个统计系统软件,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统计系统 年会上向全国推广使用。出类拔萃的工作成绩引起了领导的关注,上级决定将他作为“第三梯队”培养,保送 到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进修研究生,并且告诉他,只要一毕业,马上就可以定为处级干部,未来对他展现出 一幅美好的蓝图。

  然而,读完研究生的史玉柱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辞职“下海”创办企业。领 导为他惋惜,同事感到困惑,连最了解他的妻子和父母也感到不可思议。而史玉柱的心里,却涌动着一股不可 遏制的创业冲动。他清楚地看到,80年代末的中国电脑技术,在文字处理特别是桌面印刷排版领域,还处在非 常原始落后的状态。国际市场上专用文字处理机甚至大大超过了通用电脑的价格。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 和积累的知识,贼这个领域里闯出一条路。临“下海”前,他对自己的好友说:“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大有“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悲壮色彩。

创业篇:巨人神话的实现

有激情 也有狂热

  编者按:一没有资金,二没有靠山,全部“家当”是东挪西借的4000元人民币。他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双手打 下了江山。可是,当他带着成功的喜悦回到家中时,妻子已不辞而别,与他离婚了。这其中的得与失、苦与甜 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史玉柱的创业是极其艰苦的,他一没有资金,二没有靠山,全部“家当”是东挪西借的4000元人民币。唯 一让他充满信心的,是读书期间呕心沥血开发出的一套软件——M6041桌面汉字处理系统。这套软件被储存在集 成电路板里,插在电脑的扩展槽里使用,当时被人称为“汉卡”。史玉柱返回深圳大学,凭着对环境的熟悉, 偷偷“混进”学生宿舍栖身,也偷偷“混进”机房,借用学校的电脑继续完善自己的汉卡,直到他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成熟到可以推向市场的时候。

  史玉柱联合了几位青年伙伴,大胆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当然,创业资金也就是那一 直舍不得花掉的4000元。史玉柱他们当时只有汉卡,穷到了买不起一台电脑的地步。没有电脑,当然无法制造 电脑配套产品,“史大胆”当即做出第一个大胆的决策:一台电脑的市场价格是8500元,他以加价1000元的条 件,换来延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也就是说,半个月内暂不交款,但半个月后却要付出9500元。他的第二 项大胆决策是做广告。没有钱交广告费,但同样可以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先打广告后交钱。一家著名的报纸 《计算机世界》同意了他的请求,用半个版面为M6041做宣传,但规定费用必须在半个月内交清。两项大胆的决 策,把史玉柱的电脑服务部逼上了绝路:15天内,他们若挣不到17000元钱,就是砸锅卖铁也还不了这个当时属 于巨额数字的债务!

  1989年8月2日,《计算机世界》刊登了半个版面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

  接下来漫长的半个月,对史玉柱们是揪心的等待,在望眼欲穿中,苦苦盼望着用户订单的到来,就像经历 了一个世纪。

  等到第13天,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史玉柱一共收到了三张订单,近2万元的汇款,不仅挽救了史玉柱的小企业,也昭示着未来“巨人”的正式起步。当一张张订单纷至沓来后,史玉柱把所得的收入,再次统统投入广告;4个月后,他们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首战告捷的史玉柱,又一次把自己关进一间小房间 ,以20箱方便面为基本食品,渡过了整整150天“集中营式的生活”。当他带着功能更强的M6042汉卡回到深圳 的临时住所,发现家里已是空无一人,妻子离他而去。痴心不改的史玉柱,在1991年8月继续推出了在排版效果 、速度和图文混排等方面有很大突破的M6403型汉卡,从而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

  1991年,史玉柱移师珠海,注册成立了巨人新技术公司。“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他对媒体慷慨陈 词,“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1992年,巨人公司的M6403汉卡卖出了2.8 万套,实现利润3500万元。公司员工很快发展到200多人,而且都是清一色的青年,平均年龄24岁,97%的人是 研究生和大学生。

  史玉柱常常对他的部下讲述中国古代神话“夸父逐日”的故事。他认为“巨人”就是今天为中国电脑业奋 不顾身的夸父。“我想,巨人现象的核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群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选择的事业并为这种追求 不顾一切的拼搏精神,是追逐太阳的精神。”这个时候,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正式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 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下设8个分公司;同时,他们陆续推出了M6405型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 电脑等多种产品。到1993年,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发展到38个,迅速成长为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 业。史玉柱也因此手捧鲜花,站到了领奖台上,他获得珠海市政府的科技重奖:奥迪轿车、三室一厅的住宅和 6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那一年,史玉柱才31岁,他作为惟一以高科技起家的民营企业代表,被列为《福布斯》 大陆富豪第8位,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

  大转折:巨人帝国的崩溃

  编者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因为媒体的关注而上演了不可思议的快速“致富 ”的现代创业传奇,却也因为媒体的无情炒做而有口难辩,一败涂地。谁都没有想到,那场“巨人广告风波” 竟成了史玉柱事业上的“滑铁卢”,他甚至连反击计划都来不及实施……

  1995年5月上旬,史玉柱又开始孕育着一个大行动,他突发一个想法,准备搞一个巨幅“巨人健康大行动 ”系列广告,形式要新颖,迎合人们心理动态,于是他们搞出了以“巨人健康大行动”七个重磅黑字为主体, 画面一天一个,花样不断翻新,面积不断增大……

  史玉柱一向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几天后,几乎全国每一家大报社都出现了一位挟着广告图样、手拿巨额 支票的巨人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当他们向报社递上支票的同时,都毫不例外地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在未来的一至两个月内,以最少半版,直至一版,甚至两个整版的版面,连续不断地刊登出巨幅“巨人健 康大行动”系列广告,画面一天一个,花样不断翻新,面积不断增大。唯一不变的是那醒目的七个重磅黑体字 “巨人健康大行动”。

  据悉,仅在5月18日、19日两天,巨人集团所支付的报纸广告费便高达五百万元之巨。

  “巨人广告”铺天盖地席卷全国各大报纸,那一百三十八个系列广告宣传中,有几个广告创意引起了读者 和传播媒介的不同反响。

  一架具有“巨人”标记的“B52”轰炸机出现在一个现代化都市的上空,一连串的“电脑”、“医药”“健 康品”的重磅炸弹倾泻而下。

  三辆标有“医药”“电脑”“健康品”字样的重型坦克昂然屹立,黑而略有夸张变形的炮口使人感到战争 的气息。

  世界名人手挽手,昂然向前,爱因斯坦手持《巨人报》,撒切尔夫人、里根、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等七 位名人走在前面,而后的四个脑门则使人猜测是二战元凶?还是克里姆林宫的最后旗手?……

  5月下旬,四川的《重庆晚报》、广东的《华商时报》、天津的《北方市场导报》相继载文批评巨人系列广 告。《重庆晚报》文章说到该广告使人看到的是“地狱”,使人想到五十年前日本人对重庆的轰炸,令人感到愤怒。《华商时报》则认为该广告不健康,存在着错误导向,与和平环境相违背。《北方市场导报》认为该广 告耸人听闻,用不良的甚至恐怖的方式给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7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紧急通知:

  “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近来推出的所谓‘巨人健康大行动’系列广告,其中一些广告创意内容在全国引发 了众多的猜忌和议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特紧急通知各地,立即停止发布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 司‘巨人健康大行动’系列广告,何时恢复,另行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督司副司长郑和平认为:

  “在巨人系列广告中有的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第七条关于禁止刊登荒诞、反动、淫秽内容的广告的规定 以及《广告法》第三条广告应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规定。并认为系列广、中,‘名人手拉手’还存在侵犯 名人肖像权的问题。”  据悉,在巨人系列广告中的飞机篇、坦克篇、大靴篇、大手篇、巨豹篇、名人手拉手篇已被确认为违法广 告。七月十日《通知》下发后,轰动一时的“巨人健康大行动”广告,在全国各大报纸上马上销声匿迹。

  预计这次广告费投入二千万人民币,而间接销售损失超过一亿元。

  也正是在1995年,史玉柱亲眼目睹了巨人事业的从辉煌的顶峰走向了大溃败:从这年的下半年开始,巨人集 团的计算机产品和楼花的销售形势出现逆转,生物工程全面亏损,财务状况吃紧,又加之工程由于下雨延期, 首期合同未能按时交付,债主纷纷要求退赔,巨人集团就此陷入深深的危机……。史玉柱坚持着“挺”了将近1 年,到1997年初,有人这样描写“巨人”说:“跟随债主而来的是记者,跟随记者蜂拥而至的是更多的债主, 在新闻媒体连续40天的轰炸后,史玉柱将自己封闭在帏幕低垂的总裁办公室内,仿佛陷于一座孤岛。他在此到达了事业的顶峰,又从那里跌下来。他尝到了极度的辉煌,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

  巨人的重新崛起:从“负”开始,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编者按:巨人集团遗留问题能否有转机?史玉柱计划中的“还国内老百姓的钱”能否最终实现?史玉柱的 未来能否因此很快明晰?舆论会不会再次成为史的割喉之剑?林林总总,史玉柱现在面临的挑战不下当年。事 情有时就是这样的富有戏剧性!3年之后,‘复活’有望的史玉柱又站在了一个当年没有逾越的坎前。与以往相 同的还有,史本人表现得很无力。在经营上,史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但,现实总是不单纯是经营的问题。

  隐姓埋名3年后,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史玉柱同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脑白金”保健品有所关 联。基于不同的理解,惊奇和怀疑几乎是同时走进大众的视野。

 1998年初,史玉柱黯然离开成就他一番事业的珠海。只是,此次之苍凉哀伤同当年南下深圳开始创业时的豪 迈不同,史玉柱会从此消失?还是史玉柱要实施一次战略大转移?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离开珠海的时候,史玉柱几乎身无分文。曾经的富豪仅仅成了一个概念甚至就是一个负重。“当时身上几 乎是没有两个钱,只能是自己依靠朋友赚点钱。最初是给以前在上海的一个合作伙伴做市场策划,对方给了几笔钱,总共是50万元。这样,前期的启动资金才有了一个眉目。”史玉柱说,“当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 负开始’。”

  沉寂4年之后东山再起的史玉柱在上海健特时时以过去的教训警示自己,认识到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三 合一的弊病。现在上海健特的总裁是原来巨人的常务副总裁,其余四位副总裁也都是原巨人的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2/3是原巨人的。但是史玉柱的身份却很特殊,他给自己的职位是决策顾问。这自然有韬光养晦 的考虑,身为“决策顾问”的他被员工称为“老板”。碰到不同意见,史玉柱说:“我们激烈争论,但最后由 办公会议决定。”不难想象,有过沉痛教训的史玉柱,会更加尊重民主决策。管理方面,史玉柱说,他正在向 联想学习。比如“敢于承担责任”的理念,要求分公司不准有一分钱烂账,一旦发现,分公司经理必须自己掏 腰包补上。三年过去,健特的确一分钱烂账都没有。

  2000年8月,史玉柱依旧单薄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中,谈话的话题就是“跌倒的巨 人能否站起来”。史玉柱明确表示,他不会忘记社会责任,一定会还清所欠下的债务。

  让我们祝他好运!

(策划/编辑:滔滔)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02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