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平 转自搜狐 这是一场尚在进行中的考试。 转自搜狐 考场:全球化的“地球村”。 转自搜狐 考生:全人类,不论贫富。 转自搜狐 报名方式:非自愿。 转自搜狐 命题:SARS。 转自搜狐 测试范围: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防控能力、政府危机管理、医药研发专利、医疗保险制度…… 转自搜狐 考试时间:2002年11月始。 转自搜狐 考试虽还没有结束,但陆续做出的答案却可圈可点。 转自搜狐 其一,确认SARS致病原仅用了五个星期,而上个世纪确认爱滋病用了三年。对此,世界卫生组织SARS研究小组组长克劳斯·斯图认为这是“因为来自全世界的一批优秀科学家放弃了对金钱和名誉的追逐,进行无私合作,才使SARS得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鉴定。”“在全球化时代,这种大规模合作是人类抵御突发性传染病的唯一有效办法。” 转自搜狐 然而,围绕SARS病毒的专利申请已经在医学界引起争论,分歧的焦点在于从危及人类的大规模传染病中寻求商业利润是否道德。但是谁该来为道德“埋单”?研究需要投入,专利无疑对此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一道不太好解的难题。 转自搜狐 其二,面对这次SARS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越南得到了世界公认的高分,他们的分得在发现疫情后迅速报告,不惜代价对病人和接触者采取断然隔离措施,很快将SARS赶出越南。 转自搜狐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开始有些“晕场”。由于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体系的缺陷,信息传递不畅通,致使疫情扩大,造成了防治上的被动。但是,很快中国从上到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控制了疫情。在这道题上,中国最后得分应该是在发现漏洞,及时补上并准备进一步完善上。 转自搜狐 其三,突发的传染疾病同时考验着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完善的“医保制度”保障了各种疾病的及时就医治疗。但在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医保体系”尚不完善,头疼脑热,自己吃点药或干脆睡睡觉扛过去的大有人在。有时扛不过去,去医院,还会因为某些医院先交钱、后治病的“制度”被拒之门外,或“踢来踢去”。这对防止恶性传染疾病扩散,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应对这种威胁,中国政府紧急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财政拨出专款,各界慷慨解囊,保监会也批准11家保险公司开办应对SARS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这样的群策群力,终于使SARS在中国得到有效遏制。 转自搜狐 SARS这一“大考”结束之后,聪明的“考生”会马上去查疑补漏,因为对人类来说这不是终极“考试”。SARS也许会从此销声匿迹。但人类与大规模的传染病的斗争不会结束。上世纪20年代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就断言:“未来与人类争夺地球的是病毒”。病毒会不断变异,躲避人类的追杀。人类也必须不断改变、完善自己来抵御病毒的攻击。“大考”过后不该弹冠相庆,应立即行动,因为病毒对人类的考验会随时再现。 转自搜狐 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国际上几个相关问题作一个审视,算是对这场“SARS考试”的思考。 转自搜狐 病毒攻击人类备忘录 转自搜狐 1918—1919 西班牙流感 转自搜狐 由于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士兵的感染引起世界性蔓延,估计造成2200万至4400万人死亡;(见图) 转自搜狐 1957—1958 亚洲流感 转自搜狐 发源自中国南方,造成约100万人死亡; 转自搜狐 1976 埃博拉病毒 转自搜狐 沿刚果埃博拉河蔓延到非洲其他国家,感染者全身出血直至死亡,已有900人遭此厄运; 转自搜狐 1981 爱滋病 转自搜狐 20多年来4000余万人感染,2500万人死亡; 转自搜狐 1984 莱姆病 转自搜狐 被寄生在动物身上的病媒蜱虫叮咬后,1%左右人会发病,病人关节、心脏和神经系统受损,据推算仅我国每年就有2到3万人患病,1984年正式命名。 转自搜狐 1997 禽流感 转自搜狐 在香港出现,是第一起经禽类传给人类的流感,并造成人类死亡。今年禽流感再次袭击比利时和荷兰的众多农场,已有83人患病,一名兽医并发肺炎死亡。 转自搜狐 《市场报》 (2003年06月03日第四版)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