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果子狸身上被检测出非典病毒,这种著名“野味动物”的命运就变得难以捉摸:吃还是不吃?捉还是不捉?养还是不养?杀还是放生?现在,终于有些确切的消息开始传了出来,在某些地方,已经有人开始“坑杀”果子狸了。动物保护者关于果子狸从此有救的乐观想法,看来是要落空。 转自搜狐 按照大多数人的分类法,动物可以按照“生存状态”的不同,分为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但在另外一些人那里,野生动物还可以细分成可吃、好吃的“野味动物”,和不可吃或不好吃的“非野味”动物。果子狸本来是好吃的,但因为非典,却变得不可吃了。于是在那些人眼里,失去了野味价值的果子狸,就变得一文不值。动物保护者们大约是受了庄子“无用即是福”的启发,以为果子狸失去野味价值之后,也就能够逃脱野味主义者的垂青,从此有自生自灭之福了。 转自搜狐 但动物保护者们却忽略了一点:在野味主义者眼里,一种动物一但失去其野味价值,也就失去了一切价值,挖坑埋了,是成本最低的处置方法。 转自搜狐 也不必特别责备野味经营者们的做法。如果以投入—产出核算为核心的功利原则,已经成为最具说服力的社会价值标准,也就没有道理要求野味经营者们基于果子狸的“非野味”价值,对其采取成本更高却又于己无利的放生措施。我们身边的环保主义者或动物保护主义者,在宣传其主张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就在于他们始终无法以动物生存权之类的超功利价值,来打破功利主义的普遍共识。以至于他们最终不得不以所谓“长远”的功利,来劝说人们暂时放弃眼前的功利。 转自搜狐 承认人们的经济理性和功利价值,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必要的回归。但功利价值不能成为涵盖一切价值的惟一价值,否则我们就只能永远匍匐于庸常的生活,而彻底失去了焕发超然光彩的可能。 转自搜狐 面对非典,医务人员的忘我行为无疑焕发出了超然的光彩,所以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有人不同意把所有医务人员的行为都上升到民族英雄的高度是可以的,用职业精神、职业操守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也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将其仅仅归结为“打的就是这份工,挣的就是这份钱”,就有了以功利之心度超功利之腹的犬儒色彩。在非典危机的特殊时刻,“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成为凝聚、动员医务人员投入忘我工作的精神动力,而这种忘我工作、救助他人的精神既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在危机面前焕发出的超出一己功利得失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没有对这种精神和这种超功利价值的理解和认同,我们就没办法理解英雄、没办法理解每天走进非典病房的医生护士。 转自搜狐 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