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的北京,有很多前所未有的生活经历将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当你每天进入自己居住的居民小区,测量体温成为“例行动作”;当你踏进楼门,楼长会把你全家的健康情况问个“底儿掉”;当你把垃圾习惯性地丢在楼下,会有社区志愿者提醒你扔到新设立的垃圾桶里……这一切在北京的城乡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使北京成为一个抗击非典、同舟共济的大家庭。
转自搜狐
把残酷的“战场”变成温暖的家庭
转自搜狐
今年春天,居住在西城区展览路社区的居民们真切地感受了置身“战场”的紧张,在这种时刻,是社区的党员们用无声的誓言为人们编织了一片安全和温情。
转自搜狐
由于紧邻人民医院,4月8日,展览路街道发现第一例SARS病患者,4月9日,发现第二例SARS病患者,4月16日,发现第三例SARS病患者及2名发烧病人……
转自搜狐
疫情就是命令。展览路街道迅速成立了街道防控非典领导小组,展览路23个社区、7万群众在刚刚换届选举出的123名专职干部的带领下投入到防控战役中。地区353栋居民楼、1300来个楼门,个个打响了自卫战。楼门组长严控人员进出,每日挨家挨户督察消毒、防范情况,了解疫情,一旦发现疫情,第一时间向社区、街道报告,迅速提供病人家中的密切接触者名单及所在单位联系方式,第一时间对病人及其家属采取防控措施,直至120急救中心或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赶到。
转自搜狐
4月26日深夜,文兴街社区东小区5号楼1门,因一位居民确诊为非典而被隔离。里面的17家住户因为紧张纷纷锁上家门。此时,有着19年党龄的安伯兰站了出来,她说:“我是党员,又在隔离区内,情况熟悉。有什么事情,交给我!”安伯兰通过楼门对讲系统,挨家挨户询问、核对电话号码,告知大家对外联系热线,耐心安抚邻居们。楼门隔离持续到5月10日,没有人出现感染。
转自搜狐
不要在北京的社区里开关于非典的玩笑
转自搜狐
在这个北京的“非常春天”里,开玩笑要小心。记者在前门社区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小伙子给单位同事打电话聊天时,戏称自己发烧了。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伙子的话被对门的邻居听到了,邻居迅速报告给院长,院长通过网络层层报告了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马上派干部来到小伙子的院里去核实。虽然结果证实是一场虚惊,但社区防控网络的高速和有效可见一斑。
转自搜狐
“村自为战”重写关于“消息树”的传说
转自搜狐
北京郊区的非典防控成功地阻断了非典在农村的蔓延。当时北京城里有这样的传说:一见北京人来,村民就会放倒“消息树”通报消息,然后设卡阻拦。虽然夸张了一点,但也形象地描绘了北京郊区村口、路口层层设卡严密盘查每一个外来人的情形。
转自搜狐
京郊农村自己摸索出的防非典的“奇招”还有很多。房山区政府5月3日启动1号危机管理暨非典防控预案。这个预案在463个行政村、106个社区居委会、15万户45万多名农民中落实,路口设立监督岗和警示标牌。对本村居民出入实行严格监控,劝阻进入本村的非常住人员。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实行
转自搜狐
人口及体温等体征当日报告制度。蒲洼乡芦子水村与河北省清泉寺村是有名的“亲家村”,村民来往频繁,但自清泉寺村出现非典病人后,芦子水村村民立即断绝与“亲家村”的来往,使全村至今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
转自搜狐
城乡防控充满“北京特色”
转自搜狐
北京群防群控指挥部指出,北京非典防控做得最好的就是社区和农村,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的北京这样,通过社区和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依靠广大的群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进入一种全社会动员体制,把非典成功地阻隔在健康人群之外。
转自搜狐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全社会动员体制中,党组织是带头人,社区民警负责专管,居民自治和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共同组成了严密的社区防控网络。很多社区居民充分发挥创造性,制定出自己的“防非措施”。为什么全民能够这样积极参与赢得这场人民战争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政府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组织,百姓响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本报记者张鹏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