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郑老汉救人遇难遭冷遇 郑老汉救人遇难遭冷遇
郑老汉救人遇难遭冷遇 郑老汉救人遇难遭冷遇
近日,在福州市晋安区远东村里,一个看守公厕的大妈,到河边挑水准备冲洗公厕时,不小心失足落水,附近工地上一个挑砖大爷发现后,赶紧扔下担子,跑过去救人,结果也掉进河里。两人的尸体先后被打捞上岸…… [详细经过]
看望慰问郑邦明的家属
福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荆福生看望郑邦明家属
事发当晚,村民搜救
事发当晚,村民搜救
目击者回顾:老郑最后的瞬间
  工友老刘,是老郑舍身救人的唯一目击者,同时老刘又是老郑生前长达四年的搭档。昨日下午,站在吞噬老郑生命的磨洋河边,老刘眼里噙着泪水,向记者回忆与搭档诀别的最后一瞬……[全文][评论]
老郑生前:干活5年不为人知 “隐形人”的悲哀
  老郑一贯低调,不爱说话,成天穿着很破旧的衣服,住在尚且不能完全挡风避雨的庙中。他的家属说,老郑的确是那种让人“视而不见”的穷人,但是,在那些穷苦人中,许多人记得他的好处。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老郑的低调,25日晚老郑出事后,尸体被捞到岸边,在场围观的数百号远东村村民,甚至没有人知道老人全名叫什么、来自哪里。如果不是和他一起在福州打工的堂弟前来寄自行车,人们还无法将老郑的死讯传到他家乡,而据老郑的堂弟介绍,老郑在远东村干活的时间不下5年……[全文][评论]

老郑生前:低调老好人
  ·一生多次救人
  ·日夜挑砖挣份血汗钱
  ·二十多年救济老人
  ·工友:老郑就像大哥
  ·村邻:不作声的好人
  ·危难当头的勇气
57岁的郑邦明,为了救一个当地老太太,跳进湍急的河流,人没救起,自己却客死他乡;但当地村民对他的事迹反应冷淡。这位英雄的遗体匆匆火化,英雄曾帮助的当地村民、甚至于那个老太太的亲属,无人前去慰问。郑邦明之妻哭诉:“邦明啊,你不该救人啊,人家还是看都不会看你一眼的啊。”……
英雄客死他乡遭冷遇
  “总要让老郑有个面子吧!”郑邦明的家属这样说。他们希望在老郑曾经见义勇为的地方,会有一两个当地的村干部,或是老郑拼死营救的家属,前来“看一看”,让死者的在天之灵感到欣慰。

  然而,老郑的家属们主动到村政府里去找干部和老太太的家属,都一无所获。记者看到,这19个来自柘荣的亲属,无处落脚,他们只能呆在老郑死去的地点———远东村将军庙中,铺张报纸就地和衣而睡,男的睡东头,女的睡西头…[全文][评论]

不能让见义勇为者缺温暖
  ·海峡都市报为老郑家属送上千元慰问金
  ·镇政府和派出所:老郑精神高尚
村民们为死去的老太太办了一场酒席,而为救老太太而死的郑老伯,却没有人去关心
村民们为死去的老太太办了一场酒席,而为救老太太而死的郑老伯,却没有人去关心
近三分之一的见义勇为人员,牺牲或受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家庭生活便陷入困顿,有的孩子因此失学。本应受到社会“厚待”的他们,却遭遇种种尴尬。英雄流血,发自正义和良知;成为英雄后,并不图任何回报。但无奈的现实,让他们流血之后又流泪……
金有术
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术在水中勇救19条生命,因此染病后却无人救助。他给当地政府和官员写的求助信也石沉大海,金有术迫于治疗费短缺不得不离开医院,最后病死家中。[专题]
英雄女儿跪地乞讨
在2004年震惊全国的吉林市中百商厦“2·15”大火中,一名普通的吉林市民胡茂东冲进火海救出11人。然而,火灾过后,他因吸入有毒气体,患上了脑萎缩、结合性胸膜炎等一系列疾病。为救身染重病的爸爸,11岁的女儿不惜走上街头跪地乞讨,不幸被车撞伤…[专题]
社会能为老郑留下些什么?
  得知老郑还有两名儿子和一个女儿,还有许多读者希望,社会能为这位英雄留下些什么,让这种高尚的精神在我们的身边继续发扬下去;还有人建议本报能为老郑的家属倡议一场募捐。对此,老郑家人十分感动,但并不赞成,正如曾是全国劳模的他的堂弟所说:“一个人死了,如果大家认为他过去活得有价值,我们就安心了。”…[全文][评论]
一些省市发动社会各界捐款,设立见义勇为基金
  善有善报,才会有了后来者效仿者。一个人见义勇为之后,能够享受社会给他的荣誉和照顾,这才是对见义勇为者最好的支持和奖赏,也是对见义勇为行为和精神的肯定。但果真勇为之后,身体受到伤害,家庭陷入困境,则不得不使见义勇为者乃至后来的效仿者,惦量惦量行善是否值得,自己是否承受得起了。这种认识过程,也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因此,社会价值取向应与社会需求协同一致。如果我们的社会需要见义勇为,那么,给予见义勇为者的回报就应反映出整个社会的认同来。

  因此,从制度上、法律上给予见义勇为者一定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试想,一个人当他见义勇为之后,生计有保,而且在生活方面能享受特惠,他生活得越来越好,这不是对见义勇为者最好的支持吗?[全文][评论]

在见义勇为者幸与不幸的背后
  对于那些身陷困境的见义勇为者,社会缺乏的不一定是爱心,而是切实有效的救助渠道。在此,我们所面临的也不全是道德问题,更多的则是机制问题。如果见义勇为者找不到有效的救助机制和渠道,社会公众自然难以去鉴别跪地乞讨的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尽管很多地方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新闻还是屡屡见诸报端。这至少说明这类基金会还未能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全文][评论]
  [结语]
  危急时刻,人的本性如何就在一瞬间。是“魔鬼”,还是“天使”?展露无遗。

  当公交车上遇上偷儿,当行走街上遭遇劫匪,一些人充当好奇的看客,更多人选择事不关己的逃避之时,一声当头棒喝!来自宁德柘荣乍洋乡五蒲徐庄,来福州以挑砖为生的依伯郑邦明。57岁的郑依伯,用素洁的一生,告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血性,需要责任,需要危难当头的勇气!

  现今中国,有多少人在追逐名利财富的同时,能时不时停下来,检视自身的道德去向、价值所在?郑邦明悄悄走了,我们怎能任由他简简单单地随风而去?我们应该记取身边的这位依伯,向他致敬,向他的亲属家人致敬:郑邦明的一生,过得值!

  他的行为,让所有的麻木自利者,感到无地自容。他的行动,让所有弱小者,感受温暖和力量。

  我们大声疾呼: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新闻人物
083期 8月2日 编辑:杨林
吕福山 刁民告官
郑和
新生代民工 阿星
恐怖大亨 拉登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