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误读】: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时往往喜欢选择自己中意的角度,把韩国人描绘成了民族情结深厚的“政治动物”,而其国民不买日货、为抗议日本不惜断指都成为误读的“论据”…[详细] |
|
也就是说,在韩国人不买日本车这件事上,我们的理解与实际情形是有差异的。对韩国人而言,韩国车质量不差,服务很好,价格不贵,买它是很平常的事情,与爱国不爱国无关。中国人在按自己的观念来解读韩国人,韩国人一般不那么泛政治化…[详细] |
|
韩国报纸头版头条,不是参拜靖国神社,而是这样的数据:2005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227亿美元。对此,韩国成年人态度不是义愤填膺,而是面有羞色:技不如人,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还要依赖进口!他们不会只为泄愤而徒劳无益空口白话地呼吁抵制日货,更不会在自家酒吧门口写什么“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他们不和钱过不去…[详细] |
|
【常见误读】:印度是一个除软件外在其他方面比中国落后许多年的国家,一个总喜欢和中国较劲的国家,一个肮脏和社会动荡的国家…[详细] |
|
除了软件之外,印度在其他不少领域的发展也相当了得。印度是世界生物大国、药品制造大国、“世界的办公室”,未来印度还要做知识大国。关键是,印度的社会制度目前相当成熟。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但它却是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这将可确保印度在20年后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发展经济…[详细] |
|
中国人喜欢以貌取人,而印度的脏乱和贫穷落后恰好常常暴露于表面。然而,隐藏在印度破败外表之下的,却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度。由于中印同是具有相似国情的大国和邻国,印度近年来在国际舞台的日渐活跃,也使中国公众对于印度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详细] |
|
【常见误读】:为渲染和夸大其词,不惜将“反美”意愿牵强地加在伊朗民众身上,国内部分媒体一贯喜欢这样“先入为主”…[详细] |
|
我把在现场拍的一些高喊“打倒美国”的照片给一个伊朗朋友看,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吃惊地说:“你怎么去那种场合呢?那太不真实了!”她表示,这些游行示威都是“政府组织的”,很多伊朗人都不喜欢,因为“没有什么意义并且堵塞交通”…[详细] |
|
【常见误读】:当年接纳和拯救犹太人的那段历史,被很多中国人拿来当作解读中以关系的万能钥匙,很多人会认为以色列会因那段历史在国际事务中“感恩中国”…[详细] |
|
对于那些曾被中国收留的犹太人来讲,中国的确是他们的恩人,抱有感恩的心态十分自然。然而,伴随着原居中国犹太人的陆续作古,这段历史在以色列也渐渐成为尘封往事,不再广为人知。普通以色列人对中国也并非抱有什么感恩之情,而是更多地以平常心态来走近这个东方国度…[详细] |
|
【常见误读】: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俄,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向挑战美国的委内瑞拉大卖武器。2006年,俄罗斯对美外交让不少国人欣喜断言:俄罗斯羽翼已丰,应该是又要跟老美对着干了…[详细] |
|
俄美两国现在虽既不是盟友,却也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加对手,双方该合就合,该掰就掰。即使斗,也是斗而不破,在非原则问题上互相妥协。“尽管美国是王八蛋,但是俄罗斯的安全环境现在离不开美国。”另一位政治观察家拉齐霍夫斯基的观点,其实代表了多数俄罗斯人的心态…[详细] |
|
|
1978年中国人均GDP是印度的2/3,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到80%左右。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很多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说,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有民主制度,私有产权等等,但是它并没有创造出中国这样的经济奇迹。
最近一两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详细]
|
Q:非洲国家穷得叮当响?
A:错误。现在的非洲至少有17个国家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我们对非洲应该刮目相看。 Q:发达国家年轻人都买房?
A:错误。多数西方国家的年轻人都更喜欢租房,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选择在工作10年、结婚5年后才着手买房。 Q:外国人性生活很随便?
A:错误。今天西方社会已经对性自由带来的后果顾虑重重,逐步提倡保守主义:性知识上开放,性行为上保守。 Q:英国人很绅士?
A:错误。在欧洲,提起英国人,往往会觉得是喜欢聚众闹事的粗野象征。
Q:美国孩子很轻松?
A:错误。美国孩子上学前几年虽然一般没有家庭作业,但在到12岁的法定工作年龄之前,他们大多会在课余、周末或假期干些零活,挣些小钱,培养独立自主和社交能力…[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