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1月9日,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徐光宪和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将各获得500万的奖金 。
  值得注意的是,徐光宪88岁,王忠诚83岁,都已是耄耋之年。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获奖者中,吴征镒获奖时年过九旬,闵恩泽年近84岁。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老人?是我们的年轻学者无力问鼎?还是我们的最高科技成果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取得…

王忠诚、徐光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胡锦涛与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合影

共有345个项目获奖

  倍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次评选产生了两位科学家,他们当中一位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开拓者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是在稀土元素分离以及应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详细]

胡锦涛亲自向得主颁奖

  胡锦涛为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详细]

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450万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用于个人奖励…[详细]

人物解读:学科带头人

“万颅之魂”王忠诚

“万颅之魂”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开创者

  他被称为“万颅之魂”,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他也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保持着该领域多项世界纪录;从医60年,他已数不清曾开过多少颅,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了多少生命;有人说,他是“华佗再世”,也有人说,他现在能治的病,大概当年华佗也治不了…[详细]

徐光宪:化学大家的幸福哲学

  徐光宪,89岁,化学家。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的人生角色曾几度转换。1946年,他是公派留美学生;1951年,他和夫人高小霞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新中国;1972年后,他因为在稀土萃取领域的惊人成就被称为“稀土界的袁隆平”…[详细]

3位外国专家获得国际合作奖

  注重应用研究、体现中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5年“名花有主”。“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51个解决国家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位外国专家获得国际合作奖…[详细]

对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冷思考

胡锦涛为王忠诚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大抵是些老科学家

  纵观获奖的科学家,大抵是些老科学家了。从获奖时的年龄看,最小的就是2001年得奖的王选教授,时年66岁。其余的均已进入古稀之年,甚至是耄耋老人,如今年获奖的吴征镒先生,就已是92岁高龄。为什么每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都是老人…[详细]

自己培养的科学家比较有限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中,属于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指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的大学生)也比较有限。仔细数来,仅有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王选(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李振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几位…[详细]

我们的大学能不能培养出大师?

  2006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召集高等教育座谈会时的一席话:“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详细]

历年获奖人物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1919— ,著名植物学家)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5年 叶笃正(1916— ,世界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1922— ,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3年 刘东生(1917—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2年 金怡濂(192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1年 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2000年 吴文俊(1919— ,世界著名数学家) 袁隆平(1930— ,杂交水稻之父)…[详细]

国家最高科技奖简介

    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