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中国首善”高调做慈善  
  “可能又要有很多人指责我作秀了,我不在乎。”陈光标说,尽管自己被评为“中国首善”,但是默默无闻做慈善的大有人在,而他自己则属于非常“张扬”“高调”的那种,“我今天捐了300万,恨不得让全国13亿人民都知道,为什么?就是想让13亿人都有一颗爱心、善心。”…[详细]
               查看全部留言
 
“中国首善”筹3000万慰问灾民
“中国首善”陈光标印象
“我是黄埔捐钱公司董事长”
  陈光标规定公司每年将不少于20—50%的企业利润,用于慈善事业。不到40岁的陈光标是全国最年轻的十大慈善家之一。陈光标5岁的小儿子说自己爸爸是开黄埔“捐钱”公司的…[详细]
 
“此刻我是一个志愿者”
  汶川地震后,陈光标3次向灾区捐款捐物总值近千万元。他两三天前还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在武汉的一间会议室出席董事会,而此刻,他是一名灾区志愿者,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详细]
  “你叫陈光标吗?我早就听说过你,你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企业家要有经营的理念,还要有爱心,有灵魂。谢谢你们!”总理紧紧握着陈光标的手说…[详细]
 
  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资助20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达1.81亿元。连续3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10位,全国最年轻的慈善家…[详细]
慈善,没有谁规定一定要高调还是低调
  搜狐海南省网友:榜样,今天虽然还不具备他那样的财富,不过以后我也会这么做
  搜狐广州市网友:支持,我替灾区人民感谢您!你们能否公开一个帐号,我是个打工的工资不高,方便时也汇点钱,表达一下我的心意…[详细]
慈善,没有谁规定一定要高调还是低调
 
低调,符合中国“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
  “以前做慈善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营造一个好的企业形象,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自主行为。”大多数慈善家最朴素的动机,就是出于对穷苦者的怜悯,而不仅仅是为自己或企业赚个好名气…[详细]
  陈光标说,“我今天捐了300万,恨不得让全国13亿人民都知道,为什么?就是想让13亿人都有一颗爱心、善心。”…[详细]
慈善,没有人规定一定要自己出面还是捐给基金会
慈善未止于捐款
  出于一些渐进式的思考,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由零散、偶发,简单的捐款开始过渡到自觉、有系统,甚至是一项事业,个人基金会形式成为企业热衷的形式…[详细]
 
基金会的捐款数只是一部分
  目前,中国有1000多家基金会组织,中华慈善总会只是其中一家,而地方的基金会,比如江浙地区,90%以上善款来自当地企业捐赠,中国民营企业更多选择将善款投入在家乡…[详细]
给中国刚刚起步的慈善事业多一点掌声,少一点批判
  做好事不留名的想法在一些人头脑里根深蒂固,这种高蹈的道德要求,成为他们对慈善的并不恰切的价值判断。其实,企业通过慈善活动扩大自身影响力,无可厚非。如果一项慈善活动,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何乐而不为?…[详细]
带有商业目的的慈善也无可厚非
 
慈善不是企业的“道德税”
  我们在辩证地看待少数人的人性逻辑,并理解在特殊时期这种人性一旦被利益操纵着超越一切的预期的同时,绝不应该高举“公众”逻辑而去扭曲慈善捐款行为使之变为单向的强制与谴责…[详细]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体制、个人所得税征收上的创新以及政策上的鼓励,让每人每天为慈善做一点点,形成全民的慈善文化…[详细]
良好的示范效应将引导更多企业和个人投入慈善活动中
·慈善本就是一场秀
 
慈善本就是一场秀
  其实,慈善本就是一场秀。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做给别人看,兼有“自我表现”的意思。如果我们足够客观的话,会发现慈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详细]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能吸引更多企业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能吸引更多企业
  比如,资助农民工返乡的慈善活动,就引来一些企业的效仿。一家深圳企业表示要给100名民工发放路费,还有一些个人也表示,愿意定向资助农民工,有的款项已经到位…[详细]
让慈善行为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让慈善行为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慈善是不是出自不求名利、兼济天下的情怀完全不重要,甚至说某些人就是打算以慈善求名也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这种民间慈善行为可以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让大家知道这是好事、是能够参与的行为…[详细]
 

 
节省会议费应成常态 不是我过年不想家 国足进入媒体封杀时代 人肉然违法 禁止别靠官 限制官员办公室面积只是第一步

查看留言

用户:

匿名: 隐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