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金色大厅:见证总理记者会二十年

  每年的中国总理记者会都是“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的压轴大戏,而这场压轴大戏的“舞台”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的中央大厅,也叫金色大厅。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中国第7任总理李克强会在这里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

  金色大厅是人民大会堂的“第一厅”

  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也叫金色大厅。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领导人接见外国政要和各国大使递交国书的重要场所,如:2009年11月17日胡锦涛在这里举行宴会欢迎奥巴马。这里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中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场地,是中国重大政经政策动向的“窗口”。2010年中国两会期间,由于报名参访的记者人数众多,中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也首次由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移师三楼的金色大厅。可以说,这个只有1000平方米的“窗口”,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因此金色大厅也被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第一厅”。

  1992年唯一阙如的一次总理记者会

  政府首脑举行记者招待会是新中国的一个传统,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就开始了。1988年是中国人大新闻局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换届之年。4月13日下午,大会闭幕之后,应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有4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这是中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首次开始直播‘两会’记者招待会,总理答记者问的场景也由此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1991年6月,李鹏受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发言人周觉的邀请,第一次以总理的身份参加记者招待会。1992年3月20日至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这期间,邓小平南巡实际上已成为两会代表和中外媒体关心的焦点,但当时南巡之事和邓小平谈话精神尚未正式公布。这一年,总理记者会没有举行,成为这一惯例开始以来唯一阙如的一次。

  根据全国人大第三任新闻发言人周觉回忆,1993年3月31日下午,新任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准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的记者招待会现场:李鹏坐在中间,他的右边是朱镕基,左边是邹家华,朱镕基旁边是钱其琛……从1993年起,“两会”期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就常态化、制度化了。每年“两会”召开时,这个大厅都会成为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总理记者招待会通常安排在这里举行。

  1998年3月,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时曾在这里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要赴汤蹈火,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12年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回答记者问。

  每年全国两会,人大会议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都是压轴大戏,也中外媒体“两会新闻大战”的最高潮。根据惯例,报名参加两会报道的3000余名中外记者中,只有七八百人有机会参加总理记者会,而有媒体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10年总理记者会上,只有130人次得到提问机会。

  总理答问与中国之变:发展经济一以贯之

  在历任总理出席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发展经济都是被问到最多的话题。李鹏在历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124个问题,经济问题占比16%,共计20个;朱镕基5次记者招待会,回答了73个问题,经济问题占比28%,共计21个;温家宝的9次记者招待会(截止2011年),回答了135个问题,经济问题共计38个。

  “金色”之名因何而来?

  金色大厅,层高14.5米,其实分成两层,总面积达3300平方米,其中一层面积为1100平方米。主色调为金色,20根朱红漆金巨柱撑起一片富丽堂皇的天花藻井,5盏金光闪闪的巨型吊灯从穹顶垂下。厅内雕梁画栋,挑檐飞角,尽显中国建筑的尊贵典雅,而彩色玻璃、艺术铜雕、石材雕刻、高强吊胶饰线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巧妙使用,又为大厅增添了时尚靓丽。在“金色大厅”里,悬挂着启功先生的弟子张志和撰文并书写的书法作品《中华颂》。

  2009年两会之后,金色大厅进行了近10年来首次装修。设计工作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教授王炜钰主持,这位近九旬的老人是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表妹,曾承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设计任务。装修后的金色大厅,风格充满中国元素,也称为是世界上建筑装饰的典范。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不但见证着中国过去的二十年,还将见证中国新的风向。

  资料来源:

   根据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周刊、新京报等综合整理

专栏策划: 搜狐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