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东莞“性都”并非浪得虚名

4/5人口皆是外来者 “世界工厂”推动色情业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东莞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内地连接港澳台的中转站,东莞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港澳台地区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媒体曾这样描述早年的东莞:“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东莞就是‘世界工厂的工厂’。”据统计,东莞1988年被设为地级市时,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总人口的近4/5,“无户人员”数量超过千万。这一庞大的人群,推动了东莞色情业的繁荣。[详细]

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的城市

东莞色情业的崛起,也与当地酒店业的发展大有关系。1996年以后,当地的民营资本大举进军酒店业。东莞市旅游局原局长李善奴曾表示:“就是钱多了不知道放哪儿,只好做酒店。”据统计,2009年,投资东莞酒店业的资金超过250亿元。这个面积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竟然有9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就有22家,四星级酒店有25家,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中国地级市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酒店业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色情业的发展。 [详细]

传说中的“莞式服务”

再后来,东莞色情业开始出现变革和整合,诞生了传说中的“ISO制度”——“莞式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管理方的要求,“小姐”“出台”一次,要在两个小时内从几十种色情项目中选择一些客人感兴趣的,包括艳舞表演、特技等,甚至要满足客人对性高潮次数的要求。每名“小姐”服务之后,都会有评分小组打分,综合客人的意见,根据评级给“小姐”提成。 [详细]

色情业每年经济效益500亿 相当于东莞GDP1/7

据透露,东莞的“小姐”根据服务地域的不同,被分为“酒店小姐”、“俱乐部小姐”、“洗浴小姐”和“发廊小姐”四类,收费标准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这意味着,在东莞,无论老板还是一般职员,即便是来此打工的外地农民工,都能找到相应的“小姐”。这一产业链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数据显示,东莞色情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度多达500亿元,相当于当地一年GDP的1/7。如此庞大的规模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使色情业日渐成为东莞的一张“名片”。 [详细]

东莞为正名下了大力气

为打造城市名片,政府每年砸15个亿

东莞宣布从2011年~2015年,将每年拨款4亿~5亿元用于东莞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建设,打造出东莞城市名片。按照初步规划方案,区域面积达302平方公里的中央生态休闲区,将被打造成“岭南都市水乡”和“高端休闲会客厅”。而此前公布的《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从今年起,东莞市财政会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等4个名城。[详细]

招募专家组建东莞形象智囊团

2011年6月,东莞组建了全国首个城市形象智囊团,借助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关系,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智力支持。这其中既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也有现任国家广电总局顾问、北京市委宣传部顾问的专家。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希望智囊团的各位专家学者为东莞形象“传播什么”、“如何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详细]

“扫黄台风”一年猛过一年

从2004年到2009年,东莞的周期性扫黄一直没停过,2009年11月,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挂牌整治下,东莞开始了历时一年半的扫黄行动。市委书记刘志庚更是频繁在媒体前露面表决心。2010年11月,他表示要进行半个月的专项行动;12月,他要求当地的公安机关“拿出最硬措施、执行最严标准”,严惩“保护伞”。行动中,3名警官因监管不得力、工作渎职丢官。仅2010年11月的“雷霆行动”,就在厚街镇抓获了16名卖淫嫖娼人员,在寮步镇查处涉黄案件26宗,在常平镇抓获“站街女”41名;曾经在全市“闻名”的一些酒店都被查封。[详细]

北京的电影院放的是东莞的宣传片

新年伊始,东莞加大了宣传力度。2月4日至24日,东莞形象宣传广告短片在武广高铁沿线的广州南站、长沙南站和武汉站3个高铁站场以及北京西站候车厅及出入口的近30块大型彩色LED屏上滚动播放,每天播出90次左右。此外,2月14日至27日,广告短片又在北京、广州的50个影院共计379个影厅大银幕上播出。[详细]

“性都”称号别指望运动式摘除

“性需求市场”一直存在 刮“台风”解决不了问题

在最近一轮扫黄风暴中,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就是发廊女和暗娼。她们最大的服务群体就是外来农民工。他们的性压抑,是“性需求市场”存在的直接原因。而在一次次扫黄风暴后,很多人都会收到这样一条“东莞短信”:寒冬结束,鲜货上市,欢迎新老客户品尝……在东莞的色情服务者的心目中,扫黄行动只是一阵台风而已,躲过这阵风就安全了。这种奇怪的“扫黄周期律”,最终导致了东莞“黄帽”难摘。[详细]

城市形象能被设计出来么?

在首批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成员聘任仪式暨座谈会上,工作人员挨个跟媒体记者说:“专家说,在座谈会环节,如果记者在场,可能不好发言,所以希望在(市委)刘书记讲话结束后,记者离场,座谈会环节就不要参加了。”事后一位智囊团成员解释称:“担心专家谈到负面的声音时,被媒体报道给东莞城市形象抹黑……"新闻一出,网友质疑:仅仅通过几个专家闭门造车,就能扭转得了东莞的“性都”形象?像这种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与媒体传播意识的专家,能做好东莞城市形象传播的智囊团队吗? [详细]

发展方式不改变 性都的帽子难摘

当初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严打卖淫嫖娼,几天的功夫就将卖淫嫖娼现象从根源上扫除殆尽。对待妓女,当时的上海没有将她们清出城市,也没有牵她们游街,而是边改造边帮她们找出路,帮她们组建了家庭,安排好了工作。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曾说,外界“曲解、误读”东莞,是因为东莞“特殊的人口结构和行政架构导致”——不转变东莞的“血汗工厂”地位,不转变“莞式服务”的盈利模式,乃至,不给予外来工以市民待遇,消除当地存在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仅仅想通过改变面貌、拍几部宣传片、找几个专家就轻松甩掉“性都”之名,恐怕只是掩耳盗铃一厢情愿罢了。 [详细]

未完的追问:大手笔的正名钱从哪儿来?

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东莞每年花在城市名片建设和宣传上的钱高达十几亿,更有地方政协委员提出东莞应每年砸一两个亿在央视做宣传,尽管东莞是有名的富庶之地,但这样大的投入,钱由谁出?如果由财政出,这对其他民生项目建设是否构成了影响,形象难道就比其他也需要得到强烈财政支持的民生问题更重要么。还记得几年前东莞曾经发文要求“小姐”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须达到82%,也不知道如今落实的如何,尽管听上去让人啼笑皆非,但要是真能做好这样的小细节,也不失为做了一件实事,为真正摘掉“性都”的帽子打下一个良性的基础。 [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