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国|非理性校园贷:要么不懂借贷 要么道德缺失

文 | 全国政协委员 戴晓凤

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无序扩张下,“校园贷”甚至演变成“裸贷”,存在恶意催收,甚至导致跳楼等恶劣后果。但说来惭愧,第一次听到“裸贷”时,我竟以为指的是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为此还被朋友耻笑了一番。当明白裸贷的事实后,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金融教育的工作者,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网络上对校园贷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既然校园有借贷需求,就应该有信贷供给。而目前相关管理规定却不允许银行在校园进行特定学费贷以外的任何信贷业务。这给各类不同形式的民间借贷进入校园的机会,成为金融监管的死角,也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如何看这个问题?我想先谈谈校园贷为何存在。既然有需求当然就有必要。

分析校园里学生们的借贷需求,无外乎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学费,二是基本生活费,三是想创业,四是各种诱惑导致的众多非理性消费需求,买高档手机、服装与化妆品等。

对上述借贷需求,那么,校园贷针对解决的是哪一类群体呢?对于学费,目前国家推出了完善的贫困学生银行贷款体系。对于基本生活费,通常积极努力的学生在家庭无力支持的情况下,都会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只有那些不想自己解决的人才会考虑借贷。

由此可见,对校园贷的真正需求者集中在两类:一是创业者,一是懒惰与贪图享乐者。这便是校园贷存在的基础。

那么,校园贷到底该不该存在呢?我们首先谈创业需求。我一直反对大学生借钱创业,因为创业是一种完全的风险投资行为。创业需要的是寻找资本合伙,而不是债务融资。创业者寻找认可自己创业计划的资本参与投资,目的是获得可以共同承担风险的人。而一旦借钱创业却失败了,学生将背负沉重债务。经常有人指责银行不给创业发放贷款,这实际是对创业者不负责任的人。银行的资金来自存款人,资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创业真正需要的是风险投资体系,而不是银行信贷。这是我们目前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再谈对懒惰与贪图享乐者提供贷款。很显然,这是非理性的贷款。主张去做这些贷款业务的人,要么不懂借贷的基本逻辑,要么就是道德缺失,不择手段牟利。

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提供非理性贷款,因为没有还款保障,必定是高利贷。这种高利贷的结果,一是增加不知情家长负担;二是恶意催收,暴力收贷,“裸条贷”只是其中一种手段;三是跳楼等以死逃债。

今年两会上,不少委员、代表们都关注到了这种校园高利贷带来的恶劣后果,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想要管理好校园贷,就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普及金融常识。不良校园贷的存在,是缺乏基本金融常识的结果,如果有(借贷)风险意识,不会犯这种错误。另外,还应该对涉及校园贷的平台加强严监、严打,所有不良平台一经查出,绝对要取缔。

而针对存在学费、创业借贷需求者,国家一方面应该要加强对银行学费贷款支持力度,完善贷款风险补贴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建立风险投资通道。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规范校园不良网络信贷关乎国家发展。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在整顿不良校园贷上一直积极作为。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 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衷心希望,国家能够继续重拳打击校园不良网络信贷。

你好,我的国。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校园借贷更健康、青年人消费更理性的未来。

(责任编辑:柯锦雄)

戴晓凤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李亚民北京国家税务局党委书记
梁建章 黄文政人口学者
李晓林全国政协委员 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忠原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
史明德中国驻德大使
李辉中国驻俄大使
李树亭北京市天钰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聂树斌案律师
李春元河北廊坊环保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