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家教育部下发通知,禁止大学生校外租房,然而该规定执行难;近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没有禁租条款
3月29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去年教育部禁止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的规定是否会继续实施,令各界关心。
校外租房原因多
据了解,2004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明文规定:“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并要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的自我保护,确保安全”。有关负责人于8月8日明确表示,政策出台就要强令执行,对于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学校可以将其开除学籍。而今年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没有涉及,对住宿问题,该条例的第四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一座高校正门前的人行道上,租房纸牌广告和承揽校外租房客形成了包围圈,不断围住出入校门的人员询问是否要租房。走进哈市各个大学的校园里,宣传栏上除了各种培训广告之外,贴满了五花八门的租房广告。在各高校的周边居民小区的墙上、电线杆上承租广告也是贴了一层又一层。
据了解,在租房大军中占绝对数量优势的是“考研族”。这一部分人认为尽管学校的集体公寓条件比较好,但是宿舍的人比较多,那些找工作的和保送读研的人时常每天晚上开“夜谈会”,非常影响这些考研的人学习、休息,况且现在学习压力普遍都很大,学校自习室和图书馆每天座无虚席,走出校门,出外租房成为他们的选择。
高校大四的学生有一部分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和工作单位已经签定了意向性的协议,而且大四的课程少,刚刚开始工作,要保证上班时间多数在上班单位附近找地方住了。校园里的“准工作”人群也加入了租房人流中。此外,因性格上的原因而出外租房的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一部分同学有的不善于处理同学关系,不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性格古怪、孤僻,很难与别人相处到一起。因此他们认为选择在外面租房住更方便一些,并且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面对全国招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室友们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因而在集体生活中往往难以相融,甚至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还有的同学是为了改善饮食条件而出外租房。
租房禁令何去何从
到底大学生该不该在校外租房呢?采访中,一部分高校学工部负责人认为,教育部“禁租令”目前难以有效落实。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建的新型学生公寓收费较高,一些贫困学生无力承担,有的学生决定到校外租房。
哈市一所部属工科院校学工部负责人说,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的规定,严格禁止学生在校外租房,学生普遍缺乏独立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大学生独自在外生活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增加了家长的忧虑,还可能给大学生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更何况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集体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应该是使人终生受益的。但对于众多的租房学生,校方在管理上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难以对其租房情况进行详实了解,更难以对一些租房学生采取惩戒措施。
记者走访了高校附近的派出所,据民警介绍,以前在学校附近也发现过大学生租房,或者住在旅店里,夜不归寝的事情,但是却没有办法处理,因为这不能按照治安管理条例来处理,又没有一些法规来约束大学生这样的行为,所以只能以批评教育了事。
哈市南岗区一派出所教导员说,对于大学生在校外租房行为无法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无法可依。这是一个法律和道德双层面的问题,从法律层次上来讲,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条来约束和规范类似的问题,但已经有很多的相关人士对此问题正在关注着,包括公安部门的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此项问题的调研,从而来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执法部门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按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校大学生达到法定年龄可以结婚,而结婚的学生是否不能到校外租房?新规定是否会对“禁租令”产生冲击?4月6日,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学工处人士。该处有关人士说,目前教育部没有下发停止实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中禁租的规定,新修改的管理规定更体现以人为本和增强大学生自我约束管理的特点,势必会对“禁租令”以及以往一些管理措施产生相悖的冲击,对此,过一段时间,教育管理部门要结合新修订的管理规定和我省各高校特点进行论证,针对我省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