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2005 “红楼风波”
点击今日

搜狐首页 >> 新闻中心 >> 点击今日:2005 “红楼风波”

排行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日月谈 | 地方 | 在线阅读 | 访谈 | 专题 | 图吧 | 论坛 | 文字版 | 导航 | RSS | 直通车 | 滚动
2005 “红楼风波” 2005 “红楼风波” 2005 “红楼风波” 2005 “红楼风波”
  机场候机室,一对年轻夫妇购买了刘心武的《红楼望月》一书,在简单翻阅之后,妻子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贾府讲的是宫廷斗争啊!现在我才看出来。”[我来说两句]
南方都市报
搜狐新闻
2005 “红楼风波”
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图为延庆一公园内的曹雪芹头像雕塑。
红学界最后的狂欢?
  红楼梦学会成立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红学成为一门学问,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直至今天,红学界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陈林的结论是“现在的红学热,实在是红学界最后的狂欢”。[全文][我来说两句]
闪亮红学 粉墨登场:今年红学反常地热闹
  “看了这么久《红楼梦》,现在听红学专家刘心武说了,才搞清楚,秦可卿是以前太子的女儿。”[全文][我来说两句]
  本是书架上作为“古代文学批评研究”的红学书籍已经开始出现在畅销书架上,出现在盗版书商手中,出现在地摊上。
  在书店里,单是周汝昌关于《红楼梦》的书籍就超过了十种,而种种谈论《红楼梦》的书,光是这两年出的,已经可以摆满一面墙。
红学界深刻存在的危机
  青年学者王晓渔明确地说:“刘心武像写侦探小说一样,当然许多人喜欢看了。不是说刘心武多好,而是正统的红学研究太烂。学术研究本来应该开发和激活《红楼梦》的,现在的红学研究却在埋葬《红楼梦》。”[我来说两句]
  红学消耗了社会这么多资源,写不出来几篇有价值的东西,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在家里“猜谜”的人能触动人心。这是不是应该自己反省一下呢?[全文][我来说两句]
2005 “红楼风波”
  刘心武的观点奇异诡谲。骂他的人多,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一个网站上关于“你如何看待红学界与刘心武之间的这场论争?”中持“支持刘心武,人人都有研究红学的自由”的有76.27%,“闹剧,这是一种炒作”占17.8%,认为“红学家们的说法很对,刘心武在误读”的则只有5.93%。[我来说两句]
刘心武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刘心武 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刘心武:为平民红学研究群体出了口闷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刘心武:我觉得我为民间红学拱开了一道藩篱,为平民红学研究群体出了口闷气。红学研究不仅应该,而且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公众共享的文化空间。[全文]
最首要的是维护刘心武的表达权
刘心武最可取的一点,是使学术变得有趣了
  张闳:实际上,我个人对刘心武的研究没有多大兴趣。其研究中最可取的一点,是使学术变得有趣了。
  知识和学术虽然是艰难的,但最终是有趣的。[全文]
作家刘心武单挑红学界
  刘心武10年研究《红楼梦》的观点是,解读《红楼梦》应从秦可卿入手,并把自己的研究称为“秦学”。[全文]
  刘心武:我的“秦学”研究绝对不是对秦可卿一人的研究,通过她,会涉及到许多人。我主要从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钗秦可卿出发,来进行探佚。[全文][我来说两句]
大众为何选择刘心武?
  简而言之,刘心武迅速夺得大众的心,与他的作家身份、学术外衣、八卦视角、通俗表达都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我来说两句]
红学界围殴刘心武?
学界“围殴刘心武”的奇观
  学者吴祚来在《从刘心武包二奶看知识分子的堕落》中,批评刘心武把红学变成包二奶一样病态的精神寄托方式。这些难免过激的言论,一下子点燃之前对刘心武批评的星星之火。[全文][我来说两句]
红学界反而成了“学霸”?
  冯其庸不得不说:“他在中央台讲这么多,有赞成,有反对,都是正常的。我们有不同意见,他有权讲,我们也有权讲,所谓的学术霸权,霸权在哪?只准他说,不许我们说,这才是霸权。[全文]
2005 “红楼风波”
  和刘心武处处谦让,表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研究心得都是对的,只是很乐于公布自己的心得”相比,陈林显然张牙舞爪得多。他很自信地认为:“我有文本基础、史料基础,毫无疑问,大众接受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刘心武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作者陈林
  陈林,生于上世纪70年代,2000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后因个人原因放弃学业。目前在一家报社任国际新闻编辑,业余从事学术研究。[全文]
“观点被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陈林:接受不接受,不是我能控制的问题;是否实事求是地论述问题,是否把问题都说清楚了,这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在论文中研究的是有关《红楼梦》的时间问题,我想,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我都说对了,大家接受我的观点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全文][我来说两句]
惊世骇俗的基本论点
  陈林的几个惊世骇俗的基本论点是:小说作者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就是脂砚斋,就是贾宝玉的原型,也就是石头;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是同一人。[我来说两句]
通过天文历法研究《红楼梦》
  与别人的索引或考据有别,他是通过天文历法去研究《红楼梦》的。陈林是先以八字命理和历法节气,通过从书中某一年推出真实的一年,然后以这个时间为坐标,推出了小说所写的是1706-1724年之间的事,再逐年逐年地比较,发现小说中的历法与历史和天文学上是契合的,一一对应的。[全文][我来说两句]
“主流红学应当终结”
  为什么敢向根深蒂固的传统挑衅?陈林说:“安徒生童话里的小男孩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对于常识的坚持。我所谈的,都是常识和最简单的逻辑推理,没有玄妙高深的理论。”
挑战主流红学
  不过,他也声明:“我所说的主流红学应当终结,并不是指今天的红学界要终结,而是指占主流地位的‘作者是曹雪芹’说,和‘后40回是续作’说要完结了。”[全文][我来说两句]
2005 “红楼风波”
  说到红楼热,首先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2003年,作家出版社推出周汝昌的《红楼夺目红》,此后三年,这本书印了10次,一共卖到10多万册。不止这一本,周汝昌近几年推出有关红楼的书林林总总有近十本之多,每出一本都销量不菲。[我来说两句]
刘心武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早在1953年,周汝昌就以一部《红楼梦新证》而轰动了海内外学界,从而成为考证派红学的代表人物。
  连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也为此在文章中写道:“汝昌的书功力真可佩服,可以算是我的一个好徒弟。”[全文]
不肯承认是“红学家”的红学泰斗
  1954年周汝昌双耳失聪,1974年双眼几近失明,医疗后一只眼仅留下0.01的视力。此后一直到今天,周汝昌就凭着这半只眼,又写出了几百万字的《红楼梦》》研究,堪称著作等身…[全文]
他为何受欢迎?
  “传统红学家的作品学究气和学术味太浓,读者不容易接受。但周汝昌的写法不一样”。周汝昌的文字非常漂亮,深入浅出又能出口成章,阅读的趣味性很强,容易吸引读者产生兴趣。
   周汝昌的随笔每一篇都能从细微处发现《红楼梦》的新意味,发现人之未见,文笔又很活泼,对于读者探究红楼秘密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全文][我来说两句]
考证一派:二百年“红学”演变中的情结
刘心武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我与胡适先生》
  周汝昌与胡适的关系,可以说也就是近百年红学发展史诸种纷纭纠缠的一个缩影。
  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而创立“自传说”新红学,成为一代红学宗师。[全文]
周汝昌先生的成名作《红楼梦新证》
2005 “红楼风波”
  一部《石头记》,多少解梦人。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与之伴生的“红学”研究中,可以说是“烽火四起,诸侯割据”,俨然一场不能结束的“战争”。[我来说两句]
刘心武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从士大夫案头到互联网上
  陈维昭:红学的诞生起码可以从1754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算起,其评点即是最早的红学。一开始在曹雪芹的亲友之间传阅,传阅者把读后的感想写成诗歌流传了下来,这是一种“诗评”形式的红学。[全文]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红学
  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会像《红楼梦》这样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世界上也没有哪一门学问会像“红学”这样独一无二;世界上更没有仅仅因一本书、一门学问就产生出天文数字的经济链。
   “红学”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放大”,无论是五四之前的旧红学,还是其后的新红学。历史上关于“红学”引起的争论大大小小不可计数,但归纳起来,都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范围内。[全文][我来说两句]
红学在草根时代
曹雪芹的那个时代已经终结了
刘心武在北京签售新书图
  那个时代是文学艺术被标榜为“阳春白雪“的时代。红楼梦的故事都还没怎么开始,曹雪芹就已经很有自知之明地写:“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现在这个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媒体,大众一下跃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决定着这个时代幕布前的表演者。[全文][我来说两句]
资料:[红学小传]

第167期 05-12-04 编辑:陈默

保守伊朗vs保守美国
  内贾德上台加强了保守派对伊朗政权的控制,从而逆转了上世纪90年代初在伊朗兴起的改革潮流。[详细][评论]
反伪科学打出冤案?
  反对伪科学的战斗中,于光远、何祚庥、郭正谊、司马南4位专家被“那些对手”称为“四大恶人”[详细][评论]
私塾兴起 现代教育遭贬
  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开课。创办私塾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详细][评论]
全球大流感前夜?
  一个禽流感全球传播的链条已经形成,一种导致数以亿计的禽鸟死亡的致命病毒,正离人类越来越近…[详细][评论]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