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改革,另一种则是失败的改革。
我们的社会有这样一个“习惯”:对成功的改革不仅非常关注,而且怎么总结似乎都不过分;然而对失败的改革却是另一种态度:或是视而不见,或是文过饰非,或是像一个被追击的鸵鸟将头埋在沙里,装作不知道……尤其是对一个大领域、大部门的改革评价更是慎之又慎,惟恐说过了头。
然而这一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公布对医疗部门改革的调查报告却是“打破”了这一“陋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基本不成功的。”可想而知,这一结论几乎是就像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了一声巨雷,反响是巨大的。
我们的社会不是提倡说真话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这份报告就是一份说真话的典范。
的确是这样,社会改革的整体成功不等于某些领域、部门的改革也是成功的;其它领域、部门的改革成功不等于自己领域、部门的改革的必然成功;某个大领域、大部门的改革成功亦不一定等于这个领域、部门所属单位的改革也必然是成功的……然而,由于形而上学的猖獗,上述这些非常朴素的道理居然都成了必然的东西,一个个都祭起了成功改革的大旗,一个个将不成功的改革或失败的改革都贴上了成功改革的标签……
那么,什么叫成功的改革?标准很多,我将其“浓缩”为二条:第一条是生产是不是发展了,是多快好省地发展还是少慢差费地发展,是真发展还是假发展,是高效率发展还是低效或是无效发展,是最大利用了资源还是拿子孙的资源发展;第二条发展成果为谁享受,是广大人民享受了还仅是“有钱人”、“有权人”享受,是“多数人”享受了还是“少数人”享受了,是不是只是让“少数人”享受了“多数人”的利益……这两条缺一不可,不可偏重,就像医疗卫生事业一样,谁能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没有发展?我甚至可以说是发展是很大,然而如果这个“发展”到了普通老百姓不敢看看病、看不起病的程度,“发展”到了“民怨遍地”的时候,我们能说这个改革是成功的吗?
其实,谁都知道,诸如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这类不成功的改革决不是一家、二家,譬如,中国的教育改革、房地产的改革都是可以打上一个问号的改革,疯狂的大学学费涨价涨到了普通老百姓不敢上大学的程度能说大学的改革是成功的吗?疯狂的房价涨到了广大老百姓买不起房的程度能说房地产的改革是成功的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这样“新的三座大山”之类的“高度概括”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若是我们将这三个领域的改革都称之为“成功的改革”,起码是有失民心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已经有了“定论”,然而教育领域、房地产领域呢?笔者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这样的权威机构,缺乏数据调查的我自然不能对教育领域、房地产领域的改革作出决定性的判断来,但是并不能阻止我的怀疑:还有什么部门的改革是不成功的?
提出“还有什么部门的改革是不成功的”这样的问题决不是意味着笔者希望改革不成功的部门越多越好,而是认为,中国的轰轰烈烈的、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到了今天,的确是应该到了“回头看”的时候了,的确是到了应该认真“反思”的阶段了,这个“回头看”、这个“反思”决不是意味着对改革的否定,决不是意味着对改革实施“秋后算帐”,而是压缩改革中的泡沫,抛弃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打着羊头卖狗肉的所谓改革,为了提高改革的质量,加速改革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