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实话实说:远山的呼唤
  时间:2005年10月28日15:45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论坛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北京租房信息何处寻?订阅免费RSS租房信息!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CCTV.com消息(实话实说):

  嘉宾:

  徐凤翔: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创始人

  现为北京灵山西藏博物元负责人

  范霄鹏:北京建工学院教师 徐凤翔的儿子

  范自强:南京林业大学退休教师 徐凤翔的老伴

  岳涛:西藏自驾游爱好者 2000年以进藏为结婚庆祝仪式

  王方辰

  方怀龙

  主持人:今天《实话实说》跟大家聊天之前,为各位准备了一番美景,我们先去欣赏一下,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
美吗?对不起,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去过西藏的朋友告诉我,有几位?看看他们去过的人有什么收获。

  岳涛: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是在2000年,是我跟我夫人结婚的时候。

  主持人:她是您夫人,我怎么觉得你带着你妹妹来的。

  岳涛:2000年结婚的时候,自己开车去的西藏。从紫禁城出发,走的是青藏线,然后到的拉萨,然后到的珠峰大本营。走新藏线,到新疆,大概历时两个多月。

  主持人:你们俩不上班呀?

  岳涛:还行,有点儿时间。就因为这(出去的)时间长了,工作丢了。

  主持人:谁的工作丢了,小妹的工作丢了?

  观众:对,走了两个月,太长了,没办法了。

  主持人:就只好把工辞职了,这个地方就这么美,这被吸引你们俩吗?甚至不惜要放弃工作。

  观众:因为是结婚。

  主持人:因为是结婚,就得放弃工作。

  观众:对呀,必须要去。

  岳涛:因为西藏是人一生必须要去的地方。

  主持人:你这句话一说,后面没有去过的朋友都受刺激了。

  岳涛:应该是这样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摄像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去过西藏,不知道什么叫做色彩。

  主持人:太感动我了,(节目)做不下去了,想马上就走,拔脚就走那个意思。还有去过西藏的朋友吗?你去过,对于你来说,你去西藏再回来,你会再想念那里的什么?

  观众:那里的山、水和人?

  主持人:几乎都想全了。你要离开北京的话,你就不会去想北京的空气,交通和人,是吧?

  观众:太痛苦了。

  主持人:还有哪位,刚才举过手的,就这么几位朋友。

  王方辰:我去过的次数多了点儿,有个一、二十次,是科学考察。

  主持人:是科学考察,不是旅行,也不是去拍照片什么的。你要再说对西藏的印象,是不是就跟我们第一次看到图片的人,完全不一样?

  王方辰:完全不一样。西藏囊括世界上最美的景色,从雪山、森林,它还有特别凄美的东西,像藏北草原、湖泊,各式各样的丛林。

  主持人:我从你们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只要去过一次西藏,回来以后,就对那个地方好像有割舍不下的感觉,有这种情感,是吗?

  王方辰:老想去,尽管是死在那儿,也觉得挺值的。

  主持人:我们后面有好多朋友一次都没去过,他们也非常想去,您鼓励他们去吗?

  王方辰:去,一定要去。

  主持人:这不去容易上瘾吗?

  王方辰:这位朋友说得特别好,要不去,这一生太遗憾了。

  主持人:其实说起来会非常非常多,但是我今天为各位请来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大屏幕:在大学毕业志愿一栏里,就填下了“西藏”的徐凤翔,一直等到1978年,自己四十七岁时,才得到一个很多人并不认为是机会的机会,到西藏农牧学院担任老师。离开丈夫和未成年的儿女,她一头扎进高原森林,从此不再回头。与山林小木屋为伴,只身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创立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她与森林为伴,把雪山当家的事迹,被作者黄宗英用优美的文字传至于世。很多人就是在文字中,先认识在了雪域森林,与徐凤翔相伴多年的小木屋,才知道了徐凤翔其人。因常年奔波在高原林地,她被藏区的百姓亲切地称为“森林之女”、“木屋山人”。她自己说,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外号叫“咕唧教授”。今年8月,七十四岁高龄的她,又一次来到魂牵梦系的西藏高原,她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成立二十年而来,更为那里的森林而来,她说,她放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

  主持人:让我们欢迎“木屋山人”、“森林之女”、“星纳卓噶”徐凤翔老师。

  徐凤翔:谢谢,谢谢各位。

  主持人:每次看到西藏的照片,或者是和西藏相关的一些报道,您在家里如果看到这些,心里边是不是都是不平静的?

  徐凤翔:心里既平静也不平静,平静的是很多地方,我反复地去过,而且比较深入。不平静的是,西藏高天厚土,内容那么丰富,我年龄限制,所以我现在经常去的机会少了。在西藏以外,经常回,真是梦由魂牵。而且必有人跟我了解情况,我就如数家珍。

  主持人:我们能不能先从您的“告别之旅”分享,这么多年,您又回去了,而且年龄已经是七十多岁了,我们看的照片,眼看您的头发是黑的,然后慢慢慢慢一头银发。又回到那个地方,您是什么样的一种心境?

  徐凤翔:我是今年8月份,实际上重走川藏线,因为二十八年以前,我就是走川藏线进藏的。太行山,吕梁山、秦岭、成都,然后重走川藏线。为的就是看二十八年生态发展变化的过程,看它的各方面经济发展的情况,我也是一个把梦中的,多少年的向往,再来重温一遍。还没有到达高原生态所大本营林芝的时候,过了很多险境,当然这个险境跟以前相比已经很好了。我这次去的一个地方,是高山松的中龄林,“中龄林”也就是人的中年。当时我就听说把这片林子毁掉了,为的就是修一座桥。我就紧张得不得了,我就把拍得比较好的几张照片给林业局。然后我这次去就是非常胆战心惊,就不知道这片中龄林还保下来没有。

  主持人:你很担心它们有没有。

  徐凤翔:很担心,结果再深入的时候,在高的山冈上,看那片芥蒂,那个林子还基本保存。说实在话,跟你们说,一般人想像不到,我那个时候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有一种悲壮的感觉,我潸然泪下。而且我对着那片林子,对着大自然,双手合十。我说真感谢,还可以再长一百年。

  主持人:为什么您把这次称为“告别之旅”呢?

  徐凤翔:这次去了以后我感觉,虽然我经常自己讲笑话,我说我今年芳龄七十有四,有的时候我把变成它公岁,我说每年公岁都变化,我今年是三十七公岁,跟各位套近乎。但是我自己也晓得,年龄规律是客观存在,所以这次也反映出来,我进去(进藏)以后,大概海拔3500米到4200米,我的睡眠极差,高原反应比较明显,像昔日4000米以下,说实在话,如履平地。

  主持人:但是这次您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有反应了。为什么您会对远离北京的,在西藏的这么一大片绿色的森林,有这么深的情感?

  徐凤翔:我原来没有想到我一个江南女子搞林业,我原来是想搞文学,结果受我们的老前辈梁希老先生的影响,念两句诗给各位听听。他说他用诗的语言来介绍专业,他说要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把河山装成锦绣,把大地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艺人。像这些,刚好我看了以后,跟我这种情怀结合起来,我就进来,投奔了林家大院,就搞了绿色。

  主持人:也是因为诗中那种浪漫的情致吸引了你,是吗?

  徐凤翔:而且我觉得这是对人类社会一个美好的写照,一个向往,我觉得跟我的想法是很一致的。人家如果讲得好,叫理想主义,我说我是个梦想家。

  主持人:梦想家,我们看一下梦想家在四十七岁时候的照片,这张您是四十七岁吗?

  徐凤翔:四十七岁。

  主持人:看着像二十八岁,我没瞎说,我第一次看照片,我觉得像二十几岁。四十七岁是您第一次去西藏,那个时候去西藏,您要打报告吗?

  徐凤翔:要是讲,有两个事情是很笑话的。记得1976年,当时西藏从南京林业大学要三名工农民学员。我听了以后,我觉得这是我当时五十年代的一个梦想之一。所以我们就在家里开了个会,就是我跟我的先生,还有儿子、女儿四个人,这不是现在作秀、故意讲,真的是当时我们国家三位领导人相继去世,遗像都挂在家里。我说我们今天开个会,我就讲,人家需要人,我想去。我先生也表态,我搞化学的,那里都需要,我也去。我女儿讲,我反正要去支农,是到农村,我也去。我儿子那个时候很小,讲了一句话,他现在大概都觉得很好笑,他说我也去,我就骑马去。

  主持人:我现在觉得他说的是最浪漫的。

  徐凤翔:所以全家四口在遗像前表态,这是一次。第二次是1978年,(西藏)农牧学院要老师,我也是出差回去就告诉我这个事,我说我要去。你实在要去,就打个报告吧。而且还告诉我,这个要家属签署意见的。我当时就听了就(觉得)好笑,好像到医院去动手术,要家里签署意见,死活我们自己负责,我说好。

  主持人:他们会觉得您出风头吗?

  徐凤翔:首先想到的是很可怕,为什么呢,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就讲,以前跟我们称兄道弟,很有意思。有一个男老师讲,徐兄,叫我“兄”,徐兄,你何时出发,我为你壮行。所以我就笑了,我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好像那个时候想像就是可能去了就回不来了。

  主持人:您今天想一想,您是不是骨子里边,就特别向往野外的、纯生态的、原始的那样一种环境。

  徐凤翔:是,我自己讲,从灵魂深处,我是不安的灵魂,作为妇女来讲,是不太够格的。我在野外,有的时候会感觉这个景观太美了,我会站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一看的时候,我真是会感动地流泪。大自然造化之中会这样,而且我有一个感觉,在野外虽然辛苦,有的时候小虫子都欺负我,但是大自然不欺负人。

  主持人:您当时自己的打算是去两年就回来了。

  徐凤翔:不。

  主持人:您当时就没这么想。

  徐凤翔:不好意思,我知道我去西藏以前,临走以前,我写了四首诗,比较针对西藏的,有一首半诗。

  主持人:怎么说?

  徐凤翔:一首诗就是(表达)急切地要离开,从南京要到西藏的心情。暮春三月江南绿,东风和煦花锦簇,柳丝千条关不住,壮心飞向珠峰麓。山麓的“麓”,我很有讲究的,因为我不是登山运动员,谁敢讲壮心飞向珠峰巅呢,我不会,不会讲的。这是一首,还有半首。所以当时我就想了,不回来。

  主持人:但是当时您这想法没跟家里人说吧?

  徐凤翔:我跟我老先生是四次唱和的,他应该是感觉出来了。

  主持人:他从那半首诗中,应该能把下半首给写完,我们一会儿问问怎么写。但是我要先把您儿子请上来,因为我知道您这次西藏的“告别之旅”,小范同志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吗?我们有请徐老师的儿子范霄鹏上场。你好,请坐,坐这儿好了。我前面讲了,妈妈这次回去,回西藏,你看我都用了“回”这词儿,特别受她的情绪感染。一路上都是你陪着去的,开车陪她去。可能别人都会以为这是范霄鹏第一次去西藏,但是其实不是,在你想去西藏骑白马的那个年龄。

  范霄鹏: 刚才我听徐老师说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多大,想去西藏骑白马的时候?

  范霄鹏:那个时候十三岁,还不懂呢。但是到现在西藏也没骑成白马,马也没骑成。我第一次去西藏是1991年,到这次去是去了四次。1991年去,我是“投奔”徐老师去的。

  主持人:你“投奔”徐老师那儿干什么呢?

  范霄鹏:到那儿先找一个住的地儿吧,就是这样去了以后,对西藏的民居、人文、宗教这块儿跑得比较多,一些地方都转到了,主要是结合自己专业。

  主持人:您的专业是什么?

  范霄鹏: 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现在做城市规划。

  主持人:我觉得是这样的,她是您的母亲,但是您老是叫她“徐老师”,是您平常在家就这么叫,还是?

  范霄鹏:我们好像是叫习惯了,所以显得特别不亲。

  主持人:其实亲不亲?

  范霄鹏: 其实,徐老师,咱们私下说,我觉得还是比较亲的。当然这些年,因为徐老师老在外跑,似乎还是有点距离,不是显得像经常在一块儿那么亲,是吧?

  徐凤翔:不。

  主持人:徐老师不同意。

  徐凤翔:实际上我们家有这个情况,我跟我儿子的交流,专业上的交流,相互事业上的交流是最多的,相互也是最理解的。他在外面叫我“徐老师”,我女儿在外面都叫我“徐老师”。我这个人把我们一家(带到西藏),(我们一家)都是跟西藏有不同程度,甚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主持人:我能不能这么说,因为您一个人对西藏这么浓厚的情感,把你们一家的其他三个成员全给拉过去了。

  徐凤翔:实际上有,他现在从科研课题方面(与西藏)有联系,我女儿四年,我老先生他现在当然,他有他具体的想法跟看法,我非常理解,但是他为西藏做的工作也是功可不没。一个他理解支持我,让我去了。另外一个,他在西藏连援藏连什么,也有好几年,四、五次去,帮我们生态所建立了实验室,所以我们科研上也有合作。所以我想,我这个人真是,一家子跟西藏的情结,另外对我来讲,真是一辈子跟西藏的情结。

  主持人:小范老师,在你到西藏以后,你看到那样一种环境,你能不能想像,我叫徐老师吧,你能不能想像徐老师背着那么多东西,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上进行考察的那种艰苦?

  范霄鹏:我可以想像一点儿,但是想像不了她当时的经历。

  徐凤翔:为什么野外工作的人,他穿的衣服都是鲜艳的,诸如说红的或是黄的,就是一种警示,一种“SOS(紧急救援信号)”。万一遇到情况,如果完全穿绿的、灰的,(颜色)不太明显,就是为了防这个。有一次在藏北,就是遇到狼群。

  主持人:一般狼群都有十几只二十几只。

  徐凤翔:对。我遇到的狼群不多,不大,是十几只的狼群。两部车,八个人,为了找一个村子,就看到前面灯光闪烁,当然不是这样繁星满天了,灯光闪烁,以为快到村子了,再往前走走,还是灯光闪烁。后来又近了,原来遇到一群狼。

  主持人:你说那个灯光是狼的眼睛。

  徐凤翔:狼眼睛。遇到一群狼了,在我们车子周围跳呀、吼呀。那个司机还想开一个缝,用一只我讨来的双管猎枪,说是要打狼。我说不行,我们一破猎枪对付那些狼,这还是不行的,关上窗户。当时真不好意思,我居然还下达了三条指令。居然很冷静,一个,打开大灯,狼怕火;第二,鸣笛,按喇叭;第三,等后面的车,因为后面是给氧车,我们总不能冲出去了,就光后面一个大车在。所以这三条指令一下,当时我还想,你们记者先生们,经常跟住我们了解一些情况,这个时候可没有记者先生跟出来,所以这种场面记录不下来,我也不敢出去,出去不就完了嘛。所以万里无垠的羌塘高原,两部车,这么疯狂地打着大灯,按住喇叭,冲出狼群,这个场面再也记录不下来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特别可惜,该有记者去拍的时候,记者没在,总是这样,作为记者的遗憾总是这样。除了这样的险情,我们可以想像的,有没有在城市生活的人,压根儿就想像不到的那种危险。比如说我特别害怕树上掉的那个毛毛虫。

  徐凤翔:树上掉的是松毛虫,吃松针的多一些。

  主持人:我现在跟您说的时候,我的脖子都有点儿麻。

  徐凤翔:我们到墨脱去的时候,还打了绑腿,但是有一天,大体统计一下,四百多条蚂蝗。

  主持人:蚂蟥比毛毛虫还要可怕。

  徐凤翔:蚂蝗细得像线一样,大概两三公分长。

  主持人:它是进到皮肤里,是吧?

  徐凤翔:不,它就是吸血,由线状变成枣核状以后,它就在你身上滚下去了,吸得(血)太多了。

  主持人:四百多条。

  徐凤翔:所以后来再遇到少量蚂蝗的时候,人家就奇怪,怎么徐老师不怕蚂蝗,我想那么大的场面,我都经历过了,这几条或者十几条又怎么样。

  主持人:您前面说的那些美景,说的那些原始森林的壮美的时候,没人会想到您在工作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代价。除此之外,还可能会面临生命的危险。但是家人会担心吧?范霄鹏,妈妈跟你说过这些事没有?

  范霄鹏: 说过这些事。这次去,我也是出于担心。

  主持人:不放心她,是吗?

  范霄鹏: 从这点上看,看我对徐老师,还是有点儿孝心的。

  徐凤翔:以前我是说他,我说我做妈妈不太相称,但是我讲他不太孝顺,不如女儿。但是他回答我一句话,他说孝顺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我想这也是,这次当然他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他的专业,一个是护卫我,我也晓得他主要是为我的。

  范霄鹏: 我觉得在此之前,我就预料到,徐老师这次会在一路上的某个点,或在某些地方触景生情的时候,会比较伤感。从我的理解,这二十八年已经成为徐老师生命中的一部分。当这个事情结束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从心里面像拔掉一种什么东西,会难受的。无论是搞什么科研或者是搞什么专业,当她告别自己一片最心爱的,甚至投入了几十年心血的地方,她肯定会伤感,对西藏的情感会更加强烈一些,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我记得前面徐老师说了,其实家里面的四个成员,每个人都跟西藏多多少少有一些关联,我们来听一下他们家的家长,老范老师,范先生,来看一段录像。

  范自强:她这个人定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她一定(下来),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她就是这样。到现在,我每次跟她争吵事情。她对西藏痴迷,一个是她(自己),还想把女儿也搞到西藏去。在西藏的时候,女儿还没调出来,我跟她狠吵了一次。我说你要把女儿调回内地,你如果不(把女儿)调回内地,你也不要回来。

  主持人:家长还是挺威严的,来,我们请范老师强。范老师的听力不是特别好,所以我要大声点儿讲,我这样讲话听得见吗?这样,我坐您边上,您别动。我们前面的观众都听了,徐老师好像挺民主的,在家里开了一个商量的会议,然后决定她去不去西藏。但是我一看那个录像,我才发现,您说了一句真话,说她心里打定主意的时候,商量是没用的,是吧?

  范自强:对,她是“西藏迷”。

  主持人:您这一点是不是很不理解?

  范自强:也理解也不理解,所谓理解,因为她要求到西藏去,那是通过我们民主协商,我也支持她去。我觉得西藏林业的确有很多事情可做,我支持她去。

  主持人:可是我刚才在片子里面的那段采访中知道,女儿当时在西藏,你觉得女儿如果不回来的话,你就跟徐老师急,对不对?

  范自强:对。

  主持人:后来女儿回来了吗?

  范自强:回来了。

  主持人:就是因为你发脾气了?

  范自强:因为她是西藏迷,她动员她女儿、儿子到西藏。

  主持人:不过现在我知道了,“西藏迷”把家里人都动员去西藏了。现在女儿在美国,我们拿到了她的电话。徐凌,你好。我是和晶,《实话实说》的主持人,我现在代替你坐在你爸的旁边,你将来如果能看到节目的话,就会发现我占了你的位置,否则你们就全家团圆了。你在西藏呆了多久?

  徐凌:我呆了四年。实际上我当时想去是受我妈影响的,1987年的时候我就正式要调去,实际上我自己很喜欢那个地方,我就决定去了。当时爸爸也是支持我的,我就在那儿跟我妈一道工作了。

  主持人:今天能不能对《实话实说》的观众来评价一下,徐老师,你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凌:我觉得她是一个对事业非常执著的人,如果她认定了一件事就非得做。比如我爸讲了,他不同意,(让我)回来,她不会听的。她觉得这个事业是对她生命的一部分,她就得去做,实际上我作为子女是很钦佩的。她对子女实际上要求很严,她经常去外面,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一回来就关心我们的作业、学习怎么样,还有对我的感觉就是,跟我爸一样,她是不常着家的一个人。

  主持人:那肯定,都在森林里。

  徐凌:实际上从我小时候,小学到初中的时候,经常是我和我弟弟在家,她出外面有时候有一两个月,我爸爸再一出差,就是我和我弟弟在家,好像当时也习惯了。

  主持人:现在想起来,在西藏的时间还是挺开心的,是吧?

  徐凌:很开心。

  主持人:谢谢,我占用了你们家人通话的时间,爸爸、妈妈跟徐凌有什么话要讲?

  徐凤翔:没有。

  范自强:她每个星期都来电话的。

  主持人:你爸爸的意思说不要占用中央电视台的通话费了。弟弟有什么话讲?

  徐凌:这个是实话实说。拜拜。

  主持人:真好,可见你们一家人所说的西藏的情感,跟前面我们几个去过西藏的朋友,都有共同之处。你是2000年去过一次,2005年又去过一次,那你2005年去的时候,看到的变化有没有?

  观众:2005年去的跟2000年去的,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路实在太好走了。

  主持人:路修得太好了。

  观众:我要走青藏路,就跟高速路一样。在新藏线上,有一个地方叫“死人沟”,我只有在这个地方看到了几只藏羚羊,而且是近距离接触,藏羚羊跟我的距离大概只有十米的样子,我是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接近一种野生动物。而且藏羚羊是一种非常敏锐的动物,我坐在车里面开着车,说前面有几只藏羚羊,其中有一只就转过头来看着我。我开的是一个绿色的吉普,这个家伙是什么东西,庞然大物,绿乎乎的,我们对视大概有十秒钟。十秒钟之后,它觉得这个大家伙挺没劲,扭头就走了。

  范霄鹏: 他看藏羚羊可能还有个时间问题,因为这次我是刚刚回北京,路上走青藏线出来的,就看到藏羚羊。

  主持人:比较多是吧?

  范自强:还有一群一群的,看到了四五群,一群大概有十多只,二十多只这样的。保护藏羚羊已经是一个比较深入人心的事,所以那还是比较好。

  主持人:除了保护藏羚羊,因为我们有电视、电影,可以让我们有这样的主题先了解到,它有没有别的东西还是需要我们去保护的?

  观众:水。

  主持人:水需要我们去保护。

  徐凤翔:关于水的问题旱化的情况,冰川后退的速度,的确是非常明显,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脆弱区的保护,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主持人:徐老师带回来三张照片,我们看一下。

  徐凤翔:这个就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中游正好一个凹陷的地方,河滩飞沙扬起来以后,你看,每年沙的沉积,沙一层一层像年轮一样,这个就是若干年,沙堆积的情况。

  主持人:我们再看第二张。

  徐凤翔:这个就是昆仑山,请大家看看,脆弱区,风沙扩展,荒漠化的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电线杆变成了什么样了,变成十字架了。时间呢,三年,非常说明问题。

  主持人:看下面一张照片。

  徐凤翔:这个也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带,两边都是沙。

  主持人:那个是沙山吗?

  徐凤翔:叫“飞沙上山”,它原来不一定是这么个状态,但是到冬季,河床比较干的时候,河床上的沙,给风吹了,尤其中午的风,卷起来叫“飞沙上山”,现在已经不但上山,而且越岭。

  主持人:我觉得对西藏有着特别深厚情感的徐老师,可能这些照片对她来说,都很刺痛她。退休以后,也没有回去安享天伦之乐,继续做您想做事情,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木屋和那个小木屋,长得有点儿像,但相差很远,这是在北京的灵山。徐老师,这个小木屋您为什么要把建在灵山。

  徐凤翔:灵山是我们选了好几次,想在北京做一个介绍西藏的窗口,目的也是为了介绍西藏,让大家了解。以前想到西藏,就是落后、荒凉、荒芜人烟,就是只有雪山、草地,我觉得我从生态的眼光来看,也不是这样。灵山是北京的最高峰,跟林灵芝,我第一个小木屋附近村庄的情况,有类似的地方,所以我说“两座木屋,一世情缘”。西藏高原小木屋,通过八年筹建,建成二十年,灵山到今年建成十年,所以我觉得范老师对我有“看法”,我是不好意思,没有尽到妇道,没有尽到母道。所以要做这个事,已经做到这样了,我觉得很充实,我觉得这个事情,既然做了,还是该做下去。

  主持人:其实这个事情做起来也挺不容易的,因为退休之以后,您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资金来源,都得到处跟人家求。东家求一点,西家求一点,才能把这个建起来,所以人家会叫你“咕唧教授”。

  徐凤翔:“咕唧”的藏话就是“求求”的意思。一桌一饭,一个车子,一个什么事,就是求求,就是过去。现在经费也是谢谢各个方面的支持,多少要一点,当然非常艰难。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比如说热心的、喜欢您的“粉丝”,您有“粉丝”吗?

  徐凤翔:什么“粉丝”?

  范霄鹏:“粉丝”就是追星族。

  主持人:崇拜您的人。

  徐凤翔:我都不懂,不懂。

  主持人:今天坐了好多年轻的学生,我觉得他们对“粉丝”这个词是很理解的,所以我说有没有您的“粉丝”,很追捧您徐老师的,很崇拜您,很欣赏您的人格魅力,愿意为您的事业做贡献、做支持的。

  徐凤翔:我觉得没有,我也不希望这样。我也不是星,不要追,也没有人追我。

  主持人:您肯定不是星,您是月亮。

  徐凤翔:我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事业,生态环保事业,如果年轻朋友们,能够真正帮助我来扶这个大旗,能够来做这个工作,我就感激不尽了,不要“粉丝”,谢谢。

  主持人:我们听听我们两位老师先吧,前面告诉我们了,因为你事业的缘故,经常去西藏,是吗?

  王方辰:因为徐老师的魅力和她做的事业,正好和我的事业完全吻合的,我就拜徐老师为师,跟她从2001开始一直到现在。

  方怀龙:我和徐老师也算有缘,我是2001年到2004年,正好是在徐老师曾经工作过的西藏农牧学院,我也在那儿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也是首先还是从黄宗英的《小木屋》里了解到的徐老师。

  主持人:那您就是她的“粉丝”。

  方怀龙:也可以么说。刚才大家包括去过西藏的,西藏就是你一去之后,你旅游可以,但是你要下定决心,在那个地方工作,那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因为西藏的平均海拔是4000米左右,它主要是低压、缺氧。现在徐老师在西藏,就是小木屋的精神,对西藏的生态建设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主持人:好,谢谢。可是我最喜欢看徐老师的照片,从黑发的徐老师到一头银发的徐老师,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二十多年,她们一家和西藏的情感,真的不是几秒钟的短片可以替代的,我们非常感谢小木屋的主人,跟大家分享这二十多年的情感,同时我希望所有去西藏或者想去灵山的朋友,去小木屋坐一坐,是不是“粉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小木屋的那种亲近感,可能就是由今天开始。谢谢大家,谢谢徐凤翔老师的一家人。

  

转自搜狐


共找到1,556 个相关网页.



共找到 7 个相关新闻.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新闻推荐
复旦硕士以挖猫眼为乐
二战德军散发色情传单
街边洗头房最沉沦的夜
记者暗访街头小姐交易

街边洗头房最沉沦的夜

·中共中央试行党内罢免撤换机制 率先在地方启动
·湖南一中学克扣百万伙食费 学生只吃水煮豆渣皮
·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追踪:专家会诊花费近千万
·伊朗军用运输机坠毁128人死 与美制裁有关(图)
·美国海军计划扩编备战 不以中国为主要威胁(图)
·五个电话确定杨德超姐姐身份 苦难姐弟今日重逢
·网上出现乞讨网站 假冒乞丐年收入达数十万(图)
·复旦一名研究生虐猫受谴责 当事人否认挖抠猫眼
·日籍男子殴打中国女子案开庭 当事人回避道歉
·征集择校故事 调查:研究生月薪1500少吗?
·口述:深夜我孤枕难眠 免费性情故事

·南国都市报-搜狐年度策划:梦想2006征集活动   ·央视《实话实说》征观众 带着你的故事联系我们
·票选中国互联网产业百强,免费赴港畅游迪斯尼 ·让自己幸福的10条秘诀 做人的经典十句大实话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草根红学 颠覆主流?
·铜陵 义务教育奇迹诞生
·红学界危机四伏
·医疗收费 "神乎其技"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MM的寂寞诱人自拍(图)
· 娱记眼中的明星们(图)
· 大S新造型冷艳惊人(图)
· 眼前一亮的纯美MM(图)
· 大连MM雪中激情自拍(图)
· 两个mm的婚纱照(图)
· 刘璇低胸妩媚照片(图)
· 范冰冰妖冶写真集(图)
· 公园抓拍MM日光浴(图)
· 美伞兵折叠山地车(图)
· 美丽空姐的写真照(图)
· 女人之间的缠绵(图)
· 小女孩台湾旅游自拍集
· 林嘉欣性感写真秀(图)
· 女人穿衬衫真性感(图)
· 邻家很纯很纯的女孩(图)
· 很像赵薇的AV女优(图)
· [图]爆强的纹身大赛现场
· [图]武器美女性感大比拼
· [图]世界最强波霸美女照
· [图]史上最强的人体彩绘
· [图]爆乳MM手机疯狂自拍
· [图]世界传闻的怪兽照片
· [图]让你产生邪念的美女
· [视频]偷窥美女跳脱衣舞
春光大现“走光”图
· 网络流行搞笑图片专集
· 可爱卡通版李宇春专辑
· 明星中的搞怪高手/图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