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回望2005年的环保风云,脑海里忽然跳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
的确,即将过去的一年,是环保事业战鼓频擂、高歌奋进的一年,也是事故频发、警钟常鸣的一年,令人鼓舞,也让人猛醒。
新年伊始,环保总局即重拳出击,向30个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违法开工项目发出停工令。在政府与民间的合力围攻下,违法者不得低下高傲的头颅,向法律和民意认错;
随即,在春日的阳光里,被寄予厚望的绿色GDP核算走出“深闺”,在全国十个省市展开试点;与之相呼应,前几年就崭露头角的环保政绩考核,在更多的地方开始了演练,“环保一把手负总责”有了实质性的内涵;
暮春时节,由本报率先报道的圆明园防渗事件,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众环保运动。期间百家争鸣、翻云覆雨,在让人为公众的觉醒欣奋的同时,也体味了环保事业的艰难。这一中国环保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也使尊重科学、依法行政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在火热的夏天,声势浩大的全民节约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节水、节电、节约资源,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更为自觉的行动;而前几年由环保部门力推的循环经济,演绎为多部门合力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为开展了多年的环保模范城、生态省建设等绿色创建活动赋予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环保顺理成章、理直气壮地融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多年未得到解决的环保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由此找到了破题的金钥匙;
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在全世界注视的目光中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口号的提出,无疑将使绿色中国的道路更为坚实宽广、清晰顺畅。
就在全国的环保人士为此欢欣鼓舞的时候,由吉化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松花江污染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它使人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数十年的污染积累,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难以承受污染之重,“污染事故多发期”提前到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决定》不仅确定了未来15年的环保目标,更确立了实现目标的正确路径,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了披荆斩棘的多把利剑。
触摸这一年铿锵有力的环保足迹,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行进了30多年的环保航船,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航向,竖起了鼓涨的风帆,开始积聚劈波斩浪的能量;而环顾伤痕累累的神州大地,我们也没有理由盲目乐观:发达国家在数百年间逐步暴露、渐次解决的污染问题,正伴随着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集结汇聚,不仅考验着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能力,也考验着广大民众的素质与品格。
满载着13亿人口的诺亚方舟,正在保护与破坏的较量、污染与治理的博弈中,寻找平衡的支点,校正前行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力量,每个人都能改变。站在新年的门槛上,您是袖手旁观、依然故我,还是伸出援手、改弦更张?是一味伸手索取、密于物欲,还是适当节俭、亲爱自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谐社会、美好中国的未来,期待着您的选择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