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国台球小将丁俊晖一路从资格赛过关斩将,获得英国锦标赛这项仅次于世锦赛的第二大斯诺克赛事冠军,这也是英国锦标赛历史上第一位非本土冠军。
天才少年,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然而,更让许多人惊讶的是,丁俊晖是完全靠个人努力、家庭培养而成才的,几乎没花政府一分钱,所以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台球这项运动的世界冠军荣誉,更重要的是为当前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体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比其他领域,体育领域人才培养的计划色彩更浓。长期以来,发现人才的主要办法是依靠行政组织———各级体委、体工队。一个地区的体委、体工队面对的是这个地区成千上万的候选人,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即使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满负荷工作,也难以掌握全面的信息。其次这些人才将来的用武之地是为某地区争光、为国争光,换句话说,行政组织和工作人员是为公共事务而培养人才,与人才的增值、发展前途利益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为人才的发现又增加了一层障碍。
而丁俊晖成长的经历则说明了另一种情况,如果将每个家庭当作发现人才的主体,家庭成员是绝不会甘心诞生在自己家里的人才被遗漏或埋没的。发现了这个人才的潜在价值,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将其发掘出来。丁俊晖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而家庭与企业,就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市场的基础。不过家庭也同样面临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丁俊晖的父亲自身没有一定的台球技能,缺少国内外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也不一定能有丁俊晖的今天。所以信息对称是市场发育的重要基础。这是政府部门要做的工作。
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遇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人才的流动和收入分配关系问题。一些非常优秀的运动员,被国外运动机构看好,但流动起来非常困难,原因就是这些运动员是“属于某某”的限制。其实在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中,个人努力、家庭支持、国家培养各占多少比例,难以量化,是一笔算不清的账。这种扯皮过程无疑会耽误运动员的前程。还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成名之后获得巨额的广告和赞助收入,这笔收入该怎样分配,也难以量化,给运动员的成长、管理留下隐患。虽然在“集体利益”面前许多运动员被迫做出让步,但如果较真的话,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丁俊晖的培养模式就解决了这种扯皮。
因此笔者认为,发展体育事业,政府应把精力与财力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上,或是重要赛事的组织上,管好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事。而挖掘人才、培育人才则发挥市场的力量和全社会的积极性,让类似丁俊晖这样的体育人才不断涌现。(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