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我省将在周口举行沙颍河复航仪式,淮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停运断航30年的沙颍河将再现千船竞发的场面。
周口,古代原名周家渡口,曾因航运繁荣而发展。“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明朝翰林学士熊庭弼的诗句描述了沙颍河昔日的繁华。但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受当时经济、政治的影响,沙颍河河南境内全线断航。复航后,沙颍河航道将是我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航道——周口的船舶经此入淮河,从洪泽湖进入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直达东海。
沙颍河的复航,承载了几代人的殷殷企盼和梦想。汽笛即将鸣响,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昔日这条“河南黄金水路”的繁华与辉煌。河南省海事局有关人员称,沙颍河的复航将揭开我省航运史上新的一页,重现我省船只通江达海的梦想。
沙颍河再圆通海梦大货船重现周口港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前往已经修建完成的周口港。
周口港的4个客货泊位已经完工,两艘400吨级满载石子的内置轮机船停靠在泊位旁,正在等待装卸。宽阔的水面上,巨型塔吊张开吊臂,向下探挖然后将船舱内装载的石子吊转到岸上,犹如探囊取物。
“这个巨大的塔吊是专门为装卸杂件货物设计的,最大吊载能力可达2.5吨。现在,沿海各省的货物已可以快捷地通过航道运送到河南。目前该塔吊吊载的是从安徽境内运送过来的石子。”港口建设方豫兴港航有限公司一位技术员兴奋地说。
走上一艘停泊的货船,记者见到正在吃饭的船主刘建华。刘建华是周口项城老船厂员工,祖辈三代靠航运为生。听说记者采访沙颍河复航的事情,刘建华放下饭碗就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要说对沙颍河的感情,我体会最深刻了。从10多岁起,我就开始跟随父亲跑船,搞运输。”刘建华打开话匣子就不停地提到沙颍河。据他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沙颍河上修建了很多拦水坝,他家父辈置下的船只在这里再无用武之地。他们跑到长江搞运输。
“目前在长江水系等地到处都有挂着河南海事局颁发牌照的船只在跑运输。”刘建华说,他们跑船的足迹遍布上海、杭州、苏州、重庆等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将外地的货物运送到周口了,也可以将家乡的东西运送到沿海地区了。”
为回到周口港,这些“老船民”受到高规格“礼遇”——海事局的海事巡逻艇在前边开道,清理河道中渔民废弃的渔网等障碍物,“老船民”驾船沿着沙颍河逆流而上直达周口港。
刘建华说,现在沙颍河从郑埠口到周口港的水深有三四米,完全可以满足400吨货船的通航需要。“我们的船可以从周口港顺流而下到达淮河,然后经洪泽湖到京杭大运河,再进入长江,到达东海。”
在另外一艘货船内,记者见到了船主赵玉新一家三口。赵自诩是“水上漂泊者”,带领记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他们的船舱。记者看到他们的住室布置得非常温馨。“我们的船可以发电可以装空调,现在我们两口虽然常年在外漂泊,但仍希望能回到家乡。”
赵的爱人说,前一段时间,周口海事局有关人员到刘湾等港口说沙颍河已经可以通航到周口港。“我们非常激动,顾不上装不装货物,就开着货船往项城奔,想见见很久未见的儿子。”
千帆竞渡场面将再现沙颍河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周口港下游一个关键的水利枢纽——郑埠口水利枢纽。在这里,下游来船时,可先进入郑埠口船闸。郑埠口将下游的出水口关闭,将上游的进水口打开,等到船闸内的水面与上游水位持平的时候,船就可以溯流而上到达周口港。
记者看到,郑埠口下游停泊了4艘满载货物的船只,等待着船闸开启上航。站在水利枢纽的平台上,前后都是宽阔的水面,向远处眺望,水天相接。
周口市海事局副局长郭磊说,郑埠口枢纽工程于1994年开工建设,该工程主要包括郑埠口枢纽(含节制闸、船闸)、航道整治等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郑埠口的枢纽工程修建完工,上下水流得以调节,使通航成为可能。
在这里,记者登上沙颍河上唯一的海事巡逻艇。坐在艇上,快艇在宽阔的水面上疾驶,沙颍河像宽阔的丝带一样流向远方。郭磊说:“由于郑埠口水利枢纽的修建,沙颍河上边的水深目前可以达到8米左右,下游水深也可以达到6米左右,大型船只通行无阻。”
据介绍,目前郑埠口下游的部分河道的水面宽度有200多米,从郑埠口下游刘湾港口沿河而上的四五百吨的货船完全可以直接上到郑埠口。如果以后安徽太和水利枢纽完工,沙颍河将能实现全年不间断的通航,那时从周口港的船只将可以常年沿河而下,到达长江、东海等地。
三十年后再通航沙颍河两岸喜若狂
采访中,沙颍河两岸人对通航的欣喜与憧憬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去郑埠口水利枢纽的途中,记者看到许多村民推着三轮车、骑着自行车向郑埠口方向赶。人群中既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也有蹒跚学步的小孩。来到郑埠口,水利枢纽的两边护栏上趴满了好奇的村民,他们对水利枢纽和两旁的大型货船充满了兴趣。很多村民问:“听说船从这里就可以通到大海了,是真的吗?”
一位拄着拐杖一直望着水面发呆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人叫郑岁琴,今年78岁,是郑埠口村人,20多岁起就跟随同村的村民摆渡,随后搞航运。“那时乘木帆船通过沙颍河的水道我们可以到襄县、郏县去赶庙会,如果沿河而下就可以到安徽界首等地,最远处可到达南京、上海等地。那时沙颍河里帆船非常多,到处都是跑船的。”
老人回忆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利部门开始在河上修建了许多拦水坝。拦水坝未留船闸,货船无法通行,慢慢地河上就见不到货船运输的景象了。“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沙颍河上的货船已经绝迹了,留下的只是渡口摆渡的小型船只。”老人说,“沙颍河马上可以复航,我一定会随船再到外边看看。”
郑埠口附近黄桥村86岁的郑宋氏老人也赶来看热闹了。从前一直以摆渡为生的老人虽然有些耳背,但思维异常清晰。“以前这河上的船那叫火,多的时候都数不过来,后来却慢慢绝迹了。现在听说马上又有上海大轮船到这里了,说啥我也要到这里看看。”
周口市航务处处长罗春来向记者讲述了沙颍河复航的前前后后。他说,虽然解放后周口的航运事业迅速达到了鼎盛,1960年的运量更达到创纪录的213万吨。但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开了一个大玩笑,而且其后遗症也延至今日。在重灌溉、轻航运思想的影响下,几道未配建过船闸的拦河闸在沙颍河道陆续建成,致使河南境内的沙颍河全线断航。
断航给周口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数以万计的船民因此重新选择谋生之路:有的背井离乡,将船只开到外省航道上;有的靠摆烟摊、卖大碗茶维持生计;有的下船搞陆路搬运。
1977年10月,周口船民公社与搬运公司合作,至此,沙颍河航运完全由陆路运输所取代,辉煌只能封存在老船民的记忆中。企盼通江达海的殷殷梦想,成了他们后代人的心愿。
沙颍河复航使两岸引来“金凤凰”
随后,记者驱车百公里来到被誉为“百船村”的沈丘县周营乡刘集村进行采访。周口市海事局副局长郭磊告诉了记者“百船村”得名的来历。郭磊说,经过海事部门的统计,刘集村目前在长江等航道跑船搞货运的船只在去年已经达到百艘以上。正是由于该村村民拥有的船只非常多,所以“百船村”的名号就此慢慢传开了。
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夏松柱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村在河南以外航道跑航运的船只有100多艘,包括水泥船和轮机船,其中最大吨位的是4000吨的大型货船。目前,他们村从事航运的人员就有二三百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左右。现在由于沙颍河的复航,村里也引来“金凤凰”。由安徽省太和县中华造船厂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造船厂就选择了他们村。目前造船厂已经开工,预计不久就可以产生效益。将来由该船厂造的船最大吨位达到2500吨,最小的船型为500吨。到将来,安徽中华造船厂所属的28家造船厂将集体迁移到沈丘。
“在不久的将来,由我们沈丘生产的船将跑遍长江两岸。”夏松柱指着船厂示意图自豪地说。
家里拥有3条船的夏松亭老人非常自豪地向记者讲述了他们跑航运的情况:目前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长年在外跑航运。随着沙颍河复航,以后儿子和女婿就可以在春节开着船回家过年了,“到那个时候村外河边停的到处都是船,那会是一个多么阔(编者注:在此处是壮观之意)的场面啊!”老人说家里的大船前些年一般每年给家里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现在,虽然航运的效益比以前少了,但每年仍能给家里带来不菲的收入。夏松柱说,由于跑航运,村里每年每人能增收三四千元,比种庄稼划算很多。
周口市航务处处长罗春来说,沙颍河复航的意义重大,沙颍河复航后经济效益显著。水运的特点是运量大、运距长、能耗小、运输成本低、投资少、效益好、占地少。沙颍河周口至刘湾港90多公里航道,续建工程投资约1亿多元,只相当于3.5公里的高速公路投资,工期仅需大半年。复航后,上、下游可衔接贯通,形成周口经阜阳至淮河五级渠化航道,中原腹地大量煤炭、矿石及农副产品就可以通过沙颍河、茨淮新河、淮河、京杭大运河入长江,对缓解陆路煤炭运输紧张局面,减轻铁路和公路的压力,延长沙颍河沿线公路使用寿命,促进河南、安徽及华东地区经贸往来和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河报》曾用一位船老大的话形象地比较了水运与汽运的特点,“一车煤从平顶山用货车运到沈丘刘湾港,200公里的运费是80元/吨,装船后送到杭州电厂,1500公里的运费仅为60元/吨”。由此可见航运成本低廉。据推算,沙颍河复航后,在增加煤炭销售量250万吨至440万吨的情况下,煤炭部门可收入7亿~12亿元;水运企业的运量达到650万吨时,可收入4亿元,上交利税8000万元,加上其他相关社会收益可达数十亿元。沙颍河的复航,必将成为振兴河南航运事业、奋力实现周口崛起的新起点和重要里程碑。
周口市委书记董光峰说,沙颍河复航工程投资少,效益高,能耗低,通航之后,我省将有了一条通江达海的水上运输通道,我省通过周口这个“桥头堡”,直通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此融入华东经济圈。沙颍河复航对党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省实施“中原崛起”战略,意义深远。
“五三二一”计划助推河南航运
记者从与会的省海事局有关领导处获悉,我省继沙颍河首先复航后将继续推进和围绕“五三二一”计划推进我省的航运系统工程开展。所谓“五三二一”计划即为打通五条通江达海的通道,完善我省30座大中型水上旅游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长江、黄河两条大河上抓好河南籍船舶统一管理和完成黄河沿岸渡口改造工程两项重要工作,同时创建一支精良的海事队伍。
沙颍河周口至沈丘段复航,建立周口港,使河南的资源从周口港直接入船经安徽进淮河、入长江运往华东地区。沱浍河复航工程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将来有望实施复航。淮河淮滨以下至省界航运工程的改建……这些只是河南省交通厅“五三二一”计划的一部分。如今,淮河(淮滨以下)、沙颍河(漯河以下)已列入国家水运主通道,其他河流如涡河、沱河、浍河、唐河、白河都与下游省份相连,通过开发建设,与华东地区和襄樊、武汉地区水上联网大有希望。届时,河南通江达海已不再是梦想。
今天,在周口市的郑埠口水利枢纽工程处将举行沙颍河复航典礼,沙颍河将再现往日的繁华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