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将进行微循环改造
“十一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在这期间,长城划定保护区,文保单位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腾退,旧城中的居民疏散将一一进行,同时,涉及300多项目的文物修缮规划也将持续开展。就相关内容,本报记者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规划解读
皇城内将禁建超高建筑
【规划】重点保护皇城。
【解读】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对本市“十一五”规划中的文物保护部分进行了解读。
他说,我们将严格按照皇城保护规划进行保护,不能在里面修建超过高度的建筑。实现明清皇城的整体保护,就是不光要一家一户的保护,还要从整体的风貌上、环境整治上下工夫。
少年宫搬离景山寿皇殿
【规划】保护传统城市的中轴线。
【解读】“十五”期间,在中轴线的保护上,市文物局和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复建了永定门城楼,修了钟楼、鼓楼,周边道路进行了整治,现在8.3公里的中轴线是完整的。“十一五”期间,这些将进一步得到改造。例如现在景山的寿皇殿搬迁将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完成,少年宫搬离这里。鼓楼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将进一步加强。现在鼓楼的东西大街的整治工作已都做了,钟楼周围将进行微循环的改造。玉河地区历史风貌的恢复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前门大街的整治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
四合院保护分四个层次
【规划】重点保护四合院建筑。
【解读】四合院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一个象征,也是北京独特性的所在,元代以来就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四合院的保护分为几个层次,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和已经挂牌的四合院,都不能随便拆除和更改。历史文化街区内列为保留类项目的四合院是绝对不能拆的。第二类就是改善类的建筑,改善类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第三类就是确实属于危房的,需要拆除。另外,就是因一些大的市政建设需要不得不拆除的。
现在有的专家也提出,四合院的保护,应该主要保护其居住形态和文化特征,并不是老旧的房子不能动。这些都可以探讨,北京的四合院保护也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保护旧城必须疏散人口
【规划】在保护旧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旧城保护的市政设施建设模式。
【解读】现在文保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的标准,不一定都要大管道、大容量,而要根据文保区的建筑特色设定技术标准。
旧城保护的最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如果人口不疏散,保护的问题很难有突破。现在进行的微循环改造的前提,也是要把人迁出去。政府最终会加以确定。
不鼓励什刹海办酒吧街
【规划】逐步改造恢复什刹海、国子监地区的历史风貌与环境特色。
【解读】这两个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市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有很多动作。什刹海地区这几年一直是保护区,一直都在进行控制,这个地区很有希望搞成具有北京风貌的历史街区。目前什刹海地区的保护规划正在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部门将鼓励一些商业中介机构出面,迁出居民,对四合院进行维修。但像在什刹海办酒吧街这种模式,梅宁华表示反对,今后不会鼓励。
国子监地区历史风貌的改善下一步主要是对街面进行整治,相对比较容易,在“十一五”期间,应该能够完成。此外还将对孔庙和国子监进行大修,2007年前必须完成。
名人故居分类挂牌保护
【规划】名人故居保护。
【解读】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故居保护中的一个难题是到底什么样的建筑属于名人故居,这个名人如何来界定。这也是目前名人故居保护立法中的一个难点所在。根据目前的标准,名人故居要保护,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市文物局准备掀起一个名人故居保护的挂牌运动,在对名人故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进行挂牌保护,对一些未列入文保单位范围,而确实有保护价值的名人故居,也将挂牌保护。
将划定长城建设控制带
【规划】开展长城踏查工作。
【解读】市文物局将利用3到5年的时间对北京境内全线的长城进行踏查,了解其范围走向,在全国率先划定北京629公里延长线的长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目前这个基础性工作已经开始。
■个例采访
白塔寺腾退修缮重开放
白塔寺腾退修缮并重新开放,是“十五”期间本市文物占用腾退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白塔寺是中国现有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为了让元代佛塔从杂乱的民房和商铺包围中“突围”,市文物部门投入巨额资金。据了解,白塔寺东西两路的拆迁和修缮工程共耗资8500万元。
这个被称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工程,拆除了白塔寺前的食品商场,恢复了白塔寺山门、钟鼓楼景观。1998年白塔寺中路重新对社会开放。1999年至2000年对白塔寺及其附属建筑进行了修缮。此后,市文物局又投入2800万人民币,正式启动白塔寺西路文物拆迁腾退工程。工程涉及居民133户,单位两家,个体工商户4户,腾退面积达4000平方米。白塔寺修缮工程的竣工,取得了50年来白塔寺文物保护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回忆起白塔寺的修缮,总是充满了感情,“1997年的时候,我到白塔寺去考察,遇到了几个特意来白塔寺参观的外国朋友。当时白塔寺的门前有一个副食店,挡住了正门,外国朋友找了半天找不到门,这刺激了我,让我下定决心,白塔寺一定要腾退出来!”
在市文物局以及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级文保单位白塔寺恢复了历史容颜。
■对话·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
文物修缮规划要执行十余年
就市民关心的文物保护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
孔庙国子监将成亮点工程
记者:去年北京的文保事业取得的成就非常抢眼,您能不能讲几个得意之作?
梅宁华:去年我满意得不得了。首先是首博,这是我们的大作。此外,北京的世界遗产开始全面进行维修,故宫的百年大修,颐和园、北海也都开始修缮。去年我们还完成了孔庙、国子监的历史性腾退,今年我们将对其进行修缮,把它搞成一个亮点工程。去年我们还给16家文保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开启了文保事业依法行政的一个先河,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制定“十一五”规划历时两年
记者:“十一五”规划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梅宁华:我们在“十五”总结的基础上,先有一个初步的构思,各个业务处的处长包括各个局长,提出自己对“十一五”规划的设想。然后由我们的财金处负责整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初稿完成后,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各区县、文博系统、专家的意见。然后又几次讨论修改,整个规划的制定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十一五”思路是不铺摊子
记者:“十一五”规划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与“十五”时期有何不同?
梅宁华:“十五”计划制定时我也是局长,所有“十五”时期制定的目标,我们都完成了,没有一个是打空炮,这一点上我特别自豪。在“十五”的基础上,“十一五”我们主要的思路就是要走依法行政的路子,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不再铺摊子。在对濒危文物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要整合现有资源,狠抓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要把有限的财力、经费和技术力量,投入到急需修缮的文物保护中。我们重点要做的就是已经修好的文物怎么保护,已经建好的博物馆怎么使用。
文物修缮大概执行十余年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制定一个文物修缮的中长期规划吗?
梅宁华:对,这个我们正在做,目前所有市级以上还没有修缮的文物我们都将列入这个规划。规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大概执行10到15年,涉及到的修缮项目大概有300多项。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刘薇 摄影 本报记者 李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