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新形式 新指标 新话题--2006地方“两会”看点扫描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陈芳、季明 新年伊始,各地“两会”因其要为“十一五”勾画蓝图而格外热烈。 农民工旁听两会,人大代表公布博客,网上公布议案……代表委员与民众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更如一股清爽的务实亲民之风迎面拂来,成为各地“两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收益分享,透过各级地方政府绘就的5年发展“路线图”,人们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发展模式之变。
博客、“百姓议案”、两会短信……新形式互动听取百姓“原音”
重庆市刘放等3位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布了自己的博客。代表们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题如何破冰”等一系列问题的见解和建议,引来网民的热烈回应…… 今年不少地区的“两会”都采取了更直接、更贴近的方式与百姓交流,将百姓声音第一时间不打折扣地带到会议现场,构筑起新的民意通道。 北京、广西、河南等地分别开通“两会短信”平台,欢迎民众以短信方式反映意见和建议。部分政协委员走入网络直播室,通过现场问答实现与民众互动的“议政会”。 四川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提前“解密”,未及审议就将代表们提交的全部议案,一字不漏地公布在新闻网站上,让百姓第一时间判断,代表的履职情况如何,是否传达了民情民意。人大代表翟峰的一份题为关于制定《四川省公民生活基本保障条例》的议案,点击率达1500多次,受到网民与代表的极大关注。 在7天的会期里,数千名上海市民在“两会”网上所设的“百姓议案”专栏中留下2797条“议案”,议题大多集中在教育、医疗、交通、城市管理等热点民生问题。通过互联网提交“议案”,正在为上海市民提供参政议政的特殊“通道”。 “发生在地方‘两会’的这些新鲜事,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各地在人大制度建设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不仅仅加强和提高了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让普通民众拥有更多知情权,形成会内会外的有效沟通。”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卫民如是评价。
经济指标淡出,民生指标增多……指标增减折射发展模式之变
各地相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一些过去耳熟能详的经济增长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等“经典指标”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节能、科技、社会发展方面的新指标。 上海、江苏、浙江的“十一五”规划中不约而同地强调产业转型、让GDP“变轻变绿”的紧迫性。在这片“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被视为突破土地、资源、能源瓶颈的唯一出路。在经济逐渐步入快速增长期的西部省份,规划中也透露出不“唯项目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号。 在已通过的地方“十一五”规划中,“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成为“共同选项”。能源大省陕西,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节能降耗统计发布制度。而在北京、上海这样人口众多的特大型城市,除了节能指标外,还不约而同增加了“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的下降指标。 各地“十一五”规划中另一项共同指标是“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这与中央强调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脉相承。上海提出到2010年,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将有200件,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上海市科委负责人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进入集约型,贡献率越高则增长方式越具有可持续性。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经济硬指标的减少,反映了以GDP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不再是“十一五”期间的主流方式,“未来5年,各地将更加关注如何将经济增长的成果用之于民,更好地让百姓分享到GDP增长的好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承诺的今年十项政府项目中,从就业、社会保障到农村卫生医疗、乡村基础建设……件件与农民相关;河南承诺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江苏计划通过政府出资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 而在社会发展方面,城市的旧区改造和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各地“十一五”规划中有了具体指标,通过财政投入的重点倾斜来缩小城乡差距、给予更多农民工“市民待遇”是各地政府承诺努力的重点方向。
新旧热点交织不断 “叩响”和谐社会大门
在上海的“两会”上,严厉惩处短信诈骗成为20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反映的新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文荣曾向社会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00%的手机拥有者都曾收到欺诈短信。人大代表张磊在经过长期调查后,总结出短信诈骗的四种主要手法。他说:“每件关于短信诈骗的投诉标的往往只有几块钱,但是放到城市一天发送的短信量超过1亿条的大背景下,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及发言中,人们看到了他们对最新社会问题的关注,如能源价格上涨、“啃老族”群体扩大、农村“空巢”家庭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农村经纪人”管理无序等。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等“两会”热点焦点依然热门,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更多的是探索通过制度改进来解决问题。 虽然决策的是地方的国计民生,但“细节”问题同样广受关注。公交站点、公共厕所等社会公共设施的设置,为特困群众在公立医院设立廉价病房,城市交通几个“易堵点”的改造,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安全隐患……上海市人大代表徐增增说,现在开会时小组里来自政府部门的代表都会主动减少发言的时间,希望更多地听到来自基层代表的声音,她说:“无论事情大小,最让百姓牵肠挂肚的,最让他们烦心的,就是我们代表委员应当关注的。” 如今的地方“两会”,务实的气氛越来越浓。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参加人代会小组审议时听说,每天都有数万名外来农民工迎着冬雨在“火车票大卖场”外通宵排队等候,立即指示有关单位通宵开放体育馆让他们避寒,两小时后问题即告解决。北京市人代会在充分听取代表们的审议意见之后,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力争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0万”的表述删除。 徐汉祥和沈厚平,两名来自江苏农村的“打工者”,作为375万在沪外来务工人员的代表,列席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认真听完所有议程之后,在环卫局工作的沈厚平说:“过去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今天真真切切地有了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而北京、广西的“两会”,则邀请了驻华的外交官旁听,展示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诚意。 重庆、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人代会今年起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电子屏幕上关于“十一五”规划、人事任免决定的弃权和反对票数,充分显示了中国地方立法机关民主决策机制的进步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