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产能大幅扩张、新车加速上市等因素影响
今年车市难免再打价格战
深圳商报记者程连红刘双张兴衍
【本报讯】在经历了车价多次“跳水”之后,面对越来越多的新车推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走势再次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汽车专家认为,受产能扩张、新车日益增多等因素影响,今年的车市再次降价将难以避免。
“产能爆炸”将加剧车市竞争
2006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将是不折不扣的产能“爆炸年”。据了解,年产33万辆的一汽-大众轿车二厂等近两年投建的新工厂将逐步投产。届时,仅丰田、本田和日产日系三巨头在华年产量就将突破百万辆。今年国内汽车总产量将达63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增长可能达到25%,有可能突破320万辆。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并将直接导致国内车市竞争白热化。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认为,今年汽车产量的增长幅度将比去年有所加快,大约可增长12%左右。产能过剩、竞争加剧无疑将导致汽车企业利润继续减少,车价继续下滑仍是大势。尤其是中高级轿车市场,“价格水分”将进一步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出。面对这种局面,企业不能拿“价格见底说”当救命稻草“忽悠”消费者,加大国产化力度,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才是正道。
新车上市加速打破价格均衡
新车型加速上市,是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又一大特点。据了解,仅是今年一季度,就有超过十款新车上市。“丰田锐志一上市,其性价比就让竞争对手大感意外”,一位深圳汽车商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了解,今年以来,各跨国公司的动作更为直接和明显,除扩大产能外,纷纷将其重量级产品带到中国市场。
部分新车型今年面世时,厂家宣布价格与市场“接轨”。而从今年即将推出的部分新车型看,其定价原则仍坚持“一步到位”的策略,价格体系平衡被打破。这缘于一些车型直接宣布降价后,取得了良好市场预期。如去年3月凯越宣布最高降价2.3万元后,销售一直维持在相对高点;而继2004年底最高降价达3.4万元后,风云、旗云等在去年5月再次降价,两者的市场份额相对于降价前都有所提升。进入2006年后,以长安铃木、陆风、上海通用领衔的第一轮降价在新年伊始到来,可以预见,2006年的车价注定不会平静。
车商竞争挑动“车价神经”
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力不断增强,合资外方为加强竞争力而降低零部件价格和技术转让费等,都可能为今年车市制造更多的降价空间。在北美陷入困境的通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却顺利地获得了销售冠军位置,日系车商的后来居上已经让所有的同行绷紧了神经,大众重组了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全力谋求止跌回升,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将使2006年的车市价格面临直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