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奖评新闻
田炳信
帽峰山是广州的一座山,面积大过白云山,名气小过白云山。丙戌年正月初二,我再次上了帽峰山,汽车沿着山路盘旋。
许是过年的缘故,寂静、清冷的山神庙虽破败,但人气鼎沸,车水马龙,山神庙被浓浓的香火笼罩,像时光倒流了500年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若隐若现的梦。
山神庙的墙是一堵历史的墙,斑驳,灰白,沉重。墙上依稀可看到毛主席的语录,计划生育的法规,字压字,迹连迹。你站久了,似乎还能听到绿军装、红袖章的年轻红卫兵翻山越岭“破四旧,立四新”的喘息声和砸烂旧世界的棍棒声。自然,再静一静,也能听到一些衣服阵旧的香客和朴实无华的老农民的喃喃呻吟,和山风轻微的抖颤声。塔香好像许多庙里都有,不过由于山神庙的简陋,挂在屋顶的塔香成了特别突出的饰物,一圈一圈地冒出袅袅的青烟,沉重的物质世界立马有了轻灵和梦幻的意境。
帽峰古庙最清晰的有三片字,认字的人都能看懂,一片在庙门两侧石柱上雕刻的两行穿越时空的诗句: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见今时月。那也只有曾经存在过的高人、慧人、真人才能留下这点点文津。
还有一片应是山神庙附近的秀才所写的求助信,那是用白灰写在横梁上的,一目了然:今由四方君子人民往来观之,现矣栋朽垣颓瓦破材残木废,屋里崩烂草木蓬生,闻者伤心,观者悲哀。一名词一动词,连成一排,那是一首哀乐的旋律。
再一片,像是抽象派大师的杰作,那是村民捐款修缮古庙的银子,你会看到那不是墙,那是一片人性澄亮、澄清,瓦蓝、碧绿相映成辉的心湖,涓涓细流在这里唱出的是一首断断续续的古老童谣。
小庙是小神的居所,大庙是大神的宅院,帽峰山的小庙与中国其它的庙不同的是,这里最高的神是山神,如果仅此一尊,也算是莽莽群山唯我独尊。其实不然,这里的神之多,恐怕是其它大庙、小庙都没法比的,在烟熏火燎中,你可以看到诸多的神,屈尊在这里下榻。帽峰山神一点不客气,居中俯瞰众神,一脸严肃,一脸正气。只不过脸稍稍黑了一些,那是潮湿的气候和渐渐旺起来的香火熏出来的。左右各有一个山婆。大的叫夫人,二的叫二奶,不知这样叫算不算一种亵渎。
关公在这里有近百个,护庙人按个头高低把关帝排成了一列。其次有肉头高脑门的寿星,慈眉善目的土地神,黑面长须的灶神,黑脸浓须、持鞭骑虎的财神,金黄赤长的龙神等。佛、儒、道三教的神在这里相聚像是在召开一次联合国的会议,一次深山老林的高层首脑峰会。粗看一眼,中间、左边和右边的供桌上起码有一千多尊,问护庙人,他说,人有人的去处,神有神的场所,在广东的民间,许多人家因信仰、宗教和其它的原因,总是会供奉一些神灵,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旧家私和杂物可以丢掉,神不能丢掉,又想摆一些新的神,没办法,这些曾被尊重了许久的神,就被人送到这里“寄养”。
这些被一些家庭抛弃的神就沿着山路,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这里歇息。严格地说,这座山神庙成了岭南民间最包容、最宽容的一座神的福利院和敬老院。从抽象的角度看,一座小小的山神庙,无疑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经典缩影。图:帽峰山上的财神赵公明。
图:帽峰山上的众神。(晓航/编制)
| |
|



|
|
|
|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
 |
|
|
|


|
|
 |
 |
月亮之上 |
 |
 |
 |
|
 |
秋天不回来 |
 |
 |
 |
|
 |
求佛 |
 |
 |
 |
|
 |
千里之外 |
 |
 |
 |
|
 |
香水有毒 |
 |
 |
 |
|
 |
吉祥三宝 |
 |
 |
 |
|
 |
天竺少女 |
 |
 |
 |
|
 |
|

|
|
|



 |
|
 |
 |
一个人哭 |
 |
|
 |
退后 |
 |
|
 |
断了的弦 |
 |
|
 |
还是朋友 |
 |
|
 |
水晶蜻蜓 |
 |
|
 |
唱给你的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