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班图尔(印尼)6月13日电 通讯:中国国际救援队里的“编外队员”
新华社记者邱红杰 吕传忠
手术室里有了空调、候诊区里装上了电扇、医生和病人之间有了沟通的翻译……在当地华侨华人的帮助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得以高效展开。
自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地震灾区建起营地和流动医院以来,每天都有10多位华侨华人的身影活跃在营地和医院内。他们从印尼各地赶来,给救援队医护人员当翻译,帮助登记和维持秩序,有人还带来了药品、医疗器械和日常生活用品。
雅加达一家医院院长李本华得知救援队医院石膏绷带及固定钢板消耗较快,立即与一些华人团体联系,连夜将总价值约5万元人民币(8元人民币约合1美元)的医疗物资送到救援队。印尼国际日报社社长李振亮为改善病人候诊及诊疗条件,捐赠并搭起了总面积100多平方米的3顶遮阳篷。印尼日惹华人教育协调机构的林宝泉给救援队送来电视机,接上了卫星信号。
当地华人青年萧淑贞等一批志愿者,每天往返几十公里,到中国国际救援队驻地和医院帮助解决救援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少华侨华人和团体给救援队送来端午节的粽子、自己做的米线、包子,还帮助救援队买菜,让队员们感到“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像有家一样。”
粗略统计,至今已有500多人次的华侨华人为中国国际救援队提供过帮助。救援队流动医院已治疗了近2700名病人,为近300位病人成功实施了各类手术。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领队黄建发说,救援队在到达印尼之前,对气候炎热等一些困难估计不足,如果没有华侨华人提供大量无私的帮助,如此顺利开展工作是难以想像的。华侨华人志愿者已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