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嶂,这名字会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那里该是荷池飘香、仙桃累累、神仙聚会的地方吧?
非也!那可是个茅草没人、荆棘藏兽的荒山野岭!1947年,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粤桂边司令员吴有恒的司令部就设在这粤西与广西接壤的天堂嶂的石屋里。 吴有恒,是“孔子挂腰刀”,文武双全。他望着这莽莽苍苍、连接两广、群峰似浪、拍向天边的天堂嶂,写下豪迈的《西江月·军次天堂嶂》;他的很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山乡风云》,许多素材、景色就取于天堂嶂。山上还有七烈岩,那是7名解放军战士血染天堂嶂的见证!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杜鹃花,落了又开,开了又落,而山脚下的村庄,依然贫困。荒山依然是荆棘丛生,野兽出没。
6年前,忽然有一天,几个人戴着草帽,挥棍棒,持砍刀,带地图,在这方圆百里大山里转悠,指指点点;不久,汽车轰鸣着,推土机来了,拖拉机来了,村民们围着看热闹。推土机在茅草荆棘中开出一条路来,九曲十八弯,像长龙在山间蜿蜒伸展;跟着,二三百人的队伍来了,漫山遍野挖坑栽树……
这领头的叫李向明。他是本地人,戴红领巾时跟老师来这里扫烈士墓,他一直记着老师说烈士们为了这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与敌人战斗而牺牲的故事。后来,他到外边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回到天堂嶂一看,见这里的乡亲还没脱贫。他还发现这里的茅草有二三米高,说明土质肥沃且深厚,但却树木稀少。
“种树!”李向明脑子里闪出这个念头的同时又想到种什么树。他记得自己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问过父亲:“我们化州有什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父亲抚着他的头说:“孩子,是化橘红。它只有在我们化州的地界上才能生长。即使是化州,也只有一两个镇才长得好。别的药都不能治疗的咳嗽,它能治好。还能治胃病、支气管炎。”化橘红是常用镇咳祛痰中药,其原植物为化州柚,是化州市特有的栽培树种,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化州柚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即作为化橘红入药,因果皮密被绒毛,且在化州产的毛橘红品质最优,故称为毛化橘红,习称毛橘红。曾列为清朝皇室专用祛痰药。
李向明和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涂遥生教授等几位专家在化州境内实地考察,发现化州全市境现存化橘红树不足千株,陷于濒危绝境!他们跑遍了化州的山山水水。水样、土样、温度、湿度、环境……进行反复分析、研究、对比、确认,最后,选定租赁化州市的平定镇天堂嶂的3万亩荒山种植化橘红。他们设想,经过10年的建设可种植化橘红70万株,彻底改变、完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并挽救濒临灭绝的名贵中药材化橘红。此项目很快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列入了国家中药现代专项,给予支持。
当我站在天堂嶂放眼望去,但见漫山遍野的小橘树,一层青绿,一层碧绿,一层墨绿……山坳里,一座一座新修筑的水库像明珠嵌在绿丛中。我在山上还见到了李向明中学的老师,老教师早已退休,听到学生的壮举后自愿加入进山的队伍,风里来雨里去。我还见到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是慕名从全国各地应聘来的20多名大学生。面对帅哥张国斌,我说:“这么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你怎么能呆得下去呀?”他笑呵呵地回答:“没那么严重呀!原来是穷山恶水,但在李总的带领下,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已经初步把它变成青山绿水了!我是学农的,在大城市无法体现我的人生价值。我们用高价值的树种,去改造原始不产生任何效益的茅草山。造林不光好看,还要环保,还要变为金山银山才有意义。我在这里有用武之地,像化橘红一样,这里适合我们成长。”
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精明的李向明,放着富裕的城市生活不过,把自己半生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和一生心血全部投进这大山,还背一身借贷,图什么呀?值得吗?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一点。眼前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不是响应号召来搞绿化的,他们是非常理性选择就业而来大山的,他们选定跟随李向明必有道理。经过6年的苦心经营,1.3万亩化橘红已长势良好,部分树已挂果,并且经由专家组、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教授丘金裕建议,在化橘红林带里相应套种名贵药材沉香51万株、檀香50万株,形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化橘红、沉香、檀香的生产基地。
快下山了,红日西沉,我忽见对面山上一大片被火烧的树林。陪同的老李告诉说,那是前些日子被人放火烧的。拔苗、烧山毁林的事多次发生,造成不小的损失。这已经引起广东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听了心情不免沉重起来。家境贫寒,高中也没有读完的李向明,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这天堂嶂山,并以其精神、人格魅力,凝聚了一流的专家、大学生和从农民变成的产业技术工人和他一起奋斗。他说:“化州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深深地爱着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我要把荒山装点成诗一样的花园,让天堂嶂真正变成人间天堂!”可惜,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
天堂嶂绿了,天堂嶂的人却瘦了,黑了。见到李向明,这位广东化州绿色生命有限公司的领头人,刚刚四十出头的汉子,已经头发花白。我没有开口,眼睛先禁不住潮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