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的“瘦肉精”
【正文】
这次引发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的猪肉正是来自于这家牲畜屠宰加工厂,而猪肉批发户李春林就是这家企业的承包人。
【同期】浙江海盐县牲畜屠宰加工厂厂长 陈玉
【正文】
事件发生后,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仓库被当地的生猪屠宰主管部门查封。 在厂里,记者看到一个挂着"检疫检验室"牌子的办公室。那么这个办公室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这里又检疫检验了些什么呢?
【同期】 浙江海盐县西塘桥镇兽医站检疫员 王海华:
检查中不包括瘦肉精。
【正文】
看来这些兽医站的检疫人员并不负责生猪宰前的瘦肉精检测,那么屠宰厂是否会自己配备检验人员对瘦肉精进行宰前检测呢?
【同期】 浙江海盐县牲畜屠宰加工厂厂长陈玉:厂里没有。
【正文】
按照浙江省当地的食用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定点屠宰的牲畜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检测。显然,海盐县牲畜屠宰加工厂并没有做到。一个本应把守的关口没有把住,为瘦肉精的蔓延敞开了大门。据警方调查,这次由海盐县牲畜屠宰加工厂屠宰销售的这批含有瘦肉精的生猪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收购来的。一个来自浙江嘉善,另一个来自浙江嘉兴的南湖区。
【同期】 记者串场:问题猪肉发源地之一。
【正文】
走进猪舍,只见里面养着一百多头小猪,早前那批销往上海的生猪已经全部卖完了。
【同期】 问题猪肉养殖户朱某妻子 顾艳玲:
喂的饲料中不含有瘦肉精。
【正文】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朱某妻子拿出一张9月12日售猪当天的检验收据。
【同期】 问题猪肉养殖户朱某妻子 顾艳玲:收据内容
记者提问:抽检结果。
【同期】 浙江嘉兴南湖区新丰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张国华: 当时呈阴性。
【正文】
既然检测结果是阴性,就说明猪肉中不含有瘦肉精,那么为什么屠宰加工后却含有瘦肉精了呢?究竟是检测结果出了问题?还是检测操作本身就存在问题呢?
【同期】 浙江嘉兴南湖区新丰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张国华
【正文】
离开南湖区,记者又来到引发这次事件的另一个生猪收购点浙江嘉善。据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介绍,当地对养猪户的瘦肉精检测并不安排在生猪出栏前,而是实行不定期的抽检。
【同期】浙江嘉善县农业经济局局长 殳世平:
日常随机抽检没有比例
【正文】
在检查记录中,记者也看到了这次给海盐李春林提供生猪的养猪户徐某的记录。
【同期】 浙江嘉善县姚庄镇兽医站站长 姜利平:
今年只检过一次,7月份后没有再检过。
【正文】
按照一般养猪的经验,瘦肉精的喂养时间通常在生猪出栏前的一两个月,从检验记录上看,徐某销售给海盐牲畜屠宰加工厂的这批生猪,自7月份接受了一次瘦肉精抽检之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再接受过检验,直到生猪出栏前。如果在这段时间添加瘦肉精,则完全可以逃避检验而流入市场。监管的漏洞再一次为问题猪肉流向市场提供了可能。在采访中,也有一些村民向记者反映,实际上在当地,养猪户使用瘦肉精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同期】村民甲:有这样做的。
村民乙:我们知道。
【正文】
为了逃避检验,养猪户也有自己的窍门。
【同期】 村民丙:有瘦肉精的猪放半个月到20天再卖就看不出来了。
【正文】
看来村民对瘦肉精并不陌生,在饲养过程中添加瘦肉精实际上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而当地添加瘦肉精和不添加瘦肉精的生猪销售价格相差悬殊,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帐。
【同期】 村民丁:一头加了瘦肉精的猪多卖100多元。
【正文】
按此推算,如果一次卖100多头猪,养猪户就能一次性多赚上万元钱。如此丰厚的利润差正是瘦肉精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