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览内容
(一)展览主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四个一”理念
“三峡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国摄影作品展览
(二)展览前言
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举办、以“三峡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全国摄影展 ,旨在反映三峡工程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四个一”理念所取得的成果,展现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和谐共处境界。
该项活动从2005年12月启动,历时八个月,共征集作品500余幅(组),其中,15幅(组)作品分获金银铜奖,200余幅(组)作品获得优秀奖。来自湖北、重庆、河南、浙江、广东、山东、贵州、陕西等全国10个省市及武警部队的近百名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征稿活动。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诠释了“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在投稿的作者中,有的是三峡建设者和移民工作者,他们以亲身的感受,运用镜头语言反映工程建设的宏大气势和建设者“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时代精神,反映移民的情感世界和别离故土的奉献精神。有的作者长期生活在三峡库区,他们用独特的感觉记录新旧三峡的变化,记录保护生态环境与文物古迹的“世纪行动”。
在本次“大展”活动中,作者和评委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视觉“大餐”。组委会再次致以衷心的敬意和谢意!
展出的作品中,未参评作品由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提供。
“三峡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摄影展组委会
主办单位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 深圳市云龙大益广告有限公司 广发银行
(三)展览图片
第一部分:获奖作品展区(金、银、铜奖共13幅组作品)
1、金奖:
《春夏秋冬新三峡》(组照)魏启扬(湖北)
王绪波(湖北) 《工地乐章》(组照)
《深情回眸》陆 纲(重庆)
2、银奖
《导流明渠截流》(组照)杨 平(湖北)
《三峡大清库》(组照)李 风(湖北)
《为长江“清漂”》(组照)俞 平(湖北)
《保护涪陵白鹤梁》(组照)萧亮忠(广东)
3、铜奖
《峡江深处美如画》吴礼冠(广东)
《永远的云阳龙脊石字碑》(组照)甘焯威(广东)
黎 明(湖北) 《淹没线下的生活》(组照)
《三峡移民档案》(组照)肖萱安(湖北)
《三峡工程韵律》(组照)胡汴城(湖北)
“三峡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国摄影展获奖作品及评委名录
金 奖 (3幅组)
魏启扬(湖北) 《春夏秋冬新三峡》(组照)
王绪波(湖北) 《工地乐章》(组照)
陆 纲(重庆) 《深情回眸》
银 奖 (4幅组)
萧亮忠(广东) 《保护涪陵白鹤梁》(组照)
俞 平(湖北) 《为长江“清漂”》(组照)
李 风(湖北) 《三峡大清库》(组照)
杨 平(湖北) 《导流明渠截流》(组照)
铜 奖 (6幅组)
吴礼冠(广东) 《峡江深处美如画》
甘焯威(广东) 《永远的云阳龙脊石字碑》(组照)
黎 明(湖北) 《淹没线下的生活》(组照)
肖萱安(湖北) 《三峡移民档案》(组照)
许瑞生(广东) 《鲜红的门机》
胡汴城(湖北) 《三峡工程韵律》(组照)
优秀奖获奖者名单(50幅组)
何怀强(湖北) 丁川华(湖北) 胡汴城(湖北)
魏启扬(湖北) 王绪波(湖北) 张寿鹤(山东)
郑树德(广东) 甘焯威(广东) 邓立忠(湖北)
宋华久(湖北) 李 风(湖北) 徐光宣(湖北)
王 敏(湖北) 李 涛(重庆) 吴礼冠(广东)
陈 文(湖北) 乔德炳(重庆) 胡传林(湖北)
胡向东(湖北) 陈 鉴(湖北) 周国强(湖北)
罗义明(湖北) 冯 可(湖北) 陆 纲(重庆)
宋开平(重庆) 王连生(湖北) 刘大奎(湖北)
鲁良朝(重庆) 邓履平(重庆) 郑 坤(湖北)
谭龙平(重庆) 张益民(河南) 欧阳卫红(湖北)
魏传明(浙江) 陈 文(湖北) 周江平(湖北)
王小强(湖北) 廖博修(重庆) 何良树(重庆)
徐 建(浙江) 邓 胜(湖北) 郑瑞舜(重庆)
萧亮忠(广东) 张小刚(湖北云南) 张 波(湖北)
朱 鸿 (湖北) 李 明(湖北) 庞洁(改为:浩)(湖北)
廖厚坤(湖北) 何 辉(湖北)
大赛评委
于 宁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胡 颖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华社研究员
王忠家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王 瑶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
于文国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
霍 玮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
周凤桥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华社高级编辑
彭雄才 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
孙荣刚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三峡工程报社主任摄影师、高级记者
黄正平 国家二级电影摄影师
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影视工作部主任摄影师
第二部分:一流工程(共20幅照片)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广大建设者始终坚持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明确提出“双零”管理目标。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奇迹,顺利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大坝到顶等阶段性目标,“高峡出平湖” 的伟大梦想成为现实。
1、历史瞬间
2、精细化施工
建设中的三峡工程,推行精细化管理。中国三峡总公司在大型工程建设中首次提出 “零质量缺陷”和“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在三期工程建设中,又进一步提出了“质量零缺陷” 和“安全零违章”的更高目标。
3、自主创新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的难度为世界罕见。大江截流最大水深达60米。建设者们创造性地采取了深水平抛垫底方案,有效地防止了堤头坍塌事故的发生。导流明渠截流在截流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信息跟踪及动态决策报站系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我国和导截流技术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第三部分:带动地方经济(共19幅照片)
从2003年三峡工程左岸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以来,截至2006年8月30日,三峡电厂发电量超过1200亿kwh,有效地缓解了华中、华东、广东等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并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南北电力互供。
2003年水库蓄水后,库区航运条件大大改善,促进了川江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在对口支援等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加上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高新技术等措施,三峡工程促进了库区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建设,还促进了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发展。
1、发电效益(5幅)
三峡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k。其中,左岸电站14台机组装机980万kw,右岸电站12台机组装机840万kwh,地下电站6台机组装机420万kw。电源电站10万kw。年均发电量1000亿kwh。2003年7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05年9月,左岸电站14台机组提前一年全部投产发电,有效缓解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用电紧张局面。
2、航运效益(4幅)
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长江可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双线五级船闸自2003年6月16日建成通航以来,不断优化调度、挖掘潜力,通航能力逐步提高。其货运量比三峡船闸建成前提高了三倍,促进了沿江经济带发展。
3、库区经济发展
三峡库区通过开展对口支援,以合作、合资、兼并、技术改造等方式合理开发库区资源,培育和发展了库区经济支柱。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进展,以三峡大坝为核心品牌的新的旅游集群正在形成。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工业旅游景区的三峡工程旅游人数,2006年9月23日,当年三峡工程旅游人数突破了一百万人次。
4机电制造(2幅)
通过“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我国机电制造企业的水电重大装备用了7年时间实现了30年的跨越。哈电和东电依托三峡工程,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
第四部分:改善区域环境
三峡工程是具有巨大生态环境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洪水,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良田免受水患威胁,并有效避免洪灾造成的一些环境卫生问题。
三峡工程在建设中加大库区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及治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排沙、防淤工程措施,保障水库长期有效运行。目前,长江干流水质无明显变化,泥沙淤积情况好于预期。
1、防洪是最大的生态效益(3幅)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的大洪水。从而,避免了长江中下游因洪灾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
2、文物古迹保护
“三峡文物保护”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经全国知名文物专家的共同努力并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规划,制定了三峡工程淹没区和迁建区的文物保护项目计1087处。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的原则,针对三峡库区文物的保存形势和状态特点,“规划”对每一处文物都明确了保护方案。至2006年底,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保护工作进展顺利。三峡地区已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多件,其中珍贵文物6000多件。
3、库岸治理及库底清理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开展泥沙研究、水质监测、地震监测和库岸治理、库区清漂、水污染防治等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156米库底清理已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4、陆生及水生生物保护
三峡工程影响区内的国家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及陆生植物物种,已被采取妥当措施保护。已安排的相关监测和研究项目,正按计划开展。
5、新三峡、新景观
三峡工程于2003年蓄水后,三峡风光雄、奇、险、幽的整体特色没有改变,“高峡平湖”的新美感及支流新景点已呈现给世人。
第五部分:造福一批移民(16幅照片)
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从1985年开始,经过8年试点,1993年随着枢纽工程开工而全面展开。截至2006年8月,三峡工程库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6万人。开发性移民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基本实现了使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生活有保障,经济有发展”的工作目标。
2、移民生产、生活
开展仪式
时间:10月28日9:30时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楼
主持人:曹广晶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
来源: 三峡总公司新闻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塔立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