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评论专区 > 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温铁军 新乡村实验


央视《面对面》:温铁军 新乡村实验

央视《面对面》:温铁军

央视《面对面》:温铁军 新乡村实验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

  温铁军:新乡村实验

  他是研究三农问题的知名学者

  他在田间地头做着乡村变革的试验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个样板,中国生态建筑第一个样板。

  他创办了专门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建设学院

  学院的教学方式和科目引发非议

  温铁军:说这地方弄不好是邪教吧

  他在乡村进行有机农业 生态建筑实验

  是一厢情愿的偏执理想还是有推广意义的科学的实践

  温铁军:我只希望在现行体制下多做一点改良的事情

  面对面,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人物介绍:

  温铁军:1951年生。

经济管理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为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2003年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进行乡村建设试验。

  (一组镜头:教室里,志愿者在教农民们唱歌,现场气氛热烈。)

  解说:这里是河北省定州市的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一个教室,这些唱歌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他们费尽周折并且自己花钱来到这里学习,我们摄制组刚到乡村建设学院拍摄时并没有出现期望中可以看到的培训农业科技知识的场面,教室里充满了歌声,唱歌是他们每天都必须经历的生活内容,唱歌和乡村建设有什么联系?它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和意义?

  农民:这个歌一唱我好像就跟飞起来了一样,这个精神提的好,所以这个人需要精神上的武装。

  农民(老大娘)(六):喜欢就是福,高兴就是福,组织起来有力量,大家起码唱个歌,一起搞,还是合作起来有好处

  温铁军:老百姓喜闻乐见,他能凝聚人气儿,凝聚人心,你要宣传新农村建设,你光说大喇叭喊,我宣传新农村建设,没人来。一定是先有一个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文化活动,所以我们说文化建设,投入最小,收效最高。我们开始搞这个东西,也是慢慢从实践中来的。后来发现什么东西有效呢?组织一个文艺队,弄点青年志愿者学生,到村里边去喇叭一喊,说洋学生下乡给老百姓演节目来了,好,呼啦呼啦人都,呜泱呜泱就来了。

  解说:温铁军就是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院长,很多人就是冲着他的名气来这里求学,这里的吃住条件并不好.摄制组来到翟城村时,学院的招待所里洗澡水不能正常供应,主持人在采访前准备梳洗一下都是件困难的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是什么吸引学员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这里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收获?

  男:学院很好。

  男:它带来好多知识,增加人们的一些知识吧。

  女:娱乐了生活,但是他也是变法让大家富起来。

  (字幕: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牧民)

  男:这两天讲的农村合作组织七大原则这个都是任何地区基本上都能用的。

  解说:乡村建设学院不仅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农民,还吸引了在国外上学的留学生,有的从香港辞去工作来到这里为学校担任培训的老师,有的志愿者甚至放弃了在城市里已经拥有的高收入来到这里工作,一个建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村的简陋学院有什么魅力让他们如此着迷?

  王志: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温铁军:你们再看看原来来过的这些老志愿者,退了休的老人,那个协和医院83岁的老大夫,在这辛辛苦苦推广农村中最简便健身方法,叫312颈椎疗法,也是跟大家一样吃大锅饭,睡上下铺。83岁的协和医院老大夫,他要在北京挣点钱不容易吗?还有很多志愿者到这来,就义务的教,搞文化活动,甚至是有拉丁美洲的舞蹈家跑到这来教拉丁舞,你都想象不到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来,都是什么态度。有些咱们美籍华人在美国现在已经相当有地位的这些人,到这来以后感动的落泪。

  解说:这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院?从2003年诞生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作为乡村建设学院院长的温铁军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认同他为农民创办学院带来新观念的同时,也为他进行的一系列乡村试验感到不理解,他甚至还遭到当地农民的批评。

  温铁军:第一次来培训的60多个农民,我觉得他们有很多其实觉得好怪怪的。有一个山东的农民说了句话,当时让我吃一惊。他说,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我到了这个地方,我一看这个地方不对劲儿,怎么教授知识分子都跟我们农民排队在一块唱歌,一个桌上吃饭,然后大宿舍睡觉,然后什么都是打成一片。说这地方弄不好是邪教吧,说我别这么大岁数入了邪教。

  解说:让人怀疑和好奇的事还有很多,学员们在校学习期间吃饭住宿都不用花钱,但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必须进行一个特殊的仪式。男女老少要一起唱完这首歌才能开始吃饭。

  (中午吃饭,农民唱团结就是力量后进食堂)

  解说:学院规定,学员们实行分餐制,每顿饭都以素菜为主,吃的菜都是由学员们自己栽种出的不含农药化肥的有机蔬菜。每位学员都有固定的碗筷,吃过之后,自己把碗筷刷洗之后再整齐的摆放在食堂的碗架里。这个普通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形式主义。

  王志:来培训为什么要搞这样的形式呢?

  调我们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小事入手,比如说早晨起来,必须打扫卫生,吃饭的时候卫生组去检查,检查完了以后哪个宿舍不合格,你回去重新收拾,点评各,谁上厕所你少往前站一步,你尿到外边,全体给我列队点评,到中午我再看还有人尿到外边,还给我站队,大太阳底下站着。

  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入手,我们唱歌唱的是团结就是力量,当他意识到当成为一个一个小小的培训小组的一员的时候,他的力量,他的尊严,他所得到的感觉是什么?

  解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温铁军往返于学院和北京之间,在这里他不仅要给农民们进行培训,还要和农民们一起劳作。他要求学院里的男女老少每天早上6点多钟都要起来做早操。这在普通高校看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而发生在一所主要由农民组成的乡村学校却让很多人觉得好奇。

  温铁军:我说,我们现在呢从恢复大包干以后,分户经营是有效率的,但是村东头的不认识村西头的,继续是一盘散沙。当你要让他们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化组织程度,发展农民合作下乡组织建设等等,中央文件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怎么办?这来做这些事。那我们说呢,来培训的农民大家一块出操,一块锻炼,一块唱歌,喊口号,吃早饭,吃中饭吃晚饭,都排队,尽可能的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他是生活在这个一个团体,一个小的组,他应该是一员,他也有这种意识。关注别人,互相有互动的感觉。这在短短的培训期间,至少要有点这方面的感觉。到最后后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的时候,抱头痛哭。农民说我在,活了这么多年,在这的十几天,我活的最像人。你感动不感动。

  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叫做“劳动者免费就学”,指的就是你一定是劳动者,农村中的劳动者,普通农民,但是我们有意识是希望农村中有点本事,有点动员能力,有点想法想干点事的,这些农村中的骨干,希望他们来。

  王志:它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运作呢?

  温铁军: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啊,我们正在摸啊。

  解说:按照温铁军的计划,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农民如何组织起来,回乡后成立合作社,共同发展生产,另一部分是教农民实用的生产技术。

  志愿者潘家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农民身上所蕴含的力量,我们在这边办了电脑培训班,在办电脑培训班的时候,一般来讲农民没有电脑,所以说他怎么学,这个(翟城村)的农民,他冬天要栽辣椒,所以说他就把这个,就比如这个手指头应该管ADF这几个键写在手指上,一边栽辣椒一边看,这样子就能够掌握电脑技术,

  王志:但我看到你们课程的安排,绝大部分跟生产没有什么太多关系。

  温铁军:小农高度分散的条件下,根本无力抗衡市场竞争的,用你跟他讲生产,用你跟他讲技术,不对。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农民真正形成有市场谈判地位的组织。我做了20多年的农村研究,我深信,中央在2003年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时候,提出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个文件中的这个提法是非常实事求是的,符合现实的。今天所做的这些培训内容的安排,我觉得你问问农民需要不需要?需要。当然你问问他,他最需要什么?给现钱最需要,我给不了,我没现钱。帮人要帮志,扶贫要扶新。

  他是三农问题的顶级专家

  他抛弃书斋理论 走到田间地头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个样板,中国生态建筑第一个样板。

  他创办了专门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建设学院

  学院的教学方式和科目引发非议

  温铁军:说温老师我给你提意见,你太不像话了。

  面对面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正在播出

  解说:现任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的温铁军1968年到山西插队,有过11年基层工农兵的农村生活经历。1987年以后,又从事了11年农村基层的试验区工作。22年的农村工作经验让他对中国的农村,农业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多年的专职研究使他逐渐成为我国三农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因此有人称他为“温三农”.

  王志:我不知道这个绰号您自己怎么看

  温铁军:怎么叫我不管,但我认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贯彻中央政策。中央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不是我强调的。

  那知识分子长期的这种老的习惯就是说而不做嘛,总得有人又说又做吧,我尝试做了一点。

  王志:对你多重要呢?

  温铁军:对我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我如果做一个学者,我不做什么的话,一点不影响,现行体制会给我喂得饱饱的,现在的教育体制是看你在海外、美国刊物发表多少文章啊?你才是知名专家,你才是学术带头人,什么这个激励,那个重点才给你。有听说过你给农民做了什么?就给你什么学术带头人吗?王志:但是您做了?为什么呢?

  温铁军:是因为我比较认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过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对的,指出全面小康这是中国人的目标,应该是这样的,小平同志也明确强调过,我们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我们的目的是先富带后富是共同富。我们不能只记得前半句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记得后半句话,是不是?我只希望在现行体制下多做一点改良的事情。我就认为我尽了责了,我就可以安心的闭眼了。

  解说:2003年7月19日,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的翟城村以及多个民间组织联合成立了现在的乡村建设学院。一直关注农村改革和试验的温铁军被推举为学院的第一任理事长和院长。从此温铁军就以这个学院作为基地开始全面推进他理想中的乡村建设试验。

  王志:你为什么要这样一种方式,来办学?

  温铁军:我80年代被国家送出去学方法,回来以后就是跟有关国际组织结合在中国做农村政策试验,一做就做了十几年。我觉得做试验是我,等于一种习惯了吧。2001年、2002年前后,正好我当时正好主持一个单位的工作,是一个媒体,那就想搞了个农村版,然后就来了一批有志于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青年知识分子、志愿者,

  我们有两个编辑带着支农的学生到了这个村, 春节在跟老百姓一块包饺子,一块联欢,然后就贴对联,贴对联就是乡村建设如何如何等等等等。村里的干部就找,说你们怎么对这事有兴趣,然后咱们联手一块干。就么着,他们就谈起来说要搞一个乡村建设的这么一个机构,继承上一代知识分子那些经验。

  解说:温铁军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是20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晏阳初根据当时中国农民“愚昧、贫穷、体弱、自私”四个特点,对农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率先搞起了村民自治,农民合作运动,农民妇女教育和乡村建设。而晏阳初就是从现在已经改名叫定州的定县开始他的平民教育运动的,因此,定州和晏阳初就和中国的乡村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王志:选择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晏阳初先生?

  温铁军:它有历史资源,我们来了以后动员村里面,我说你先把它刷到进村的大影壁上,中华村民自治第一村。对村里当然要讲这个有好处,提高你的无形资产嘛,中华农民合作第一村,中华农民妇女教育第一村,然后中国乡村建设第一村。这确实都是真的,然后说现在你又可以加了,中国生态农业第一个样板,中国生态建筑第一个样板。

  王志:资金来源呢?

  温铁军:筹啊,到处去什么。筹不到的时候自己拿存款来垫一垫,然后再发动点其他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稍微来支持一下,大家来讲课的时候不要钱了,也别报路费了,你们自己负担了吧。我说发动发动还有这样的人,所以呢就这么一来二去就先搞起来了。包括你比如说有的咱们北京的这些比较有名的知识分子,跟我说,铁军,你让我上你那讲一课去吧,我倒贴一千块钱,有善良愿望的知识分子大有人在,良知这个东西还是,人间自有良知在,人间自有真情在。来的这些志愿者里头,你看这十几个年轻孩子是我叫他们来的吗?没有一个是我叫他们来的

  隔断

  解说: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不仅因教学方式独特而受到关注,而且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备受争议。推广有机农业,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内容。这60多亩地,是学院最重要的有机农业试验区。然而这片在温铁军眼中被看作宝贝的试验区却受到了许多农民的嘲笑,因为试验田的田间地头到处都长满了杂草,在农民来看,种地不锄草要么是因为地的主人太懒,要么就是根本不会种地。难道温铁军这个对农村问题研究了几十年的专家真的对农业生产只是纸上谈兵?

  王志:这个草是你不让锄的吗?

  温铁军:我不让锄。

  王志:为什么呢?

  温铁军:因为我说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是世界上懂得生产农业的专家,都知道人为的把所有的生物都除掉了,只留一个物种,只留你要种的物种,这不叫生态多样性。院外边我管不了,进这个院60亩地,不许随便的去除掉其他的生物。它只要生物多样性恢复了,才有可能恢复到生物层制,我们这个院里,早晨你会被鸟叫醒。鸟呢就知道这个院里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毒害。草多,草籽也多,虫子也多,鸟就会吃虫子嘛。

  王志:这些草跟植物,跟我们要种植的作物混在一起,它要争夺肥料啊,养分?

  温铁军:田里的是要锄的,但是不在田里边,房前屋后的,路边的草,你锄它干吗,为什么一定要搞的光溜溜的。我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不满,我小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把校园周围的草全拔了,然后北京冬天,你想拔完草以后光溜溜的,一刮风,满大街多少沙子,都是土,何必呢?

  王志:但这样的草会影响美观呢。

  温铁军:我觉得这是人的观念问题,慢慢你就会觉得,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是一种美,一定要把什么都弄的光溜溜的,然后全都是水泥覆盖,全都是玻璃,那在城里边叫的水泥森林、…的沙漠,人为的种一点生态景观草木,高耗水,还有高耗劳,整个人们都说了,城里的一颗草,比乡下的一颗苗贵上十倍。多耗上多少倍的水,这难道是我们应该要的这种生活吗?

  解说;在采访的时候,不断有昆虫爬到了温铁军的身上,我们花了很大功夫也无法把他们赶走,因为像这样的昆虫实在太多了。采访中不仅经常受到这些昆虫的骚扰,鸟叫和蝉鸣的声音也一直伴随着采访不绝于耳。当我们摄制组为无法营造出安静整洁的采访环境感到为难时,温铁军却对这里显得很适应,对他来说,鸟类繁多,飞虫满天,杂草丛生正是乡村建设实验中有机农业应有的景象,那么当地农民会认同他的这个试验吗?

  温铁军:村里边那个书记曾经有一次我们跟村党委村民代表一块对话的时候,当着那么多人批我,说温老师我给你提意见,你太不像话了。我说咋了书记?他说你看看你们懒的,这村里边哪儿像你们这样啊?一进你们这院房前屋后都是草,你们怎么不拔草啊?

  温铁军:我说,书记,我说我跑了40多个国家,到处考察生态农业,你让任何一个生态农业专家一进我们的院儿,他会大喜过望,终于找到生态农业的典型了。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温铁军 | 王志 | 翟城村 | 方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