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为了我们共同的社会理想
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个人类数千年来执着的梦想和追求,从没像今天这样与我们如此亲近。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今天,它也正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价值观念。
建言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促进城乡协商发展的有效举措。2006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政协从多个层面开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提交的城乡建设类提案共337件,约占提案总数的6.81%。其中,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建议比较集中。《加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建设生态经济新农村》、《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案备受关注。
去年,全国政协多个专门委员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其中,经济委员会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北京山区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为题,分赴福建、浙江、山西、河北、江西和北京等地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专题组形成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出“从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建立有力的领导协调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加大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使财政收入分配切实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等建议。回良玉副总理对报告作了批示。
“乡村清洁工程”专题调研组分别对河北、四川等省的12个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曾培炎副总理在考察报告上批示请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时一并研究政协的建议。据了解,考察报告中的部分建议已被中央2007年1号文件采用。
经过精心准备,全国政协十四次常委会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了专题议政。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研究讨论引向深入,常委们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管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五个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推进西部大开发
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逐步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各区域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清醒认识,全国政协将“推进西部大开发”列为2006年专题协商的重要议题之一。
2006年9月5日,全国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12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代表有关民主党派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专题组和西部有关省区市政协作了发言。委员们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西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发展西部优势产业”、“稳定资金投入渠道”、“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等制约西部发展的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多年关注西部地区发展的段应碧委员在发言中说,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加快培育、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新型能源、原材料以及重化工基地建设,延长资源开发、加工的产业链条,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变成经济优势,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对国土资源情况有全面了解的寿嘉华委员建议,调整我国产业宏观布局,加快西部资源接替。从国家产业宏观布局和导向上,要加强研究,统筹规划一些在东部不具备优势的产业向西部转移,充分考虑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转化,在引导我国油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与铜、铅、锌、铝土等重要矿产开发基地战略西移的同时,国家在重大资源加工项目布局时应坚持靠近资源地的原则,坚持同等条件下西部优先,将一些重大资源延伸项目如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金属深加工等安排在靠近资源产地。
会后,专题组起草了《关于全国政协"推进西部大开发"专题协商会有关情况的报告》,就新形势下创新和完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围绕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报告还提出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下一步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发行西部开发特种国债、调整完善资源税费体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报告》以政协全国委员会文件的形式报送中央。
共建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2006年,全国政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要求,认真搞好相关的视察调研活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煤炭和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相继进入全国政协精心组织视察调研活动范围。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出口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盲目、无序、过度低水平开发、低价出口竞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稀土产业的发展。去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无党派界委员,实地考察了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就进一步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曾培炎副总理在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围绕落实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稀土工业发展座谈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凝聚力量
共建和谐社会
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各族各界群众的共同心愿。2006年11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与国家宗教事务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第二次经验交流会"。全国性宗教团体,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宗教团体代表人士,就宗教界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进行了研讨和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与会的宗教界人士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参加会议的香港宗教界代表人士普遍反映,通过这次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内地宗教信仰自由和各宗教和睦相处的状况。
会后,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与国家宗教事务局向中央报送了报告,就进一步保护宗教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积极性,引导和规范宗教团体和广大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老年人权益保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思路……一份份调研报告,一条条建议建言,凝聚着政协参加单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勾勒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图景,为人民政协在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时提供了完整的行动指南。脚步凝重,责任神圣,我们似乎已经聆听到,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全会上,一曲曲和谐之音又将奏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