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京华。湿漉漉的气息贯穿城市上空,绽出嫩黄的迎春的枝儿蔓儿,矜持中有些生动。急匆匆的行人们,放下了紧绷的脸孔,轻松起来了。走在安定门一带被整体连片保护起来的胡同,时不时看见因为落雨而灵动鲜活的男人女人。
城市是漫无边际的摊开了的灰色,这种灰,经历了千年百年的锤炼,已经成为城市最具确定性的底色。而女人的明媚,好像是专门为了平衡一样,就那么灿烂出来了。在落雨的季节里,呈现出难以名状的生动。她们是这个古老城市的老树干上,生长出来的精灵。
清新和暗淡,急迫和舒缓,和谐地集中在其间,满巷子的风情。这是北京,浩浩荡荡大气磅礴的古都。时逢三月,这个城市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会议的季节。密实而漫长的会期,几乎吸引了全国所有的眼睛。而精彩纷呈的话语,也形成了一个有着强大聚合力的场,从这里所释放、激发出来的能量,把高官和草民、城市和乡村、政经和社会紧紧牵系在一起。
中国人对于会议的热情,皆因有所期待。期待什么?期待这样的全国性大会,能够切实解决好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民生难题。民生的高调张扬,也由此成为这一年全国两会的主旋律。说民生,更要践行民生。就像一些论者说得那样,民生须从实处着手。民意的畅快表达,仅仅是民生问题的基础。
雨落京华。人家说,这是三月的喜雨。“润物细无声”,岂只润物,根本就是飘落在人的胸臆之间。浇灭应该浇灭的,生发应该生发的,保持应该保持的。从本质上讲,我们更喜欢雨的品质。希望这样的品质,能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挥洒开来。
(本报记者:胡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