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这个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不知道这些行走在城市边缘的“破烂王”何去何从 |
5月起持证才能收破烂 难倒郑州3万破烂王
大河网讯
从5月1日起,郑州“破烂王”要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
这个法规不仅再次牵出了六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行业难题,还存在着致命的硬伤——按照现行的工商管理条例,个体的“破烂王”因为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根本就不具备办理营业执照的条件。本来该促进回收行业发展和节约资源的一部法规,却成了“破烂王”不待见、执法部门头疼的大难题。
商报记者 沃林婀娜 实习生 李婷
[法规·内容] 没有营业执照不能收“破烂”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六部门日前公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法规·硬伤]“破烂王”根本没地方办营业执照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区内,只要有经营场地的废品回收者基本都已办理了营业执照,但流动性的个体经营者,目前基本上还是空白。
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户,除了向工商部门提供相关证件以外,还要提供经营场地证明。“可是这些收废品的人员流动性太强了,今天这个地方,明天那个地方,不要说固定的经营场所,连个固定的经营范围都没有,根本就不具备办营业执照的条件。”郑州市工商局注册处相关工作人员说。
[法规·难题]“破烂王”不清楚到底归谁管
该《办法》中规定,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法规规划。而这条在郑州就行不通。
经了解,郑州市是24个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市政府早在2005年7月1日实施的《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规定,“市供销合作社负责本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多头管,管不严。郑州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副会长马守刚说,郑州市出台的《办法》中涉及公安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供销合作社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协调不够,没有形成合力,使《办法》执行比较困难。
“没办法,这也是让我们很头疼的事情。”一说到这儿,马守刚掐灭了刚点燃的一支烟,“最近有很多已经注册的人来我们这反映这些情况,我们现在也正在跟公安部门协商这些问题,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应加强引导,让这个行业逐步规范起来。没有人愿意过躲躲藏藏的日子,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引导、规范这个市场。”
很多注册的“破烂王”都说,“我都已经办理注册手续了,可是今天执法局撵我们,明天公安部门就会收车。”他们说,自己也不清楚该归谁管了。
[行业·现状]至少3万“破烂王”郑州打游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在郑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备案的“破烂王”为7500多人,“这只是郑州市内收废品人数的三分之一”,该协会副会长马守刚说。据他保守估计,郑州市内从事废品回收的人数不会低于3万人,“要管理好这些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据调查,在郑州市目前的上万“破烂王”大军中,主要来自河南其他地市和安徽、湖北等省的农民。由于这部分人素质参差不齐,结构较为复杂,采取走街串巷、叫收叫买的方式,一些人压级压价、短斤少两、顺手牵羊、收盗结合的问题较为突出。
另外,部分人员无证经营、收赃卖赃、违法收购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城市市政公共设施被盗案件屡屡发生,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公安机关曾查处过多起废品收购站违法收购市政设施案件,多经“破烂王”之手倒卖所为。
[行业·自救]“破烂”游击队将组建“正规军”
被监管人觉得难,监管者更觉得难。马守刚说:“这个行业很特殊,不是一个《办法》就可以解决的。”
据马守刚介绍,管理再生资源回收这个行业,牵扯到公安、环保、工商和税务等多个部门。“前一段时间去检查,遇到很多这样的麻烦事。”他说,“现在很多个体‘再生资源回收’人都隐藏在都市乡村里,你要是去检查,不是房主阻拦,就是说我们没有检查的权力。”
马守刚说,他们现在正在做一个项目,就是将一个区域内的流动废品收购者组成一个回收站,然后找一名负责人由他统一管理。“有场地、有管理者,人家工商才好给我们办理营业执照。”
[行业·设想]“破烂王”将实现统一
马守刚告诉记者,以后行业协会将对废品收购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所谓的“六统一”就是废品收购人员要统一编号、统一车号、统一胸卡、统一服装、统一价格、统一度量衡。
“现在一些废品收购人员不自律,使用公三秤(3市斤等于1公斤)、公四秤(4市斤等于1公斤),欺骗市民。”他说,为了能维护更多市民的利益,现在他们正在对行业进行调查,逐步对从业人员使用的度量衡、回收价格进行统一等。
他说,以后还将在郑州市内成立废旧钢铁、废旧纸和废旧塑料等9个专业集散市场,并将配备9000辆三轮车和900个回收站。“而且我们还将通过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譬如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让居民足不出户卖废品。”
[“破烂王”·回应]行业统一管理没啥好处还要交钱
早在2005年7月1日,郑州市内部分废品回收人员经该协会管理由昔日的“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统一着装、统一车辆、统一佩戴胸卡,但时隔2年,在郑州各家属院附近很难再见到那时的“亮点”。
问及原因,马守刚无奈地说:“主要是这些人的素质比较差,认为统一着装很麻烦。”他说,据他们统计,当年9月份,就已经有10%左右的人不按照规定做了。“这些人流动性很大,而且多是外地人,他们今天是收废品的,明天说不定就是卖瓜果的商贩,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啥挣钱就干啥。”
“我穿不穿那个马甲,人家都知道我是收废品的。”在郑州南福华街社区,一个推板车的废品收购者指着车前的牌子说。
“去注册还要交钱,我才不去呢。”另一个废品收购者凑了过来,“听他们说好像登记后要交600来块钱,我们要是有那钱,还会收破烂!”据了解,“破烂王”要在该协会注册登记确实要缴纳一笔费用:三轮车525元,运输费25元,马甲、汗衫80元,工本费5元钱。
[市民·建议] 建立“回收站”并限时收购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郑州市的绝大多数社区硬件不完善,存在着居民交售废品困难的问题。
目前,郑州市近500个社区当中,多数社区都没有设“废品收购站”,从而助长了“破烂王”的架子车乱窜收购,也滋生了一些治安案件。“看见什么就拿什么”“缺斤短两”“我晾在外边的衣服都被偷走过”“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们经常在外边吆喝,休息不成”……在郑州市内一些老社区内,很多居民都如此反映。
另外,如何约束、管理这些不正规的“破烂王”队伍,很多市民建议,能否限定流动收购人员上街收购的时间,其余时间一律不许上街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