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立
1959年的秋天,我陪农村老家志愿军复员军人孩子一行5人,游完景山后来到嵩祝寺,那红墙黄瓦高大的山门天王殿,吸引着我们走进寺院,原来嵩祝寺有三座寺院东边的是法渊寺,中间的是嵩祝寺,西边的是智珠寺。我们在寺院里转了半天,走进里边金碧辉煌的宫殿,一座座大弥勒佛,山门门楣有石额为敕建智珠寺。
进入嵩祝寺里,我感觉如同进了迷宫,一个套院又一个套院,好像绵延没有尽头。那个小孩子被寺院里狰狞的八大金刚等塑像吓得直哭。
据史料记载,智珠寺坐北朝南,整座寺院从山门殿至后殿共有六层殿宇。在山门外有大门及红围墙。第一层是山门殿和钟鼓楼。
第二层殿为天王殿,有联为:“香云遍覆真如界,皓月长明自在天”,为乾隆皇帝御书。第三层为重檐四方殿,是正殿,共有三间,四周带廊;重檐攒尖顶,上为砖宅顶。第四层为后殿,殿上额为“现清净身”,联为:“金粟神光照妙应,香林净域证虚明”亦为乾隆御笔。第五层为殿五间,第六层为二层楼。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嵩祝寺在三眼井之东,法渊寺在嵩祝寺东,智珠寺在嵩祝寺西。三座寺院并排而建,人们就统统叫成了嵩祝寺,嵩祝寺是喇嘛庙,上世纪50年代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喇嘛进出寺院。
嵩祝寺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巨大,曾有史料对此评价:其规模宏伟实非其他寺庙所可比拟。寺院建筑分三路,主要殿宇集中在中路,东路为寮房配房佛堂经堂等,西路主要为喇嘛住宅。中路从山门到后楼共五层殿宇。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殿两侧有红围墙,两边各开一门通里院。
里院为正殿五间,带廊。正殿有匾为“妙明宗镜”为乾隆御书。正殿对面有一木结构砖制悬山筒瓦箍头脊建筑,上带吻兽垂兽,据说是明灯的地方。宝座殿五间,在左右各有三间耳房,殿前有出厦三间。殿后有二层藏经楼,上层为格扇门窗,有坐凳栏杆,内为井口天花。
据史料记载,藏经楼上原有匾为“慧灯普照”。有联为,碧砌瑶阶春色丽,琪花芝草日华鲜,西侧亦有一联为“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皆为乾隆御笔,但可惜的是今天已经见不到了。
从嵩祝寺再往东可通法渊寺。现在法渊寺只存北部少量房屋,其余多为高大的楼房了。嵩祝寺智珠寺法渊寺占地极广,虽然现在大部分殿宇无存了,但是殿宇之间令人折服的气势,依然存在着。在明朝时,为番经厂汉经厂旧址。明初建立番经厂是因为明成祖朱棣认为虽然番经的梵字与汉字不同,但其经文之义在戒贪恶杀,宏忍广济。番经与汉经就如海与潮一样,两者意义一样。明成祖为了清君侧杀了很多人,封建帝王迷信以为念经就可以让死人得到超生,自己的罪恶就可以得到谅解。
到了清朝,蒙古准噶尔部屡次东犯,当时清朝派驻长城古北口总兵蔡元就此上奏朝廷,请求修复倒塌了的万里长城,用以抵挡漠北强大的蒙古族入侵。康熙皇帝曾经感慨道:“万里经营到天涯,纷纷调发逐俘套,当时费尽民生力,天下何曾属尔家。”这充分说明,康熙皇帝已经认识到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蒙古骑兵的铁蹄,那么什么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呢?那就是宗教。因此清朝政府为了援绥蒙古西藏,就以抬高藏传佛教的地位,从而大量修建喇嘛寺院。
如今嵩祝寺已经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嵩祝寺还被单位占用,寺内还有部分居民。我觉得如果能重修嵩祝寺,重现嵩祝寺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雄姿,与景山玉河交相辉映,景山三眼井地区无疑将呈现出更为古朴的风姿。
图一:嵩祝寺寺门旧照
图二:今日的嵩祝寺院墙图三:智珠寺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