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通州区的王大妈最近逛超市时发现,原先80多元一桶的花生油,现在的售价已超过100元。“米、肉、蛋……很多东西都涨了不少,钱不禁花了。”王大妈感叹。
王大妈的感受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相吻合。
物价上涨是不是过快了?涨幅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无论是专家还是百姓,都在关注这些问题。
总体而言,当前物价仍较为平稳。虽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但仍在3%的全年调控目标之内,而且其中有1.5个百分点是由去年四季度因粮食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引起的,如扣除这一因素,事实上也只上涨1.2%,与上年同期持平。
尽管价格水平总体平稳,但结构上并不均衡,有些项目上涨比较快。比如,除食品价格外,装修、水、电、燃气等住房类消费的价格一季度也上涨了3.8%。另外需要重视的一点是,虽然目前食品价格涨幅领先,非食品价格涨幅仍然偏低,但其涨幅正在逐渐提高。以3月份为例,当月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1月份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涨幅已经比1月份提高了1.3个百分点。这些迹象表明,今后有可能形成商品和服务价格普涨的局面。
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有经济运行的内在原因。2006年中期以来,狭义货币供给量M1增长率持续加速上涨。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代表居民和企业的直接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对消费价格的推动力量不断增强。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6.6%和12.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和0.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更是创10年来最高。与此同时,居民的消费结构也进一步升级。在这些因素的支撑下,消费增长率明显加快,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比去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消费的启动,改善了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价格的走高。
就未来价格走势而言,仍然存在着继续上涨的压力。一方面,当前价格上涨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的趋势又取决于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受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一旦相关因素出现变化,就可能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从节能降耗目的出发,今后我国将对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这就不可避免会涉及水、天然气、供热等价格的上涨。另外,目前国际市场铜、铝、化肥、钢材等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较大,这些产品我国进口比较多,如果相关生产企业不能消化这些成本压力,就有向下游传导的可能,从而推动消费物价的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