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高科技作弊挑战高考 政府屡斥巨资为失信埋单

  在高考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已经演变为高科技的特殊较量

  “进高考考场比进机场都难!”今夏,辽宁高考报名人数超过29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高考保障工程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省为8000余个考场配备了电子信号屏蔽器、手柄式金属检测器、电子监控录像系统及其配套工程等,耗资约1亿元。

  有关专家称,在高考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已经演变为高科技的特殊较量。

  高考作弊手段迅速升级

  高考作弊并非新鲜话题。但近年来因其所呈现出的普遍化、团伙化、高科技化等趋势而被社会广泛关注:2003年高考期间,陕西省南郑中学两名教师收受考生现金12000元,利用手机发送答案,涉案师生达67人;2004年,福建省高考共发生违纪舞弊案件58例,涉及考生59人;2005年,山东省临沂市发现,有考生利用偷带入考场的针孔摄像头,向外传送试卷作弊;2005年6月,贵州省纳雍县共查出18人利用手机实施作弊;2006年全国952万名高考考生中,违规考生超过3000人。

  “真是开眼,这辈子还没见过那么高端的间谍设备。”一位参加过高考监考工作的教师对《瞭望》新闻周刊说。当作弊工具从小抄、枪手(指替考者)到手机、电子词典,再到现在的军用对讲机、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监考部门除对其高精尖程度叹为观止外,在没有仪器检测的情况下,对其隐蔽性徒呼奈何,因为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发现作弊工具。

  为应对高考中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趋势,教育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人工监考、指纹验证、电子眼、手机屏蔽器……然而,反作弊措施似乎永远跟不上作弊手段的进步。2006年,辽宁省斥资近千万元为全省9400个考场购买了电子信号屏蔽器,但最后大多数城市弃而不用,原因是无法明确屏蔽器对人体的影响及与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法规相冲突。专家介绍,除了屏蔽器外,手机作弊无法预防;而就算有了屏蔽器,对讲机作弊也不一定能屏蔽掉。

  《瞭望》新闻周刊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较普遍的高科技作弊手段是使用微型摄像机和无线耳机。开考后,先用胸前佩戴的纽扣摄像机将试卷扫描出去,一些专业“枪手”在附近的居民楼内接收图像,然后分头答题,约20分钟或半小时后,把答案通过对讲机或手机短信传给考生。近年辽宁某市就出现过这样的作弊案,有位家长称,为使孩子能准确无误地收到答案,自己甚至为孩子配备了三个手机,包括像素较高的彩信手机、带无绳耳机的自动接听电话,还有一部CDMA手机。

  这种高科技作弊大多具备团伙化的特点。以2004年河南镇平高考舞弊案为例,共有37人涉案:由高二学生报名参考,短时间内离场将试题带出,再由“枪手”解答,然后用电脑网络发短信息给交了钱的考生,总指挥是远在兰州的一个大二学生。在一些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市,由于利益交错的复杂关系,校领导、教师协助学生作弊的风气也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在督察组离开后就关闭屏蔽器;一些老师协助学生传递答案;一些学生坦言,在进入考场时偷偷把准备好的钱塞给监考老师,以求其能“睁一眼闭一眼”。

  高考试题泄密现象虽目前无明证却也慢慢逼近。2006年在搜狐、百度等论坛的“高考吧”中,“某市大面积漏题”,“我今天一回学校……我晕,对的答案扔了一地……”,“高考试题怎么能泄露呢?问题出在哪儿呢?”此类留言比比皆是。本刊记者在与一些同行及权威人士的闲聊中听到,漏题绝非仅是百姓的“道听途说”。

  “作弊有理”后的诚信危机

  作弊绝非仅发生在高考,中考、自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都曾蒙上过舞弊的阴影。在一些地方举办的包括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在内的多种考试,考纪之松弛,考场之混乱,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考试作弊原因庞杂,既来自学生自身,也缘于教育评价。一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担心名落孙山铤而走险;而如果有作弊者未受到相应惩罚,其他人就很容易起而效仿。

  此外,作为评定学习成绩的工具,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同时与名牌大学、高额奖学金以及各种荣誉称号挂钩,“分数至上”的评价机制也就成了考试作弊的一个借口。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分数论人优劣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甚至将分数与教师和学校的利益、甚至地方的政绩紧密捆绑,这种评价还可能诱发更多的考试作弊。

  再从学生学习成本与考试成绩的关系看,一般来说,学生诚实考试所需要的成本很高,包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而由于目前高考作弊只能算违纪,还无法追究作弊者的法律责任。一些家长和考生心存侥幸:“抓住了,大不了明年从头再来!”作弊考生考试成绩的最大限度获得和最低成本的付出,必然带来考试作弊的易发性。

  与考试作弊趋势逐年上升相对应,一些人对作弊的态度,也发生了从“谴责”到“羡慕”再到“效仿”的微妙变化。一些针对英语考试的网上评论认为,作弊是对不合理的四六级考试的“制度性反抗”,“谁高考作弊成功,谁就有能耐”的不良氛围也已在一些地方形成。

  个人作弊是缺乏道德的个人行为,而当高考作弊在各地时有发生,在一些城市遍地开花时,就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瞭望》新闻周刊在辽宁某市了解到,由于前几年该市高考过程中各考点纪律都比较松散,场外的个别家长每年都能在考试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试题,并顺利通过手机等将答案传给考场内的考生,所以每年高考之前许多家长都进行作弊准备。高考后,一些人还将自己掌握的专门提供高考作弊服务的电话号码,推荐给有需要的亲戚朋友。

  此外,还有的家长主动托人找关系为孩子考试作弊“铺路”,如送礼给监考老师或给与自己孩子座位相邻的“好学生”等。而一些政府部门对这种风气却不闻不问,导致“必须在高考中想办法”成为社会上一些人的普遍心态,甚至对反作弊工作产生反感。2005年高考,营口市在全省首次使用手机屏蔽器,不少家长对此极为不满,一些基层教育部门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也都流露出“哪儿都不用,就我们这儿用,不公平”的想法。

  诚然,作弊者再高明恐怕也无法进入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而作弊被抓也必将面临分数作废和不良诚信纪录等惩罚。但当作弊日趋普遍、教育日趋功利、学生和家长日渐麻木时,不仅考试成绩会丧失应有的公正和有效,社会更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和诚信危机。试想,如果一个考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取得成功,那么,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是否还会敬畏公平?

  如何“屏蔽”高考作弊

  高考,作为当前我国成熟和权威的人才选拔机制,它不仅仅是社会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也已成为社会均衡、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然而,正因其如此,有些考生和家长为获得高分数不惜一切代价,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且越来越严重。当反作弊追随着作弊的脚步疲于奔命,当高科技的较量愈加惨烈,当政府屡斥巨资为失信埋单……我们,该如何应对高考作弊?

  “我承诺,保证在考试中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管理规定、考试纪律和考生守则。如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自愿接受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处罚决定……”2006年高考前,全国900余万名考生在这样的“诚信考试承诺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与此同时,诚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年初,沈阳市光荣街第二小学为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设立了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以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诚信考试,考前在自己设计的“诚信警示卡”上写下诚信宣言。

  一名四年级学生指着卡片上的“不作弊”三个字告诉本刊记者:“这个就是我的监考老师,我们看看卡片就知道不应该作弊了。”

  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诚信教育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诚信”应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将具有深远影响。

  而在应持之以恒的诚信教育之外,仍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成。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辽宁省招办主任李荣希等专家建议,必须在法律上、法规上和制度上分层明确规定诚信考试的禁规,对违禁行为的判定、处罚及其实施,以及相应的法制程序,使针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同时对作弊的处理要快、严、准,以对潜在的作弊者形成威慑。

  同时要在考试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通过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双重优化,制止和消除消极、负面的考试行为,规避潜在的放任、协同作弊现象,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和公平性,真正发挥考试教育的尺度功能。

  多年来,高考模式以其“一考定终身”被人诟病,除作弊外,应试教育、补课、复读等一系列衍生物均与其密切相关。有专家表示,高考作弊,与考试内容的教条僵化和评价方式的刻板单一有关,如果考题能够测试出真正的学生智慧、创造力,就是考生把教材带进去都没有意义。为此,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及整个学习生涯的考察,并将其品德、文体等素质均作为升学考核内容,这样不但可以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也可以避免或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事实上,从恢复高考起,相关的高考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全国统考到分省命题,从统一科目到文理分科,目前,我国“自主招生”的高校已扩大到近60所,2006年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通过面试直接录取,更被认为是高考改革的“破冰之举”。

  人们期待,高考改革能遵循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两个原则越走越远,这样,高考才能被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选择、共同遵循、共同信赖,才能真正成为人才选拔的标尺,高考作弊才能渐行渐远。□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莹

 作弊与反作弊的较量

  文/阿源

  说话间,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了。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兑现自己所签署的“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的承诺,理应是每个考生严格恪守的“考德”。但每年都有媒体曝光的高考舞弊,尤其是高科技舞弊现象,使得人们对今年的高考能否杜绝舞弊行为心存疑虑。

  而近来一些网站“高考吧”中公然叫卖所谓的高考试题及答案、高科技作弊器材的信息,会不会有考生和家长经不起诱惑铤而走险,企图用高科技作弊手段获利,更加令各界悬心。

  考试作弊,并非始自今日,也并非止于中国的高考。可以说,自有考试起,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魔道之争。而国人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于高考作弊,采取各种手段严格限制和严厉打击高考作弊,则在于高考是中国青年才俊的成年“冠礼”,这场冠礼清洁与否,关系到中国的文脉传承,关系到民族的人文精神走向。

  从近年已经查处的高考作弊案件看,考试作弊手段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的携带纸条、左右抄袭、替考,到现在使用手机和无线耳机作弊,花样繁多,令监考人员防不胜防。考生作弊已经不是以往的夹带答案进考场作弊,而是由外面的人通过现代通讯工具直接传送答案,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组织严密的作弊中介,有的通过培训学校,有的通过网络传送答案。可以说,当代考试的反作弊,已经是一场尖端高科技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反作弊技术往往滞后于作弊技术。

  因此,心防是第一道防线。能否光明磊落,诚实无欺,凭真本事搏击人生第一场考试,是比高考分数更加重要的一重考试。

  法律,则是确保高考公平最为重要的防线。要抓紧制订、完善和严格执行反考试作弊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作弊行为实施者、器材提供者、生产者定出严厉的惩处标准。再尖端的作弊器材,再隐秘的作弊方式,也不可能无迹可寻。尤其是现在作弊呈流程化,甚至产业化的趋势下,其事情败露的几率更高。因此,广布“天眼”,对作弊信息和线索进行搜集甄别,一旦掌握作弊行为的确凿证据,就依法打击。只有当机会成本远远高于获利所得时,不轨者才不敢作弊。

  此外,还要对除高考之外的一应社会公职考试、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水平考试执行统一的惩处标准。

  只有整个社会的“考德”提升了,高考才有希望是真正的诚信之考,中国青年才俊成人“冠礼”的清洁考场。果如是,则高考幸甚,国家幸甚。(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