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老傅的购房梦》
傅水胜夫妇 |
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局长-杨坚 |
被采访人:
江苹芳 杭州市居住区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高级经济师
杨 坚 杭州市房产管理局 局长
顾云昌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 副会长
张良华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
杨戌标 杭州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 教授
季如进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教授
陈 峰 杭州美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
傅水胜 杭州市市民
吕珍菊 杭州市市民
第一部分:六个多平米住15年
演播室:1998年,国家启动住房体制改革,从此福利分房成为历史,全国4亿多城镇居民开始了自己花钱买房的生活。
傅水胜:这是个餐厅,这是个客厅,我想把这个走廊封掉,这里是我女儿的次卧。
记者:你给我们讲讲,你自己房子将来怎么设计?
傅水胜的女儿:想在门上面装一个门帘,就是那种一条一条的,有点像水晶的那种,然后窗上面还有很多风铃,就是风如果吹过的话它就会响的,蛮好玩儿的。
解说:老傅一家正在憧憬的是刚刚交了首付款的新房,为了这套房子,他们一家三口挤在这个小屋子里期待了十年。
傅水胜:早上匆匆忙忙就走了。
记者:这个房子有多少平米?
傅水胜:六个多平米 六个半平米不到。
记者:你们一家三口都睡这张床?
傅水胜:就睡这张床,没有第二张床了,睡了15年 。这样想想,不管怎么样总算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对我来说已经是西边的太阳,毕竟她40岁了,我50岁了,从这个角度理解是西边的太阳。
解说:老傅买的是一套经济适用房,对于他这样一个在企业里干了20多年的普通工人来说,家庭月收入只有2000块钱左右,他买房梦想的实现是与国家以及杭州市的住房制度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提出停止福利分房,从此,全国4亿多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全面走向市场。而当时已经有十多年工龄的老傅,正一门心思的盼着能从单位里分到一套像样的房子。
傅水胜:我向她保证过的,我说总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耐心地等等。
吕珍菊(傅水胜的妻子):主要那个时候结婚还早呢,还想福利分房,想他单位里福利分房
解说:1994年,36岁的傅水胜结婚了。但是正是因为房子的事情,他的婚事差点泡汤了。
傅水胜:就是因为没有房子,她爸爸妈妈极力反对我们两个。
吕珍菊:太小了,因为我们农村一般结婚的话都要盖房子,都是几层楼房,这里这么小的一间。
傅水胜:她(父母)反对,我第一次去看她(丈母娘),拿了很多东西,不管贵的不贵都拿过去了,她说我们女儿有对象了,你不要来了,你回家吧,你房子先弄来,再来娶我们女儿。
我这个时候已经哭了,已经眼泪汪汪哭了,我说搞砸了,这个老婆没有,可能她们农村都希望嫁好的,总不能嫁个特一般的。
吕珍菊:嫁个特一般的,你想想,女儿嫁到城市里还是这么苦,房子还是这么小,说出去很没面子的。
傅水胜:对不起你啊。
吕珍菊:对不起,好了好了,嘴巴不要那么甜。
解说:在1998年的房改政策中,就已经考虑到了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政策中指出:“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的商品住房。”当时国家有关部门的测算是,城镇居民中70%-80%的家庭都属于“中低收入者”,都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而最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分别为10%上下。一年后的1999年,杭州市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经济适用房。
记者串场:我们所在的小区叫三塘苑,这是杭州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当时房子的售价
是2300块钱一平方米,这个在今天看来如此便宜的房价,在当时销售的时候依然需要做广告,搞促销。
记者:当时你们碰到什么样的销售困难?
江苹芳:当时总体来讲就是销售销不动。
记者:怎么个销不动法?
杨 坚:就是1999年和2000年的时候,人家不要,钥匙你给他,他还拿来还你呢,当时我们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当时经济适用房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滞销,有房子卖不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记者:滞销到什么程度?
杨 坚:大概销售只有50%到60%。
解说:经济适用房卖不掉,这在今天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而当年的实际情况就是,大多数老百姓对买房缺乏心理准备,另外也不具备买房子的经济实力。
江苹芳:当时是大家都没钱的时候,你说经济适用房价格上也不便宜,还有一个都是中低收入家庭,这十多万块钱,一下能不能拿得出来。
傅水胜:当时绝对没有希望 ,买不起。
记者:当时经济适用房多少钱?
傅水胜:当时已经2000多元,3000元不到一点,早十年前2000多元,那时候我们收入很低。
记者:那时候你们俩挣多少钱?
傅水胜:当时我就是两百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怎么买两千多的房子,这是不可能的。
解说:经济适用房卖不出去,除了老百姓手里没有钱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江苹芳:当时销售困难,关键一个是理念上的,当时我们计划经济时代,买一斤盐,买一斤鸡蛋,都是政府发票给我的,这么大的一个房子十多万块钱,那么能够政府给我,我为什么不想到政府给我呢?所以这是一个理念问题,他从压根没想过,我想自己买房来解决我住房问题。
解说:为了转变百姓的观念,鼓励大家买房,杭州市各相关部门想了不少办法。因为一旦房子卖不出去,他们将要承担的后果是巨大的。顾云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他曾参与了1998年整个房改政策的制定过程。
记者:当时这个政策出台的大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主要是什么呢?
顾云昌:因为大家知道在199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中央领导同志说,要拉动经济增长这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大量的投入,不大量的投资,国家GDP的7% 、8%的目标,就实现不了。所以当时启动房改,很大程度上是要使房改启动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拉动国民经济,使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个目标很清楚。
解说:1997年到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尽管中国没有受到直接冲击,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内需不足,消费不旺的局面。
顾云昌:因为住宅建设产业链很长,投资规模很大,住宅建设要涉及到几十个行业,建材、化工、钢铁一系列的。前期要跟上,买了房以后,老百姓花了很多钱买房了以后,要装修、买家具、买家电,这又带动了多少行业,带来多大的产业链的效果,前期后期都带来这样一个产业链效果,既是可以从投资角度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从消费角度拉动经济增长,是双重拉动的。如果说房改一转轨以后,由单位买房变成个人买房,结果个人买房起不来,单位买房又不让买了,拉动经济增长等于成为一句空话了。
解说:为了鼓励普通老百姓买房,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鼓励大家提前消费,贷款买房。而且,为了使建好的经济适用房尽快卖出去,许多城市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人买就行。
张良华:当时第一个阶段,就是随行就市供应,也不做什么大的规定,在福利分房的时候
没有拿到福利分房,或者福利分房没有达到你的标准以内,都可以买经济适用,到房改办批一下就可以买了。
杨 坚:这么一个情况下,所以当时经济适用房准入制度是非常宽松的,就是登记一下 ,申请一下,马上就可以买经济适用房。
解说:就这样,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经济适用房市场逐渐打开。而且随着商品房房价的走高,便宜的经济适用房成为抢手的稀缺资源。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