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 香港回归十年主题访谈

胡恩威:香港文化的明天需要体制和人才支持

胡恩威

  胡恩威,男,生于香港,在英国念高中,后在香港大学修读建筑,同时加入香港实验剧团“进念二十面体”成为一员,从事舞台导演、多媒体艺术、空间设计和文化建筑评论。并于九十年代后期创办次文化组织牛棚书院,并与梁文道、李欧梵等学者一起共同营办书院,到1990年代末就任《E+E》杂志编辑,其多才多艺、博学敏思成为香港为数不多的多才评论员,先后发表的社会文化、时事政治、经济民生的评论著作刊登在多份报章杂志上,最常见的是任香港《亚洲周刊》的特约评论员。

  “怎么可以?”、“不可以的!”这是胡恩威的常用句式。“我从来不是平和的。”胡恩威认可自己这点。

  效仿胡恩威的“愤怒”说法,香港只盛产一种扁扁的小方框眼镜。而胡恩威是香港主流眼镜人群的例外,他戴着一副小小的圆形黑框眼镜。如果前者有商业社会的时髦气质,后者则为胡思威平添了“哈利·波特”般的书生气。

  圆形黑框眼镜其实也是一种标签,那是国际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标志。

  97后香港要考虑如何把香港变成可以生活的城市

  主持人:前些日子凤凰周刊评出香港回归十年十本难以被忽略的港版书,其中就包括你的《香港风格》系列,这套书一共三本,你怎么看香港风格呢?

  胡恩威:书中有一部分是回归之前我已经开始写的,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已经开始帮信报写关于香港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文章,当时反映没有现在那么热烈,那时我已经开始写关于一些老的建筑物,旧区,还有香港建筑的情况。因为我在香港念建筑的时候,学校只有教西方建筑的历史,可能还教一点点中国建筑的历史,但是跟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你去旅行才能看得到。但是对香港自己的建筑空间就可以很好地系统地去了解,当时我在学校就想做这类的研究。但是香港的大学不太重视做本地的研究,后来我想在正统的大学里没有这个空间,我就没有继续在大学教书。毕业之后,没有去大的建筑公司去做,而是自己做建筑的事情和比较有系统地写香港建筑的事情。可以说《香港风格》是我过去十几年关于建筑的看法。

  里面有几部分,一个是美学的部分,关于香港建筑的美学有什么特色,跟其他城市有什么不一样。比如说香港晚上光是很亮的,是很多光的城市,你去其他大城市,晚上没有什么光,他有建筑方面的特色,其他城市没有的。

  主持人:但是你似乎也融入了很多批判意识在里面。

  胡恩威:第二部分是政策部分,一个城市的发展,其实建筑跟城市建筑反映到权利,当权人的他的美学观,他的价值观是什么,他的品位是什么。你说巴黎、纽约也好,在他的城市发展中,有一段时期因为出现了很伟大的政治上的领袖,他才把这个城市的一种建筑美学定了一个调,它的发展才可以走上一个层次。我们香港就有一点不一样,因为是殖民地,本身的殖民地统治不是太希望你有一个文化上的自觉。当香港政治发展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经济就变成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历史、文化,我们香港人的身份,我们香港的历史都不重要。你看看香港这十几年因为地产产业的发展,还有政府太依赖地产产业作为他们主要的收入,变成香港所有的城市规划还有很多的美学价值观只是从纯粹的精致的角度而不是从美学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去看。也是香港特殊的风格,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比如你去伦敦、纽约,也会拆旧的东西,东京也会拆,但是香港的状况,95年到现在十几年,比如说95年还有很多大的电影院还有很多很有特色的餐馆,老的餐馆,老的店,客人也全都不一样。后来厨师因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你看那些高楼盖得50层、60层。但是后果对我们的环保,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所以第三本书写到了一个城市应该这样建设,在您理解中一个伟大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胡恩威:有些东西拆了就没有办法,下一步是怎么重新,尤其是回归之后,有一点比较好,不可以用97作为一个借口,97之前,大家等97之后算。但是97之后,找什么借口,你在这边生活,香港人也好,来香港定居的人也好,都开始思考香港这个城市要朝哪里发展,填海一直填下去,也不可能。我们经济发展整个平衡,整个社会需要,怎么把香港变成一个可以生活的城市,不是只是暂时的城市。香港现在处于一个状况,一放长假,很多人跑到台北、上海、北京,跑到东京。因为香港这十几年,只有一种大商场的文化,其他生活里,比如你想找一个很有特色的咖啡店、餐馆、书店,比较有空间一点的地方都不是太多,所以大家多会去其他城市,我说的是中产阶级。可能底层的香港人会去深圳或者其他内地的城市,因为他们的消费水平比较低。

  主持人:比如纽约、伦敦,比如香港,那你觉得作为一个伟大的城市,在文化方面和经济层次方面是应该是什么样的?

  胡恩威:因为建筑是体现文化和精神层次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所有伟大的城市的建筑都是很伟大的,我的伟大的意思是它追求的不只是钱,不是你的地价有多贵,而是你里面有一种空间是超越钱的概念。比如说你去博物馆,你去巴黎的罗浮宫,他们不是用钱能买得到的。我们香港不正常的地方只有豪宅,就没有其他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城市应该是什么都有,才会有一个平衡的,共存的生态环境。但是香港现在的现象是太过极端,这只是一种,尤其是最近十年,因为建筑反映出我们的文化,比如说我们没有好的博物馆,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政策出现问题,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文化政策,香港是应该有个正常的博物馆,我们说不正常是从他们建筑的设计到他们办的展览,到他们跟我们艺术和文化的关系都是不正常的,他们都是脱离的。还有他不是做高雅,也不是做庸俗,是很官僚的,是英国留下来很不好的制度,你可以说英国的文化制度是很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把他们好的一些东西给我们。他们没有把好的管理制度带给香港。

  文化方面,香港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如果在国内至少跟人家说你是一个艺术家,是做文化的,大家都会觉得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构成,他觉得你是正常的身份。但是在香港,你跟人家说你是艺术家,是做文化的,第一他觉得是没有经济效益的,第二他觉得是奇怪的,第三个觉得一定会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这种态度是长期,不是十年,是过去殖民地培养出来的价值判断。最明显的就是中小学都没有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所以很多香港公民从这种教育体制培训出来,很多基本的文化知识都没有。

  香港的教育制度纯粹就是长官主义,不是让你培养你自己可以发挥的特长。所以你可以很偏,也很极端,大家都选商科、律师,也会赚钱,不赚钱的,哲学、历史学的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对正常的社会是不正常的。整个社会应该有不同的人去分工,还有不应该强迫一些人去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我认识很多朋友,本来他是应该去念文学的,他没有,而他去做医生,认为医生可以赚钱。

  但是香港的经济发展到一个地步,其实是不应该有这种心态的,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的,当然你会选择一个可以改善经济状况的职业,这个可以理解。以前香港是比较穷的时候,有这种心态是对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香港经济水平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我们还是停留在一种很贫穷的状态呢,因为香港的价值观,没有很大的理想,他们唯一的理想就是赚很多钱,但是赚了钱之后用来干嘛,不像日本说我就盖一个很漂亮的房子,香港的漂亮的意思就是豪宅,豪宅的意思就是很贵的东西,但是贵里面的品味,都没有发展到某一个层面。这跟整个殖民地教育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把文化跟艺术变成一个教育里面基本的要去学,要去了解是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胡恩威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