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辉与中国友人于上海的合照,前排右起:北一辉、宋教仁、陈其美 |
北一辉,原名北辉次郎,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明治十六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佐渡郡。一九零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明治三十九年)二十三岁时自费出版了《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的立场批评以天皇主权说为中心的「国体论」,因而在反政府的社会主义运动阵营里蔪露头角。同年加入革命评论社以及同盟会,展开他投身中国革命十三年的生涯。
同年他在上海撰写《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主张以武力革命方式再造日本。同年底回国加入右翼社会主义运动。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大正十年)出版《支那革命外史》,介绍中国革命,主张中日军事同盟。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昭和二年)弟子西田税在东京创设天剑党,以北一辉的学说为建设蓝图,广罗全国中下级军官,图谋革命。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昭和十一年)因「二.二六」政变而遭政府逮捕。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昭和十二年)被日本政府以教唆「二.二六」政变的思想主导犯正式起诉,而遭枪决。他的理论后来成为了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据。
北一辉关于日本革命的理论,深受中国革命的启发。事因他在出版《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时,指出明治政府往往通过对天皇神话的论述,以加强自己统治的权威。因此,这本书出版以后,就被日本政府所查禁,并对北一辉本人实行全面封杀。此时,北一辉选择加入革命评论社,以维持生计。由于该社和同盟会有密切的关系,他自然也开始投入中国的革命事业。革命评论社结束以后,他加入日本军部的外围组织黑龙会。 后来,他与宋教仁等人远赴中国支持革命。在辛亥革命发生后,日本军部和以山县有朋为首的元老会就向政府提议派兵进占中国,以维护中国的君主统治。当时宋教仁就曾通过北一辉的关系,与当时黑龙会的领导人物内田良平保持紧密的联络, 希望日本能寄希望于革命党人,力阻日本以军事力量介入中国革命。之后,日本政府对出兵中国抱持观望态度。这样一来,无形中促成了袁世凯的兴起。中华民国也在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张群为北一辉所题的墓碑 |
为何他会从日本革命转向于中国革命呢?在北一辉看来,在日本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会碰上重重阻力;倒不如先把心力放在中国的革命上,待中国革命成功以后,推动全亚洲的革命情势,再回日本推展革命。因此,在《革命评论》时期,他全力投入中国的革命事业。后来,因为孙中山收受日本政府的钱离日一事,北一辉不惜站在章太炎、宋教仁等人的立场,对于孙中山的作为大加批判。在北一辉看来,孙中山是一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无论行事思考都是西方模式。孙中山并没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去进行革命事业,而是要把西方民主理念通过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实行。所以,为了达成目的,往往不惜任何手段也要向外国找寻支持。所以,他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黄兴、宋教仁等人身上。他认为能在中国革命成功之后,能稳定中国局面的人,并非孙中山,而是黄兴和宋教仁。北一辉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些留日的中国学生,他们把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散播到中国。因此,辛亥革命是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典范而形成的革命运动。他们作为革命团体的骨干,行事风格都受到日本的深厚影响,对中国革命团体的形成有莫大的功劳。所以他强调日本因素对于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性,并认为日本是「中国革命的助产士。」因此,可以了解为何北一辉劝告日本政府要寄希望于革命党。
北一辉和不少国民党的元老都有很深的交情。例如当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北一辉就曾为他追查真相,而有意潜返中国。谭人凤的儿子则被北一辉收为养子,改名为北大辉。此外,张群等人与北一辉也有深厚的情谊。北一辉死后,张群就曾为其墓碑题字;北一辉的遗孀在战后,更曾要求张群协助把丈夫和北大辉的骨灰运回中国,并助其入籍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