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完第二天就当起了服务员 |
| |
梦丹用她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人 鄂晓颖摄 |
考完第二天就当起了服务员
姓名:张梦丹年龄:19岁
家庭住址:怀柔区北房镇
毕业学校:怀柔一中
高考分数:537
录取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小的时候抱负特别远大,但现在我会告诉自己要切合实际,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家庭的贫困无法选择,但我始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对于未来,我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我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 ——张梦丹
当服务员打工攒学费
“一个月零两天。
端茶倒水、码碟摆盘,上身穿着火红的服务员工作服的张梦丹手脚十分利索,里外俨然一把好手儿。张梦丹对每个人都笑盈盈的,她笑的时候,仿佛有种魔力,令她的周围都充满阳光。
可就是这样一个笑容像阳光一样的女孩,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成长历程。
“一般饭店服务员每个月800块钱工资,像我这种临时的,每个月500块。”张梦丹介绍她自己说,她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家里的经济状况就非常不好,到现在还欠着很多外债。她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大学学费而外出打工。“妈妈得了乳腺癌,身体不好,每天靠打针烤电来治疗。爸爸也很辛苦,常年在工地做搬运工,平时很少回家。一个月挣来的一千二百块钱,刚好够维持家庭开支和我上中学的费用。”
从小就帮母亲下地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梦丹说,她听母亲说,自己刚学会数一二的时候就能帮助妈妈下地干农活了。“那时种玉米,我就教孩子每个洞里放两颗豆,一二一二地数着,就这样,她从小就学会了干活。”母亲张春苹说,为了照顾自己,梦丹七岁就学会了做饭。
贫困的家境锻炼了梦丹独立的个性。回忆起上学的日子,梦丹告诉记者,刚开始上学的日子她尽量不吃晚饭,能省一顿是一顿。后来长期的住校生活更是让她养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我会在早上打六个包子,以早上吃两个,中午吃两个,晚上再吃两个的分配方式吃完,这样既省钱又不饿,对我来说十分划算。”
为了让正在长身体的小梦丹改善伙食,高中时的班主任经常会把自己的饭票节省下来。梦丹说,还有一次,那是初中的时候,父亲带母亲去北京看病,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他们不在的那个月,自己仅花了五块钱。“每天的三餐就是用自家地里种的土豆当菜,用麦子换来的挂面当主食。后来老师知道后,给了我五十块钱让我买点鸡蛋。而等我父母回来后让我把钱退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说什么也不要。那时我就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老师对我的培育。”
只要放假就去打工
梦丹是个非常开朗的女孩,在与她的交谈过程中,丝毫感觉不到她有任何的自卑。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梦丹虽然年纪不大,可打工的经历却并不短。
小学毕业后,到影视城打工,做群众演员;初中毕业后第一次尝试着到饭店打工,今年高三毕业,接着又到饭店打工。梦丹乐呵呵地向记者说起自己的打工经历。
梦丹说,打工的生活比她想象中的要辛苦得多,每天在饭店里,她不仅要端盘子、搬货物,由于得到老板的充分信任,她还身兼会计一职。“虽然很疲惫,但同时也是十分快乐的。打工让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让我感受生活,体验社会。这种难忘的经历,使我收益无穷。”
骑车赶考导致中暑
谈起今年高考的发挥,梦丹感到有些遗憾。因为考试当天,她骑车赶考导致中暑,英语考试发挥失常,分数也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为此她难过了很久。
“我的梦想其实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系,但考虑到自家的经济条件,我还是选择了没有负担的师范类学校,而且,三批志愿我都报的是师范学校。现在我已经被陕西师范大学的英语系录取。虽然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法律专业,但我仍会好好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梦丹扬着她那招牌式的笑容说道,开学后,她打算先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尽自己的
本报记者刘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