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欢 踏入东城特教学校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粉色墙壁、防滑楼梯和一处处温馨的提示语。顺着楼道里咿咿呀呀的声音,记者来到一间教室,里面一位高挑、靓丽的女教师正和一名聋生在用手语对话,学生嘴里不时发出含混的音节。老师一会儿拍拍学生的肩膀,一会儿冲着学生竖起大拇指,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位女教师就是周晔,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也是东城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4年前,她走进了北京第一聋人学校,从此便与聋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永不放弃的好老师1983年从普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周晔成为一名教师。然而,和其他教师不同,她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听不见声音的聋儿。
“你们和普通学生是一样的!”在特教学校的第一堂课上,周晔总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学生。尽管如此,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还是会意识到自己听不到声音的缺陷。
周晔的学生中,有三个孩子特别喜欢航模制作,但那时候的少年宫并不招这样的聋生。孩子们对航模的好奇和热情,周晔看在眼里。于是她鼓励他们报名。但这时,三个孩子却退缩了,他们害怕,怕听不懂老师讲课,怕自己做不好模型,更怕被其他孩子嘲笑。
周晔明白,此时只有削弱残障在孩子们心里的阴影,才能使他们充满自信地面对以后的人生。于是,她亲自带着三个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并在航模课上当起了孩子们的“翻译”。那段日子,周晔不管多忙,也没落下过一次课,这一陪就是一个多月。有了她这个有力的“后盾”,孩子们渐渐有了信心,在课堂上也不怯场了,到后来动手制作模型时,基本都不用她这个翻译了。
“后来证明,三个孩子的航模作品一点也不比其他孩子的逊色,他们还获得了北京市航模比赛二等奖呢……”谈到这些,周晔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
周晔常说,对残障孩子的爱,更多的是尊重,是理解,是永不放弃。
“谈心室”里的好校长2002年,原北京第一聋人学校与东城培智中心学校合并,成立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周晔出任校长。
教育残障孩子,难度远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特教老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身为党员和校长,周晔意识到,要让老师们把压力释放出来,解开心结,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为此,她特别设立了校长开放日,在一个温馨的“谈心室”里接待老师,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周校长身上好像有一种魔力,每次和她聊完,所有的委屈和难过都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快乐和信心。”尚省三老师这样说。
不久前,学校里一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全国聋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但由于过度紧张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在大赛临近时差点当了“逃兵”。细心的周晔主动找到这位老师谈心,语重心长地帮她分析自身优势,鼓励她树立信心。三四次的促膝长谈,这名老师终于勇敢地走上了大赛的“擂台”,并最终捧回了全国二等奖。
周晔的关爱就这样在教师中间传递着——年轻教师家住郊区,她带领党员干部开车四个多小时前去家访;学校教师家人生病,她连夜赶到医院陪伴……教师们渐渐把她当作亲人一样,有话愿意跟她说,有困难也爱找她。
周晔给予教师们的,是信任,是平等,是尊重,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动力。她主持学校工作4年来,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发生了很大改观,不但建起了计算机房、听力检测室,还组建了学生艺术团、学生运动队、校园电视台等。学校连续被授予“学习型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区实施素质教育窗口校”、“东城区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周晔本人也被评为“东城区优秀校长”。
面对诸多赞誉,周晔总是说,“作为一名老师、校长和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此次当选十七大代表,周晔心情异常激动。她告诉记者,目前特殊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她将呼吁政府和社会更多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RJ203
游扬画RB151